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9章第3节第1课时 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案(含教学反思).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9章第3节第1课时 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案(含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9章第3节第1课时 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案(含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9章第3节第1课时 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案(含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节 物体的浮与沉第1课时 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现象,能从受力分析的角度判断物体的浮沉状况.2.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运用它解释浮沉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体会物体漂浮、上浮、下沉、悬浮的原因2.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能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浮力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上浮、下沉、漂浮、悬浮的分析与判断.【教学难点】物体处在上浮、漂浮、悬浮、下沉的不同状态下,浮力、重力、密度的比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鸡蛋、盐、玻璃瓶、弹簧测力计、水槽、水、烧瓶、塑料管.【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燃放孔明灯视频片段,孔明灯是如何升空的呢要想知道答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第1课时“物体的浮沉条件”.【课堂导学】【预习指导】阅读课本P177P179页的文字内容和插图,在基本概念、定义、规律及规定上面用红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学案中“课前预习”部分.各小组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交流展示】1.学生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拓展探究】知识点1 物体的浮沉条件一、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师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浮沉可能跟什么力有关生1.重力和浮力.师2.教材图9-15实验中每次玻璃瓶都浸没于水中,以及采用空瓶、装满水、装适量水的目的是什么生2.保持浮力不变,改变自身重力.二、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受力分析.结合教材图9-15所示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分别让玻璃瓶上浮、下沉、悬浮,对其进行受力分析,比较重力的变化.师生互动归纳总结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主要取决于它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三、演示实验,教师启发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回答师 1.在清水中下沉的鸡蛋,你有什么方法让它浮起来生1.向清水中加盐,并搅动.师 2.加盐搅拌的目的是什么生2.盐溶于水后,变成盐水,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师 3.演示实验取一只新鲜鸡蛋,放在清水中,观察它在水中沉浮的情况,向水中慢慢加些盐,并轻轻搅拌,观察到鸡蛋怎样运动如果再加些清水,观察到什么现象分析其中的物理原理鸡蛋的 力没有改变,改变了 力,是通过 方法改变的.生3.重 浮 增大液体的密度.师4.教师演示实验将配制好的三杯不同深度的盐水放在讲台上,各放入一个鸡蛋,其中一个鸡蛋漂浮、一个鸡蛋悬浮、一个鸡蛋下沉.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观察、思考(1)所受浮力与重力的比较;(2)物体的密度与盐水的密度大小比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当物 液时,物体下沉;当物 液时,物体上浮;当物 液时,物体悬浮;当物 液时,物体漂浮.生4. 教师强调漂浮、悬浮是平衡状态,上浮、下沉是非平衡状态,沉底是平衡状态,但受到重力、容器底的支持力和浮力.课堂小结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1.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主要取决于它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2.(1)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2)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3)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3.(1)当液物时,物体上浮或漂浮;(2)当液物时,物体下沉或沉底;(3)当液物时,物体悬浮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181页作业1、2.2.请同学们完成课时对应训练.教材习题解答(P181)1.D2.D在本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浮力初步知识和生活经验作为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做到在实验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的基础上,对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思考,找出原因,得出结论这种实验探究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知识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帮助学生获取新知识,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另外,在突破难点上,采取将大问题化解成几个小问题,以提纲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概括,这样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让学生尝试到获取新知识的轻松、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