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过滤操作的目的,学会过滤的的基本操作方法; 2. 知道沉淀、过滤、吸附、蒸馏是水净化常用的方法; 3. 学会区分硬水和软水; 4. 初步了解自来水的净化处理过程。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沉淀和过滤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向学生进行饮水卫生教育,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与人合作,不怕苦难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2.3,自然界中的水,教案,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2.3,自然界,中的
第3章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一课时 探究微粒的性质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间存在空隙 2.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简单的现象 3.初步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问题 4.初步了解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经历实验设计的过程,初步形成实验探究的能力 2.通过尝试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深度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实验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3.1,构成,物质,基本,微粒
教学 内容 金属的防护和回收 教学 目的 1、知道钢铁生锈条件。 2、了解防锈原理,简单方法。 3、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教学 重点 铁生锈的原因及防止铁生锈的办法。 教学 难点 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 教法 教具 实验探究启发引导指导阅读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导入)据估计,全世界需求量最多的钢铁材料,每年被腐蚀损耗的量约占全年钢铁产量的十分之一,这给人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5.3金属防护和回收,教案,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5.3,金属,防护,回收
课题:混合气体的检验 (沪教版教材2012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CO2、CO、H2、水蒸气的检验方法,并学会挑选适当的仪器进行检验。 2.初步学会CO2和CO、H2O和H2两种混合气体的检验,并选择适当的仪器并连接,逐一检验气体。 3.初步形成两种混合气体的检验顺序及思路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体会协同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两种混合气体的先后检验的顺序 开始 组织教学 安装软件 课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第2章,基础实验2,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教案,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基础,实验,二氧化碳,制取,性质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感受金属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考虑其它因素;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与金属有关的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金属的性质与利用的关系。 2.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 多媒体、铝条、砂皮、锡丝、铁丝、镁条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教案,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5.1,金属,性质,利用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册教学设计共61页) 课文目录: 第6章 溶解现象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第2节 溶液组成的表示 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 基础实验5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基础实验6 粗盐的初步提纯 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第1节 溶液的酸碱性 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 第3节 几种重要的盐 基础实验7 溶液的酸碱性 基础实验8 酸与碱的化学性质 第8章 食品中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下册化学教学设计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全册教学设计共93页) 课文目录: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1节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第3节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1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3节 自然界中的水 基础实验1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基础实验2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2节 组成物质的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设计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依据,理解内容和形式的辨证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1用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化学变化。 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循的原则是:(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2)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重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四、教学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4.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教案,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4.3,化学方程式,书写,应用
课题名称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学情分析 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教材内容的安排应以此为基础,但要避免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知识重复。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3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重点 难点 1空气的成分 2对纯净物、混合物的认识能正确判断 课前自主学习内容 小组互动设计 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1.2,化学研究些什么,第2课时,教案,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1.2,研究,什么,课时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规范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知道元素符号的意义; 3.会规范书写离子符号; 4.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5.知道物质的简单分类,学会运用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来判断单质、化合物。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交流、讨论、活动与探究进行自主学习; 2.认识科学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悟物质基本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3.2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案,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3.2,组成,物质,化学元素
燃烧 燃料 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 1、 复习燃烧的概念,归纳所学知识中的放热反应。 2、复习燃烧的条件,归纳所学知识中的需要几个条件同时具备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3、要求学生根据燃烧的条件归纳灭火的原理与方法,了解火灾自救的方法;并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推出促进燃烧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2、以燃烧的概念和条件为起点,归纳所学知识中的放热反应和需要几个条件同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燃料,教案,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4.1,常见,化学反应,燃烧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化学,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和使命感,体验化学的科学美。 2.初步认识化学对人们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意义。 3.了解碳酸氢铵的不稳定性,初步感知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过程与方法】 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训练学生的表达能。 【情感态度价值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1.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案,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1.1,我们,带来,什么
【课 题】 第1章 第3节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实验活动,了解研究和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 2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重要性; 3识别化学实验中一些常用的仪器;; 4掌握铜绿与盐酸反应及铜绿受热分解的实验。 【过程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情感价值】 1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上的重要性; 2初步养成富于思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教案,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1.3,怎样,学习,研究
第1课时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进行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3、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1.2,化学研究些什么,第1课时,教案,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1.2,研究,什么,课时
基础实验8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2、初步学会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的性质; 3、掌握碱的化学性质; 4、初步学会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碱的性质; 5、了解酸碱中和反应,以及溶液酸碱性的变化 6、了解酸碱中和反应中热量变化 教学重点: 根据实验归纳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认识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讲解法、归纳法 教学准备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下册化学第7章基础实验8,酸与碱的化学性质,教案,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下册,化学,基础,实验,化学性质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 第二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增加学生探究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组织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重难点 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灵活应用 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灵活应用 课前分析: 从本学期开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4.2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案,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4.2,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8.3 蛋白质 维生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蛋白质、维生素都是有机化合物,知道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了解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关系,知道蛋白质是分子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通过简单实验了解蛋白质的一些性质特征; 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作用,知道人们熟知的几种维生素的名称、来源和作用、从哪些食物中可以摄入蛋白质的维生素 2过程与方法: 在收集信息过程中,提高学生运用现代信息资源与信息整合的能力。 在学习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下册化学8.3,蛋白质,维生素,教案,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下册,化学,8.3
8.2 糖类 油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葡萄糖、淀粉和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和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所需热量的主要来源; 知道自然界中葡萄糖、油脂的来源,葡萄糖和淀粉的转化关系。 知道油脂的元素组成,了解油和脂肪在常温下的状态差异 2过程与方法: 在收集信息过程中,提高学生运用现代信息资源与信息整合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创设人文环境,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下册化学8.2,糖类,油脂,教案,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下册,化学,8.2
3.3 物质的组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化学式是怎样产生的,了解化学式的含义。 2.识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3.能正确书写常见单质、化合物的化学式,并能熟练命名简单的化合物。 4.能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会写出单质、化合物的化学式。 2.初步形成对事物进行抽象的能力和定量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化学式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3.3,物质的组成,教案,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3.3,物质,组成
2.2奇妙的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地位、作用,知道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生产的作用。2.了解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并能进行判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以及与水的反应。 2.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以及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学习态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大气中CO2含量的多少对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2.2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2.2,奇妙,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