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浮沉条件的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轮船、潜水艇、热气球、飞艇、密度计的工作原理 2.通过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了解潜水艇怎样实现上浮、下沉的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9章第3节第2课时,浮沉条件的应用,教案含教学反思,沪科版八,年级,一册,物理,课时,浮沉,条件,应用,教案,教学,反思
第2课时 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及表达式,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2.会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测液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阿基米德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表达式计算浮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经历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测液体密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9章第2节第2课时,阿基米德原理,教案含教学反思,沪科版八,年级,一册,物理,课时,阿基米德,原理,教案,教学,反思
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 第1课时 动能与势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分析,认识到运动的物体能做功,具有动能 2.通过探究,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3.通过探究,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熟练掌握分类法、控制变量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情感、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10章第6节第1课时,动能与势能,教案含教学反思,沪科版八,年级,一册,物理,10,课时,动能,势能,教案,教学,反思
第八章 压强 本章学习压强的知识,内容包括:压力的作用效果、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空气的“力量”、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等 本章教材的设计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导向,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生产实际,强调学生实验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举实例让学生分析,加强物理与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8章第1节第1课时,初步认识压强,教案含教学反思,沪科版八,年级,一册,物理,课时,初步,认识,压强,教案,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液体压强的应用、帕斯卡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连通器,了解连通器的原理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帕斯卡定律及其应用. 3.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进一步巩固液体压强的综合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液体的压力和流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液体压强和液体传递压强的区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三峡船闸的认识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8章第2节第2课时,液体压强的应用、帕斯卡定律,教案含教学反思,沪科版八,年级,一册,物理,课时,液体,压强,应用,帕斯卡定律,教案,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压强的增大与减小、综合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并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2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增大、减小压强的办法 2通过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养成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好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8章第1节第2课时,压强的增大与减小、综合应用,教案含教学反思,沪科版八,年级,一册,物理,课时,压强,增大,减小,综合,应用,教案,教学,反思
第七章 力与运动 本章首先介绍了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接着安排了一节拓展内容力的合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灵活处理,为受力分析、平衡力、力与运动关系打下基础,然后通过牛顿第一定律来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并进一步揭示了二力平衡的条件. 本章共分3节: 1.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本节从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一实际问题出发,引出问题“维持运动真的需要力吗?”并进行实验和推理: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7章第1节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含教学反思,沪科版八,年级,一册,物理,课时,教案,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并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分析人类对机械能的实际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科技的良好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分析. 【教学难点】 分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10章第6节第2课时,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教案含教学反思,沪科版八,年级,一册,物理,10,课时,动能,势能,相互,转化,教案,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探究和测量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实例进一步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能够设计实验测量斜面、滑轮组、杠杆等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并利用实验探究的数据计算机械效率,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熟悉W有、W额、W总的含义,并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找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10章第5节第2课时,探究和测量机械效率,教案含教学反思,沪科版八,年级,一册,物理,10,课时,探究,测量,机械效率,教案,教学,反思
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 第1课时 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通过探究实验,进一步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学会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和处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9章第2节第1课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教案含教学反思,沪科版八,年级,一册,物理,课时,浮力,大小,影响,因素,教案,教学,反思
第三节 物体的浮与沉 第1课时 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浮沉现象,能从受力分析的角度判断物体的浮沉状况. 2.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运用它解释浮沉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体会物体漂浮、上浮、下沉、悬浮的原因 2.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能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浮力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9章第3节第1课时,物体的浮沉条件,教案含教学反思,沪科版八,年级,一册,物理,课时,物体,浮沉,条件,教案,教学,反思
第五节 机械效率 第1课时 认识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实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讨论,知道W有、W额外、W总的含义并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理解额外功产生的原因,知道机械效率lt;1. 3会正确进行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归纳问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10章第5节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教案含教学反思,沪科版八,年级,一册,物理,10,课时,认识,机械效率,教案,教学,反思
第2课时 大气压强的变化和综合运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 2.知道大气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对有关现象进行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 1分析大气压强的变化图像,体会利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 2.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能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大气压的存在与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重视理论联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8章第3节第2课时,大气压强的变化和综合运用,教案含教学反思,沪科版八,年级,一册,物理,课时,大气,压强,变化,综合,运用,教案,教学,反思
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第2课时 惯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惯性,知道惯性的利用与防止. 2.会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体会物体都有惯性,尝试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的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小实验体验惯性的利与弊,培养学生实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认识惯性的利与弊. 2.通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7章第1节第2课时,惯性,教案含教学反思,沪科版八,年级,一册,物理,课时,教案,教学,反思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第1课时 初步认识大气压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 3.知道标准大气压的值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体会大气压强的存在,估测大气压强的大小,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2.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8章第3节第1课时,初步认识大气压强,教案含教学反思,沪科版八,年级,一册,物理,课时,初步,认识,大气,压强,教案,教学,反思
第二节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第1课时 液体压强的产生、特点及计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通过实验探究,解释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能熟练地运用液体压强的公式p=hg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2.根据固体压强的概念,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方法 3.能通过实验探究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8章第2节第1课时,液体压强的产生、特点及计算,教案含教学反思,沪科版八,年级,一册,物理,课时,液体,压强,产生,特点,计算,教案,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