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继电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电磁铁; 2知道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4知道电磁继电器及其构造和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说明书和观察电磁继电器,知道如何使用电磁继电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认识科学发明就在我们身边,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社会发展、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学习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7.4,电磁继电器,教案,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7.4,电磁,继电器
电磁感应现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2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概括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能力。 4.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播放电扇发电视频。 提问:二极管没有连接我们看到的电源为什么能发光? 师生互动得出电扇转动产生了电流,引出发电机,进而引出发电机的原理。引导学生回顾奥斯特的电产生磁现象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8.1,电磁感应现象,教案,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8.1,电磁感应,现象
测量电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掌握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 2.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3.加深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测量出待测电阻的阻值。 2.让学生根据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计实验、制定实验操作方案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教学重点】利用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5.2,测量电阻,教案,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5.2,测量,电阻
3.1 电现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起电,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2.知道两种电荷的规定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并能解释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3.知道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的规定. 4.知道电池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摩擦起电现象的实验探究,认识两种电荷及它们的相互作用. 2.通过对实验结论的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善于观察、乐于探索、勤于思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3.1,电现象,教案,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3.1,现象
电磁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电磁铁,知道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了解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3、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电磁铁的过程,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 2、在评估的过程中,体验评估和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乐于探究的意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2、体验探索科学的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7.3,电磁铁,教案,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7.3
教学设计:磁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性和指向性,知道磁体有两个磁极,知道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会画条形磁铁磁感线的分布图。会根据磁感线判断磁场的强弱和方向。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的存在,知道磁场具有方向和强弱。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l 重点:通过实验认识磁场 l 难点:磁感线描述磁场特点 教学准备 电教器材:计算机、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7.1,磁现象,教案,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7.1,现象
焦耳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焦耳定律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的内容,用1课时进行教学。本节课内容主要有三部分,一是电流的热效应;二是焦耳定律;三是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电流通过导体会产生热,学生是有生活体验的,但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这是学生所不知的,教材在学生学习了电能、电功率知识后及时地安排了本节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此外教材在学生知道了焦耳定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6.3,焦耳定律,教案,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6.3,焦耳,定律
内能和热量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分子动理论和机械能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内能概念的。在热现象、热传递、做功的基础上,研究物体内能的变化,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本节内容是后续学习热机的基础。 【教学背景】 作为学习主体的九年级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阶段,感性认识仍占主要地位,理性认识上还存在一定困难。为此,本课应注意适应学生好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2,内能和热量,教案,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2,内能,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