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3《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教案(郑老师公开课作品).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3《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教案(郑老师公开课作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3《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教案(郑老师公开课作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3《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教案(郑老师公开课作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密度教案 【设计思想】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习得,更重要在于发展智力,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能力。物理概念既是物理学大厦的基石,也是核心素养导向的物理教学重点。因此,在概念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以揭示物质的本质属性为目的,经历“观察-比较-概括-抽象”的科学思维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物理概念,在此过程中不仅要讲清是什么,更要说明为什么,培养学生的求真务实,规范严谨的科学态度。密度教学一共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通过类比法、比值定义法建立密度的概念,通过分析实验数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第二课时主要学习查密度表以及密度公式的应用。【教材分析】密度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概念,密度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的感性认识不足,也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难点,通常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分化点。为了降低密度教学的难度,将密度教学放在速度一节之后。【教学目标】通过类比法、比值定义法知道密度的概念、掌握科学方法,通过实验以及数据分析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形、成物质的观念。经历“观察-比较-概括-抽象”的科学思维过程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尊重实验数据、规范严谨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通过比值定义法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教学的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方法】由于在速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认识比值定义法,所以在本节教学中主要帮助学生通过类比法再次使用比值定义法建立密度的概念,密度的概念以及密度是物质的特性是学生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分析归纳、总结得来的,因此本节注重实验以及数据分析。【学情分析】在生活中学生对密度虽有了解,但还很模糊。但是学生已经有着比较朴素的科学思想比较,对于比较常见物质的“轻重”有一定的认识,如“铁比石头重”这一类不是很科学的前概念。本节课正是通过分析“铁比石头重正确与否”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用比值定义建立密度概念。【仪器材料】天平、砝码、水、体积不等的铁块、石块等。【教学流程设计】教学 流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 提出问题生活中常说的“铁比石头重”这种说法对吗2、 这种说法广泛流传,难道就完全错了,一点道理也没有吗3、 用实验验证“相同体积的铁比石头重”,但生活中常见的石块与铁块体积不同,如何解决这一难题。4、 将问题与“不同路程与时间如何比较运动快慢”这一问题进行类比。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1、 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2、 通过数学工具初步形成质量除以体积的认识。3、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学生实验 密度概念发实验仪器实验提示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给出密度的概念学生做实验实验记录学生分析学生动手实验能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更好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归纳总结1、分析数据单位体积的铁块比石块重,实验验证了猜想。分析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结果细微差别的原因。通过描点法观察实验数据的趋势。分析比值与质量、体积的关系,发现比值只与物质种类有关,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由此建立密度的概念。2、密度 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 B密度公式m/V;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1g/cm31000kg/m3103kg/m3分析1、培养学生求真务实、规范严谨的科学态度。2、经过总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巩固。小结如何重新理解“铁比石头重”的实质进行知识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对密度的理解板书设计 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公式m/V; 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1g/cm31000kg/m3103kg/m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