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教案.docx

返回 相似 举报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3章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一课时 探究微粒的性质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间存在空隙2.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简单的现象3.初步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问题4.初步了解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经历实验设计的过程,初步形成实验探究的能力2.通过尝试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深度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实验探究的历程,感受实验探究的魅力 2.懂得如何关注、评价他人的见解,分享研究成果3.学会反思、评价、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学重点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空隙 2.初步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1.用有关物质的微粒观点进行想象和推理,解释一些简单化学现象2.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事物之间的异同点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广阔无垠的宇宙大得难以想像,但宇宙万物的构成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一小段短片。观看短片,认识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学生在八年级物理课上已经知道了物质由微粒构成。通过观看短片增强直观感受。问题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同学们对构成物质的微粒性质有怎样的认识学生已经知道微粒很小,肉眼看不到;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越快;微粒间有空隙。充分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新的学习。探究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学习任务一如何用实验来证明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演示实验,引导分析观察实验现象,初步了解实验设计方法1.探究哪种微粒使酚酞试液变红;2.分析如何设计实验来认识微粒在不断运动。理解本实验设计思路,即酚酞试液与氨水不直接接触,但酚酞试液仍然变红了,说明氨水的微粒运动到了酚酞试液的烧杯中。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难度不大。因此,过程中初步渗透化学学习思想和方法。学习任务二根据实验设计思路,尝试自主设计实验可供选择的仪器和材料试管、滤纸条、棉花试剂酚酞试液、浓氨水自主设计实验,并进行交流和评价。较好的方案可能是在分析和运用教材上实验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尝试自主设计实验。学习任务三温度对微粒运用快慢的影响通过生活中一些现象,来说明温度对微粒运动快慢的影响。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就能较好地认识,因此采用学生交流的方式。归纳得出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停运动的;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探究微粒之间有一定空隙引导回忆八年级物理课上是如何用实验来探究“微粒之间有空隙”这一性质的。并对照书本实验设计,分析两种实验方案设计的优缺点。实验微视频展示,尝试从仪器选择和实验步骤角度,比较实验的精确度、实验现象是否明显等来认识如何进行实验方案设计。通过观察实验微视频,认识微粒之间有空隙;并初步了解实验方案设计需要注意的方面。微粒间有空隙这一性质以及实验探究过程,学生在八年级物理学科中已经学习过。但学生对于实验方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并没有深入思考和研究。因此在学生现有基础上,引导其比较和思考转接探究不同状态物质的微粒间空隙关系怎样以及微粒间空隙受到温度和压强的影响。根据教材64页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结合已有经验,得出微粒间空隙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在压缩一定体积空气的实验基础上,引导分析压强对微粒间空隙的影响,并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和学生已有经验,得出温度对其影响。归纳得出结论微粒之间有一定空隙;不同物质微粒间空隙不同;在固体和液体中,微粒之间的空隙比较小,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空隙比较大。当堂反馈练习巩固2015.10.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