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1.1《走进微观》教案(福建部级优课).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1.1《走进微观》教案(福建部级优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1.1《走进微观》教案(福建部级优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1.1《走进微观》教案(福建部级优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进微观教学设计学校设计者学 科物理课题走进微观课型新课章节沪科版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一节年级初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了解 2、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3、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理解原子核式模型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形成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大致数量级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学难点对微观世界基本粒子尺度的概念的建立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各种彩图展示多重物质的分子和原子结构,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说明物质可以细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下去,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的数量级。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分子原子的说法在生活中已经耳熟能详,但其具体含义和发展历史并不了解,对于原子的可再分也不尽了解,在对物理学史的学习中缺乏兴趣和主动性,在本节课中需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从而让课堂教学更好地进行。教学策略将讲授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图文并茂地介绍物质微观结构以及相应的物理学史,将物理学发展中对某一问题不同看法的争论过程展示出来,并通过实验重现科学家们探索的过程,引导学生们进行讨论和争辩,也将今天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告诉同学们,号召同学们通过努力学习继续探索。教学资源Flash动画 物理学史教学媒体PPT、flash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和活动目标课堂引入教师提问1、 你曾经见过最大的物体是什么2、 你觉得世界上最大的物体是什么3、 你曾经见过最小的物体是什么4、 你觉得世界上最小的物体是什么5、 你觉得最大的物体和最小的物体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人们的好奇心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生出,开始好奇和思考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鼓励学生打开脑洞)由提问回答互动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从生活到物理的过程新课教学【问题一】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简单介绍西周的五行说和古希腊的四元素说人们在生活中也真实体会到了物质可分的现象,举例高山石头砂砾沙子灰尘 的物质可分的例子举例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过的橡皮切分的例子,介绍人肉眼可见极限大小为50100m,并以人头发丝的直径大小约50100m为比较,让学生能够直观体会尺度的大小随之物质分解的深入,微观物质肉眼不再可见,之后观察工具的逐步发展,使得科学家们能够观察到更加微观的世界回答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原子已经这么小了,还可分吗学生根据老师的例子,思考生活中见过的物质可分的现象,也可联想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了解的物质可分的例子(学生举例动植物体的组成)学生介绍分子原子论的形成过程,并介绍氢分子氢原子的例子,以及水分子的例子,让学生能够体会分子原子有多微小。分子的尺度大约10-910-10m,原子的尺度大约10-10m通过交流与讨论,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结合,体会学科之间的融合以生活中直观可见的例子,让学生能够体会并理解微观尺度和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将课堂交与学生,转换课堂的主导性,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多参与,也会激发学生认真学习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初步体会微观世界新课教学【问题二】原子还能再分吗答案是肯定的,介绍汤姆孙发现电子的过程,并通过电子和氢原子的数据对比,提出问题电子的发现意味着什么追问为什么原子不能够只由电子组成【问题二】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介绍汤姆孙提出的枣糕模型介绍汤姆孙的学生卢瑟福所做的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通过数据对比,让学生初步了解实验过程中粒子、电子、金原子之间的差距,并将电子忽略。采用小钢珠和面包对粒子轰击金原子(枣糕模型)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实验结果。在模拟实验中获得直观的实验结果,并对此产生信任。而后给出真实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约有八千分之一的入射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偏转角平均为90,其中有的甚至被原路弹回。指出其中的矛盾,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在学生讨论出大致结论之后,介绍卢瑟福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行星模型)介绍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结构的探索之路上的重要性回答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学生通过数据对比思考,回答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可分,原子是由电子和其他物质组成的思考并回答因为原子不带电而电子只带负电,所以必定还存在带正电的组成部分。观察并感受数据带来的直观对比,理解实验的数据基础选取学生重复实验,展示实验的可重复性。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讨论,并逐渐总结得出结论,回答原子的大部分质量和正电部分的分布方式【授课亮点】用数据说话,采用同比例放大的方式,避开10的负十几次方,放大成日常生活能够有印象的尺度,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通过追问,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思考原子组成的问题【授课亮点】通过数据对比,并采用同比例放大的方法,借由生活中学生熟知的物体(3mm的钢珠,从火车站到轮渡的距离)来比喻,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和理解实验中的数据对比和巨大差距。【本节创新点】采用小钢珠和面包对粒子轰击金原子(枣糕模型)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实验结果。让学生直面模拟实验结果和真实实验结果的矛盾,指出矛盾并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体会物理模型的建立过程,明白物理实验和推理演算环节的重要性,体会物理是一门实验的学科。以图片形式展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并以行星轨道比拟,将抽象的结构模型具象化,让学生能够想象和理解原子的结构。新课教学【问题三】原子核是由什么组成的简单介绍卢瑟福发现质子、预言中子存在和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过程,回答原子核质子中子并简单介绍质子、中子是由更小的夸克组成简单介绍世界和中国的高能物理的发展简单介绍微观粒子的分类聆听老师的介绍,感受物质结构探索之路通过介绍,让学生感受物质结构探索之路的逐步发展,初步体会物体世界的探索永无止境通过对中国高能物理的简单介绍,让学生对中国科技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并建立民族自豪感。了解微观粒子的探索进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将今天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告诉同学们,号召同学们通过努力学习继续探索。课堂小结随堂检测习题详情见导学案互动回答小结中挖空部分在大量知识学习之后,对重点知识进行挖空处理,让学生互动抢答,加深加强学习效果随堂检测,巩固所学课外资源推荐网址 宇宙的尺度flash)http// 走进微观一、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A分子或原子 分子10-910-10m,原子约10-10m2、 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3、 原子核是由什么组成的A原子核质子中子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时间轴和尺度轴并行的方式,随着时间的推荐,尺度的逐渐微观,图文并茂地慢慢地为学生揭开微观世界的面纱,课堂授课中将教师授课、学生授课、模拟实验、小组讨论等多种课堂模式相结合,实现了生本课堂的转换。通过同比例放大,实物比拟的方法,将抽象难以想象的微观物质具象化,让学生能够轻松地学习和掌握微观世界的相关知识。根据课堂学生的反馈,合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让课堂充满趣味。在课后资源的分享环节,可以明显感受到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是可以得以延续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