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1.2 化学研究些什么第1课时 教案.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1.2 化学研究些什么第1课时 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1.2 化学研究些什么第1课时 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课时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行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3、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初步了解怎样通过实验来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养成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望,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教学重点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分。 3、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分。教学难点变化与性质的区分。教学准备蜡烛、火柴、烧杯(或玻璃杯)、玻璃导管、澄清石灰水教学过程【回顾交流】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化学在帮助我们认识及合理利用周围物质世界 和自然资源,促进科技进步中的巨大资源。这一课开始尝试研究化学,我们先从身边的 物质开始。【活动与探究】蜡烛的燃烧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 2、燃着时关注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3、熄灭后观察现象【板书】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3、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交流与讨论】教材第11页【讲解】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一些现象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的绝对依据。【思考】蜡烛燃烧过程中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与联系【板书】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变化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联想与启示】观察教材第12页图1-16、图1-17 金刚石可以加工成钻石;把灼热的金刚石放入液态氧气中,金刚石可以燃烧。 在这两种情况下,金刚石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什么金刚石具有什么性质【板书】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2、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问题】纸张能燃烧和纸张燃烧以及酒精易挥发与酒精挥发这两句话分别有何区别【板书】三、变化与性质的区分方法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眼能、会、易、可以、是、难等。【随堂练习】将“物质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填在下列横线上。1、碳酸氢铵是一种白色固体 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 2、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 3、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不可燃 但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3、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变化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2、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三、变化与性质的区分方法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眼能、会、易、可以、是、难等。【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一直注意遵循新课程理念。所用事例均源自学生生活,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已有知识,重要的结论都由学生总结,使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通过学习,学生能辨别简单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初步学会描述实验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