做功的快慢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功率的概念,能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及单位。 2、 理解功率的定义,掌握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3、会计算简单的功率问题。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功率的概念的教学,使学生体验概念类比的研究方法。 2、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掌握比较做功快慢的三种方法。 3、 将功率计算糅合在课前具体情境中,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的
做功的快慢,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0.4,做功,快慢,教案,老师,重庆,部级
走进微观教学设计 学校 设计者 学 科 物理 课题 走进微观 课型 新课 章节 沪科版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一节 年级 初二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了解 2、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3、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理解原子核式模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形成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大致数量级的概念 情感态
走进微观,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1.1,走进,微观,教案,福建,部级
6.3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弹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结构及使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生活中物理学道理的兴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沪科版八,年级,物理,6.3,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老师,安徽,省级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课 题 力的合成 年 级 八年级 学 校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 2会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并会判断方向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拥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探究实验的能力,但是对于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还不是很强。
力的合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7.2,合成,教案,老师,辽宁,部级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三节物体的浮与沉 章节名称 物体的浮与沉 计划学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 (1)经历探究浮沉条件的过程,体验实验的乐趣和重要性; (2)能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的大小; (3)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 本节(课)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可能出现的状态; (2)知道控制变量法并能用
物体的浮与沉,沪科版八,年级,物理,9.3,物体,教案,老师,广西,省级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课 题 第十章第五节机械效率 课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整个八年级物理学习的集大成章节。主要包括“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以及机械效率”两大方面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了“功”和“功的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测滑轮组机械效率”这一实验的基础;所以本节在本章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
机械效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0.5,教案,老师,贵州,省级
第一节 质量 一、教材分析: 质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并且通过学习质量的概念和天平的使用,为之后密度的学习作铺垫,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和单位。 (2)了解托盘天平的构造,学会使用托盘天平。 (3)学会测量固体质量,了解身边常见物体的质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以及估测与实测的对比,对质量概念有个
质量,沪科版八,年级,物理,5.1,教案,陈老师,重庆,部级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 第十章 机械与人 教学课题 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和 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过本节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功能关系,认识物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物体做的功越多,说明某种能转化为别的形式的能就越多。功能关系对于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以及九年级热学和电学有关功能关系的学习,意义重大。学生对于动能和势能跟哪些因素的研究过程的学习要求掌握分析
合理利用机械能,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0.6,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老师,云南,省级
天平的使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常见的测量的工具,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教师演示操作,学生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托盘天平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觉遵守操作原则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教具 多媒体、天平、待测固体小物体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沪科版八,年级,物理,5.2,学习,使用,天平,量筒,教案,老师,广西,省级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程名称:YZK17089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二课时 设计者: 章节名称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二课时 学时 1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与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探究能力。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过程和方法: (1)学生能在探究活动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沪科版八,年级,物理,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老师,河南,部级
第四节 光的色散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白光)能够分解成七种单色光,了解光的混合; (2)了解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能够解释简单的有关物体的颜色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实验能力,渗透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能讨论得出光的色散,光的混合以及物体
光的色散,沪科版八,年级,物理,4.4,色散,教案,云南,部级
“来自地球的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的内容。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节是在学习弹力后对弹簧测力计的第一次运用,也是对“描述力”方法的进一步巩固。高中教
来自地球的力,沪科版八,年级,物理,6.4,来自,地球,教案,老师,重庆,省级
课题 第8章 4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八年级物理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用其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2了解飞机和水翼船升力产生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认识并归纳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体验由流体压强差产生的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相关现象的奥秘,提升对科学的热爱和亲近感,并进行安全教育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沪科版八,年级,物理,8.4,流体,压强,流速,关系,教案,老师,海南,省级
学科 物理 课题 力的合成 授课人 授课班级 教学设计 所用教材 教材名称: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七章2节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设计思路 为了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在教法上,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以小组的合作为主要方式,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亲身体验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 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在总结归纳前一章的基础上,为后面对力学的学习具有重要的铺垫作用,它是学
力的合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7.2,合成,教案,老师,福建,省级
光的色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2)知道光的混合,光的三基色是“红、绿、蓝”。 (3)知道透明物体只透过相同颜色的光,不透明的物体只反射相同颜色的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光的色散现象,体验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色光的混合,获得相关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
光的色散,沪科版八,年级,物理,4.4,色散,教案,福建,部级
做功的快慢教学设计 课题 第十章第四节做功的快慢 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分析 做功的快慢一节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四节。本节主要内容有:功率的概念、公式、单位以及怎样测算功率。在学生已经知道了机械功的含义,以及怎样计算功的大小之后,本节课再进一步学习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从而和前一节的内容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功的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功率是后面进一步学习电功率的基础。另外,功率是衡量各种机
做功的快慢,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0.4,做功,快慢,教案,老师,福建,部级
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3节 机械效率 教学设计 授课学科 物理 授课 教师 授课 班级 授课 时间 学情 分析 学生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对比较,归纳总结等实验方法,已经有一定的掌握。在1.2节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杠杆及滑轮组的知识,本节课主要是学会定义和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等知识,理解机械效率的含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效率计算。 教材分析 机械效率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又是
机械效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0.5,教案,老师,福建,省级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一、 教学设计说明 1 教材分析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选自沪科版物理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5节,是第八章压强的最后一节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运用其解释飞机升力产生原因及其他实验现象和生活实例。” 本节内容是大气压强和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延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沪科版八,年级,物理,8.4,流体,压强,流速,关系,教案,陈老师,福建,部级
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对生活中简单的机械运动进行运动状态和受力的分析。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并确认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经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学习科学思维方法。 (2)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惯性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沪科版八,年级,物理,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云南,部级
第八章压强 第1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正确画出物体所受压力; 2、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3、理解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P=F/s进行简单计算 (2)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压力有关现象,让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基本思维方法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
压力的作用效果,沪科版八,年级,物理,8.1,压力,作用,效果,教案,陈老师,河南,部级
神奇的眼睛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神奇的光的最后一节,安排在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后.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学生认识透镜到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这和眼睛成像类似,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眼睛视物原理,探究近视和远视的成因以及矫正方式..与自身紧密相连,更好的提醒学生注意保护视力,享受眼中的美好世界. 学情分析:学生学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对物体成像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而眼睛又是自身的一部分很容易引起学生
神奇的眼睛,沪科版八,年级,物理,4.6,神奇,眼睛,教案,老师,福建,部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