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教案 【设计思想】 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习得,更重要在于发展智力,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能力。物理概念既是物理学大厦的基石,也是核心素养导向的物理教学重点。因此,在概念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以揭示物质的本质属性为目的,经历“观察-比较-概括-抽象”的科学思维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物理概念,在此过程中不仅要讲清是什么,更要说明为什么,培养学生的求真务
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北师大,年级,上册,物理,2.3,探究,物质,一种,属性,密度,教案,师公,开课,作品
探究-----物质的密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会用量筒和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初步体验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初步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
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北师大,年级,上册,物理,2.3,探究,物质,一种,属性,密度,教案,师公,开课,作品
密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密度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它反映了物质属性的概念,它是在已有知识质量和体积的基础上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概念。它既是后面学习和理解比热容、热值等物质的属性的基础,又为今后学习压强、功率等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物理量打下了基础,密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探究认识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2)理解密度概念
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北师大,年级,上册,物理,2.3,探究,物质,一种,属性,密度,教案,师公,开课,作品
第三节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第三节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物体质量、体积与密度之间的关系,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 在探究的基础上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3.通过探究实验,进一步熟悉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会用量筒和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
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北师大,年级,上册,物理,2.3,探究,物质,一种,属性,密度,教案,师公,开课,作品
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实验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应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实验应当测量的物理量以及选择的仪器,并进而明确实验的原理。本节实验能力的培养重点放在实验设计能力上,因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实验所选择的仪器以及实验要测定的对象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自己设计实验表格,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个测定性实验,通过这一实验学生明确实验原理,
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北师大,年级,上册,物理,2.3,探究,物质,一种,属性,密度,教案,师公,开课,作品
第三节 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 教学重点: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密度概念建立的意义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刻度尺、装有水的大烧杯、小烧杯、铁块(圆柱体或长方体) 三组质量、体积不同的铜块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设 计 学生活动设计 创设探究情景激起学生探究欲望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假设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方案 实验探究 既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深入认识、
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北师大,年级,上册,物理,2.3,探究,物质,一种,属性,密度,教案,师公,开课,作品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 一、教学背景分析 本节教材从如何识别生活中的各种物质谈起,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并鼓励学生利用密度知识来认识物质,学会解释与密度相关的简单问题,进而领悟物质属性的研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同时,密度知识既是前面质量知识的深化与延伸,又要为后面的阿基米德原理及物体浮沉条件奠定基础。密度概念的定义方法比值法,又与之后的速度定义和压强定
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北师大,年级,上册,物理,2.3,探究,物质,一种,属性,密度,教案,陈老师,公开,作品
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课 题 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 者 阜南县柴集中学---刘念 教学内容 分析 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既是物理新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所以,本节课首先提出猜想,然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结论。接着引入了密度的概念、单位
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北师大,年级,上册,物理,2.3,探究,物质,一种,属性,密度,教案,师公,开课,作品
探究物质的密度 第二课时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 2、学会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3、进一步熟悉密度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对正确使用天平、量筒能做到尽量周全 2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测量固体密度的过程中,有操作欲望,熟
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北师大,年级,上册,物理,2.3,探究,物质,一种,属性,密度,教案,师公,开课,作品
三、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2、理解密度公式的物理意义,明确、m、V三者之间的关系,会用密度公式进行求密度的计算。 3、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密度表。 4、知道密度的单位的意义和读法,会进行g/cm3和kg/m3之间的换算。 教学重点 1、导出和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 2、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密度表。 教学难点 帮
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北师大,年级,上册,物理,2.3,探究,物质,一种,属性,密度,教案,师公,开课,作品
第二章 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第3节 探究 物质的密度(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2)理解密度公式的物理意义,明确、m、V三者之间的关系,会用密度公式进行求密度的计算。 (3)知道密度的单位的意义和读法,会进行gcm3和kgm3之间的换算。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2.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体会物理研究中通过
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北师大,年级,上册,物理,2.3,探究,物质,一种,属性,密度,教案,师公,开课,作品
第六讲 密度(总复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记住水的密度。 2掌握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应用密度知识能解决简单问题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会测量规则物体的密度。 2会用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多个趣味实验,让学生获得对科学热爱和亲近感. 2通过探究实验和对实际问题的解释,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
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北师大,年级,上册,物理,2.3,探究,物质,一种,属性,密度,教案,师公,开课,作品
课 题(章、单元、节)第二章 第三节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一)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 归纳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 2、 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3、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发展 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体会用比值法描述物质性质的方法,初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尝试
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北师大,年级,上册,物理,2.3,探究,物质,一种,属性,密度,教案,师公,开课,作品
密度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讲练结合的复习课,本节课在已学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理解物质密度的概念。测量物质的密度,是让学生在前面经历一个比较单一的探究过程后,由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这既让学生加深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性质的理解,又让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了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究实验,尤其是在接近期末考试的这段时间,对于
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北师大,年级,上册,物理,2.3,探究,物质,一种,属性,密度,教案,师公,开课,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