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来自地球的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的内容。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节是在学习弹力后对弹簧测力计的第一次运用,也是对“描述力”方法的进一步巩固。高中教材对重力的很多认识都来自于初中,所以做好初高中的衔接也是本节课重点。【学生分析】本节内容所涉及的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生活中的现象很多,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对力的认识还很局限,加上力的抽象,所以需要借助实验、活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实验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初中生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 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能利用公式Gmg计算有关问题; 3 知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4 知道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会找规则物体的重心。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能利用表格的形式收集实验数据; 2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学会信息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2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3 通过物理知识与自然、生活现象的关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教学重点】 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教学难点】 理解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教材处理师生活动情景导入活动“斜坡锥体”实验引入,从神奇的现象中引发学生思考。结合生活中的常见实例,引出本节新课。教师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思考讨论并说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实例。从神奇的现象、生活实例入手,引导分析可使学生不仅感受到物理的神奇,同时也觉得无力知识并非高深莫测,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什么是重力1、引导学生阐述重力的概念,从重力的“符号、单位、施力物体、受力物体”等多角度认识重力。2、剖析“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关系,简单明了的说明重力只是万有引力的一部分。教师生互动,通过思考问答的模式,掌握哦“重力”概念从旧知识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全面认识“重力”重力的大小活动1感受“青豆”“绿豆”思考1怎样比较“青豆”和“绿豆”的重力思考2重力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设计实验怎样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分组实验通过改变钩码个数,测量重力,寻找规律。数据分析怎样处理数据,找到“重力”和“质量”的关系结论评估展示学生实验的结果,请其他同学来评价,参与纠正。过手练习例题思考3苹果会不会落到外太空(过渡衔接)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实验的设过程,体验“数据处理和分析”。学生结合教师提问,小组讨论自主进行实验设计,参与实验。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通过动手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旨在暴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学生找到问题并解决重力的方向活动1实验图片展示,通过对实验图像的分析,认识“水平方向”,从而认识重力的“竖直向下”思考重力的方向是几乎指向地心的一个力活动2怎样检测贴纸是否贴正活动3怎样检测水平面是否水平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重力的方向,认识“竖直向下”,掌握重力方向的应用通过活动的参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促进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并更深刻的认识重力的方向。重心思考等效法认识“重心”。活动找寻“重心”的方法,认识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其集合中心处;思考不规则物体的重心怎样确定通过思考和学生活动,让学生能认识重心,知道找寻物体重心的方法学生自主探究中认识“重心”,把抽象的“重心”变得更加形象和具体。情景升华首尾呼应解密“斜坡锥体”的奥秘学生活动加入没有重力会怎么样图片霍金参与失重体验学生通过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课前问题,通过对“失重”体验,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对霍金的科学探究精神,升华主题,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执着创新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