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认识压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关系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2.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用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并在实验中学习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有关压强的现象,乐于用所学的压强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观看多媒体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8.1认识压强,教案,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8.1,认识,压强
6.1 怎样认识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的现象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会解释简单的现象。 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对1N的力形成感性认识。知道力的三要素。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实验,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通过对身边常见事例的分析来认识力,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6.1怎样认识力,教案,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6.1,怎样,认识
点击新材料教学设计 1、 教材简析 本节主要介绍了四种典型新材料(纳米材料、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隐性材料)的一些特点及其应用,通过新材料的学习,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物理学的重要性,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向往。新材料是21世纪高科技领域的一个重要支柱,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综合国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与生活、社会紧密联系起来,这种由浅到深的递进,且生活和社会紧密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5,点击新材料,教案,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5,点击,新材料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有所了解,知道利用透镜可以改变成像的位置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 2)知道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3)初步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研究两种镜片的作用。 2)知道怎样操作照相机,学会相应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7,眼睛与光学仪器,教案,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7,眼睛,光学仪器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4)了解声波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领悟其中的研究方法; (2)通过观察耳的结构图,并结合生活经验,了解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情感态度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案,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物体的质量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抽象思维还不发达。对于物体的质量,学生已有一定得日常生活常识,已初步掌握了质量单位的换算,同时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欠缺。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多媒体展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材分析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1,物体的质量,教案,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1,物体,质量
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案,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课题: 希望你喜爱物理 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物理? 2、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3、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 重点: 难点: 关键: 能如何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 成功的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实验。 否利用实验、现象激发学生思维。 学情分析 1、 本节是第一堂物理课,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并没有具体的物理教学内容,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实验、现象、视频等去调动学生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1,希望你喜爱物理,教案,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1,希望,喜爱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在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研究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研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培养科学研究方法,得出清晰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归纳、动手、创造等多方面能力,以及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课题:1.4尝试科学探究 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初步尝试进行物理问题的科学探究教材设计了一个科学探究的案例,让学生初步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从中领悟到科学探究的几个基本要素,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生分析 学生刚上初二,刚接触物理,不具有基础,尤其是入门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方法的学习还刚开始,但兴趣浓厚,喜欢动手,好奇心强,适当利用可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4尝试科学探究,教案,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4,尝试,科学,探究
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知道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能力目标: (1)能设计合理的测量步骤,记录数据表格,具备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2)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3)会用天平、量筒(刻度尺)探究物质的密度 3、情感目标:通过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同学的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 教学难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2,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2,探究,物质,密度
密度知识的应用 课 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一些应用。 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过程与方法 设计并进行实验,测定液体、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培养学生用密度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密度知识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的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习物理的乐趣。 教材分析: 本节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3,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3,密度,知识,应用
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三章光和眼镜 3.5奇妙的透镜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种透镜特点及区别。 (2)知道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会利用平行光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区别透镜及透镜对光的会聚或发散作用。 (2)组织学生测量凸透镜的焦距,领会测量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的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激发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5奇妙的透镜,教案,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5,奇妙,透镜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测量的意义、单位、及其作用 2知道国际单位制以及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米” 3会进行千米、分米、厘米、毫米、纳米等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重点难点 长度的单位、测量长度的工具 三、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物理学的概念? (二)新课引入 1、观察两只铅笔。问:大家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长短不一样。长短比较 2、拿两杯水让大家观察。问:大家观察到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2,测量长度和时间,教案,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2,测量,长度,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科 课 时 计 划 课 题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计划 课时 一课时 授课 班级 八(1) 授课 日期 本课课时 第一 课时 教学目的 知道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知道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音调的声音在波形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 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教学用具 吉它、钢尺、口琴、示波器、音叉(256Hz、440Hz,)、话筒等 实验用品 板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2我们怎样区分声音,教案,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2,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探究汽化的特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知道什么是汽化,知道汽化吸热。 (2) 知道什么是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3) 知道沸腾现象和沸腾的特点,知道什么是沸点。 (4) 能用汽化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简单热现象。 过程与方法 (5) 经历水沸腾的实验探究过程,观察液体沸腾时的现象和特点。 (6) 经历用图像描述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情感态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2,探究汽化的特点,教案,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2,探究,汽化,特点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音调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节学生撑握了声音的产生、传播,而本节则对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进行区分。音调是形容声音的第一个特征,对理解下节知识响度、音色打下基础。通过对本节课学习,学生对生活中的声音高低有初步体念,并从物理角度认识音调与声源振动快慢关系,结合生活实际探究影响弦乐器的音调几种因素。 1、本节地位:声音的高低(音调)是声音三特征之一,并为三特征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教案,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课 题 升华和凝华 计划 课时 授课 班级 授课 日期 本课课时 教学目的 知道升华与凝华现象; 教学重点 知道升华的吸热、凝华放热; 教学难点 了解生活中的升华与凝华现象。 教学用具 碘升华管、烧杯、开水 实验用品 板 书 设 计 主 题 板 书 辅 助 板 书 用碘升华管做此实验,学生能非常明显 地看到固态碘升华成碘蒸气,不会出现固 态碘液化的现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4升华和凝华,教案,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4,升华,凝华
光世界巡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了解色光的三基色,颜料的三原色。 方法与过程:学生根据色光的三基色和三原色原理,自己设计活动,验证自然界中各种不同的颜色的光和颜料都可以有三基色和三原色混合而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积极地思索一些有关光的问题。如:光究竟是什么颜色?所有的光都是可见的吗?光的传播和声音的传播有什么区别?快慢如何?光能够改变自然环境吗?光对生物有影响吗?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1,光世界巡行,教案,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1,世界,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