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2.1 运动的描述 课 型 新 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 方法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情感 态度 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教学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
动与静-运动的描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2.1,运动,描述,教案,老师,重庆,省级
打开物理世界大门 lt;中的课程基本理念 1、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2、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屋里走向社会。 3、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4、 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 5、 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兴趣,让学生体会物理学的神秘,激发学生探索物理世界的、欲望! 2、 让学生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力、
走进神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1,走进,神奇,教案,老师,重庆,省级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8年级(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四章 多彩的光 第1节 光的传播 学科 物理 授课班级 初二 授课时数 1课时 设计者 所属学校 教学内容分析 光的传播是多彩的光的第一节内容,主要学习光的直线传播,这是学习几何光学的基础,也是学习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基础。课程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课程设置贴近学生生活。从身边熟悉的生活
光的反射,沪科版八,年级,物理,4.1,反射,教案,老师,福建,省级
教学设计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教师 课题 第四章 多彩的光 第二节 平面镜成像 日期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中光学的重点内容,教材首先通过图片引入实验探究的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要求学生能够经历独立的实验操作,学会观察、分析和总结的方法。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收集数据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能力。受生活中视觉的影响,平面镜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
平面镜成像,沪科版八,年级,物理,4.2,平面镜,成像,教案,老师,福建,省级
压力的作用效果课堂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第八章第一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 计划学时 1学时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本节(课)教学目标:1. 知道压力的概念。 2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3知道压强的定义、公式、单位、物理意义。 4会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5.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学 习 目 标 描 述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压力的作用效果,沪科版八,年级,物理,8.1,压力,作用,效果,教案,老师,广西,省级
第七章 力和运动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是沪课版物理八年级第七章第一节内容。包括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两方面的内容。本课时主要是针对第一个内容进行教学。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在前面的第二章机械运动和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三大定律之一。是整个力学的基础,因为它把最基本的匀速直线运动和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沪科版八,年级,物理,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老师,重庆,部级
物理科备课教案 编号: 年 级 初二 授 课 教 师 学 科 物理 日 期 课 题 第五节 科学探究:摩擦力 课时安排 1 课 型 新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目 标 (1)知道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现象 (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4)通过与实际的联系,了解摩擦现象存
摩擦力,沪科版八,年级,物理,6.5,教案,老师,福建,省级
质 量 教学分析:质量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物理量之一,与后面要学习的密度、浮力有密切的关系。“质量”一词学生并不陌生,在生活中很常见,而且在不同的地方其含义也不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明确物理中“质量”的含义。本节将质量的概念以“物质的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来作为标准使学生理解,是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在“质量”的概念上不作过多的讲述。“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多少”是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质量,沪科版八,年级,物理,5.1,教案,陈老师,安徽,省级
第四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四节内容。在学生学习了固体的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的基础上引入的,内容与生活和科学技术联系密切,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从而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是对整章物理知识“有用观”的升华。 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的思维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渡期。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对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沪科版八,年级,物理,8.4,流体,压强,流速,关系,教案,老师,安徽,省级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第九章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阿基米德原理 二、设计理念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力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推理等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溢水杯等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 2会利用阿基米德原
阿基米德原理,沪科版八,年级,物理,9.2,阿基米德,原理,教案,刘老师,福建,省级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会求浮力的大小; 2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浮力有关的物理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科学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培养探究意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分析、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体
阿基米德原理,沪科版八,年级,物理,9.2,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老师,贵州,省级
备 课 教 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课 题 9.3物体的浮与沉 拟用 1 课时 教 学 目 标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密度计、潜水艇、汽球、轮船的工作原理; 2.观察物体的浮沉现象,学会由现象分析其本质,之后总结规律; 3.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学会用沉与浮的知识解决与浮力有关的知识。 德育教育 重 点 正确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物体下沉、悬浮、漂浮的原
物体的浮与沉,沪科版八,年级,物理,9.3,物体,教案,老师,重庆,部级
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理解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二、方法与过程 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想象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杠杆的平衡条件,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0.1,杠杆,平衡,条件,教案,老师,广西,省级
8.2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液体有压强,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自己亲身体验的学习活动,引导和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养成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沪科版八,年级,物理,8.2,科学,探究,液体,压强,教案,老师,安徽,省级
第十章机械与人 第一节科学探究: 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 材 解 读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力和运动以及重力、弹力、摩擦力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既可以对前面学过的力的概念和二力平衡有所巩固和加深,又可以对其他简单机械以及功和能的学习打下基础,从教材的整体结构来看,本节起到了联系前后知识点的纽带作用。杠杆是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引导学生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杠杆的概念;尤
杠杆的平衡条件,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0.1,杠杆,平衡,条件,教案,老师,福建,省级
沪科版 第九章第三节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本节知识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力、重力、二力合成、二力平衡、密度等知识联系紧密。内容包括两个知识点: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密度计、潜水艇、热气球的浮沉原理。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为了让学生自然地得出“浮沉取决于它所受重力和浮力大小”的研究课题,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多个物品(水果:当季水果枇杷、芒果、苹果;
物体的浮与沉,沪科版八,年级,物理,9.3,物体,教案,老师,福建,省级
课题:11.2 看不见的运动 课型:新授课 课时: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了解固体、液体、气体中的分子状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分析、概括出“分子间存在间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结束宏观现象,对宏观现象的微
看不见的运动,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1.2,看不见,运动,教案,老师,河南,部级
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与受力面垂直。 2、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及受力面积有关。 3、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公式和单位, 会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加强对转换法及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能够把具体的、生动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体会认知的飞跃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
压力的作用效果,沪科版八,年级,物理,8.1,压力,作用,效果,教案,老师,贵州,省级
章节:8.2 科学探究 液体的压强 课时:1 备课人: 课题名称 8.2 科学探究 液体的压强 三维目标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其规律。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重点目标 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难点目标 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导入示标 1.拦河坝为什么做成下宽上窄? 2.为什么潜水员潜到不同深处要穿不同的潜水服? 目标三导 学做思一:液体压强是怎样产生的? 导学: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沪科版八,年级,物理,8.2,科学,探究,液体,压强,教案,老师,广西,部级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能量的概念。(2)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因素。(3)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材首先从生活实例出发,理解什么是能量,怎样才叫具有能量。然后介绍了能量的分类,进而探究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最后通过实例介绍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
合理利用机械能,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0.6,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老师,安徽,省级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叫做杠杆的平衡,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会利用平衡条件研究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领会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进一步了解进行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环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基本的物理原理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归纳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用具:多媒体计算机、投影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0.1,科学,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教案,老师,重庆,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