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教学设计 1、 学教目标 1.能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的变化中提取“物体所含物质多少不变”这一本质的概念,从而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2.熟悉常用的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能够对常用质量单位形成具体的感知,培养学生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 3.认识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熟悉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较薄弱,所以在本堂课中渗透一种概念的
质量,沪科版八,年级,物理,5.1,教案,老师,贵州,省级
备 课 教 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课 题 4.4 光的色散 拟用 1 课时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太阳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2了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组成。 3知道色光的三基色、颜料的三原色,了解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色散 4. 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验了解
光的色散,沪科版八,年级,物理,4.4,色散,教案,老师,重庆,省级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二、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 2 通过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学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沪科版八,年级,物理,3.1,科学,探究,声音,产生,传播,教案,老师,河南,部级
电子集体备课 【单元章节】 第四章 第三节 【总课时】 10(本节为第 5 课时) 【课型】 新课 【教学内容】 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光的折射规律。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素养。 2、学生会解释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学生学会画光的折射光路图。 【教学重 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的折射现象,分析、归
光的折射,沪科版八,年级,物理,4.3,折射,教案,老师,贵州,省级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第四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材分析 所用教材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八年级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 本节“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四节内容,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内容分为
密度知识的应用,沪科版八,年级,物理,5.4,密度,知识,应用,教案,老师,福建,省级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 教学设计说明: (一)分析教材: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是沪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的第二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在第三节快与慢学生已经学习了速度和平均速度的概念、公式、及测量方法,具有一定基础,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是在第三节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让学生第一次利用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去探究物体运动速度是否发生变化,从而进一步熟悉速度公式的应用,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沪科版八,年级,物理,2.4,科学,探究,速度,变化,教案,24,ppt,贵州,省级
沪科 八年级物理 第一章第一节 走进神奇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2、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知道学习物理是有用的。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激发学生探索和研究自然的兴趣。正确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形成了对美和善的辨别力,使自己的心智与世界观得到和谐的发展。 二、重点、难点:让学生感受物理的神奇和有用,进而爱上物理学好物理。 三、
走进神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1,走进,神奇,教案,老师,山东,部级
第四章 多彩的光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凸透镜及其特点。 2、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中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索自然探究生活的乐趣,通过观看单反相机镜头的生产视频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凸透镜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沪科版八,年级,物理,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案,老师,重庆,部级
第二章 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4、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 建立速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速度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物体运动是有快慢的 提出问题: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
快与慢,沪科版八,年级,物理,2.3,教案,老师,安徽,省级
九年义务教育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第六节 眼睛与眼镜 教 案 第六节 眼睛与眼镜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眼睛的简单结构和视物的基本原理。 (2) 能说出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模拟,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有自觉保护视力的意识 (2)使学生有将科学技术应用
神奇的眼睛,沪科版八,年级,物理,4.6,神奇,眼睛,教案,刘老师,河南,省级
教学设计 学科 物理 授课人 课题 第一节:力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的概念;2、认识力的相互性;3、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学习归纳概括的方法,通过常见的事例和实验认识体验力作用的相互性和作用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力的认识、探索,增强对大自然的好奇、热爱的感情,从身边最平常最一般的事情中获得探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6.1,教案,老师,贵州,省级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第五章 第四节 来自地球的力 教 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教 师: 学 校: 课 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8年级(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四节 来自地球的力 学 科 物理 授课班级 初一学生 授课时数 2课时 设 计 者 所在学校 课时说明 本节课完成第1课时:重力的产生、方向及大小。第
来自地球的力,沪科版八,年级,物理,6.4,来自,地球,教案,老师,福建,省级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 一 节 走 进 神 奇 课程标准分析:本章内容相当于传统教材的绪论其地位特殊,肩负了为教材培养目标定位、构建教材框架和栏目、体现教材特色等任务。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是学习物理的启蒙课,本节则是启蒙课的开篇,向孩子们打开了物理世界的大门,展示了五彩缤纷充满神奇的物理世界,以及物理学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对物理世界的新奇感、求知欲,产生
走进神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1,走进,神奇,教案,云南,省级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第三章第3节 课题 超声与次 授课人 时间 课时安排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章第3节的内容,这内容不多,主要在于让学生认识什么是超声和次声,特别是了解超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广泛应用,以及次声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教育学生自觉远离次声源。 课程标准内容及学业要求 2.3.2 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知道噪
超声与次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3.3,超声,教案,福建,省级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二节 教学设计(详案) 怎样描述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2)知道力的单位,了解物理学家牛顿。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实验,体验和归纳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 (2)培养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
怎样描述力,沪科版八,年级,物理,6.2,怎样,描述,教案,老师,安徽,部级
6.1力教学设计 课例 名称 6.1 力 课型 新授课 章节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2013)第六章第一节 年级班级 厦门九中初二(7)学生 课标 要求 2.2.3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以及重视实验与科学探究的理念和思想。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判断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6.1,教案,老师,福建,部级
第七章 第三节 力的平衡 一、设计思路 通过学生易接受的趣味事例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已知的二力平衡条件,猜想三力平衡条件。然后通过实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研究,培养学生操作实验的能力,使学生在“亲手操作、亲身实践”中体会科学的探究过程;通过分析、归纳,从而总结出了平衡条件,培养了学生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认识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科学素养。
力的平衡,沪科版八,年级,物理,7.3,平衡,教案,老师,广西,省级
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摩擦力的三种类型; 2.认识滑动摩擦力,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并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难点:1.了解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学生提出猜想后,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解决实验中遇到困 难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摩擦力,沪科版八,年级,物理,6.5,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老师,重庆,部级
9.1认识浮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2)会用”称重法”测量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3)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探究,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培养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思维; (2)体验科学探究的
认识浮力,沪科版八,年级,物理,9.1,认识,浮力,教案,老师,安徽,部级
4.6神奇的眼睛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眼睛的结构及视物原理。 2、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办法。 3、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中的应用。 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实验探究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办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展示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的优秀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精彩片段,抽取近视的同
神奇的眼睛,沪科版八,年级,物理,4.6,神奇,眼睛,教案,老师,重庆,省级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一、概述 滑轮及其应用是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十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特点和实质;滑轮组的选择,组装和应用。完成本节课的学习需要1课时。 学生通过第一节杠杆的学习,对简单机械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的滑轮其实本质也是杠杆,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要会融会变通,温故而知新。本节课探究的滑轮组绳子段数与力和距离的大小关系的结论
滑轮及其应用,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0.2,滑轮,及其,应用,教案,老师,福建,部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