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3.1 电现象 教案.docx

返回 相似 举报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3.1 电现象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3.1 电现象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3.1 电现象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1 电现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起电,并能解释有关现象.2.知道两种电荷的规定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并能解释验电器的工作原理.3.知道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的规定.4.知道电池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摩擦起电现象的实验探究,认识两种电荷及它们的相互作用.2.通过对实验结论的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善于观察、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生活中常见的电现象,体现物理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两种电荷的规定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根据原子结构理论解释物体在摩擦时为什么会带电;理解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教学难点 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摩擦起电的实质. 教具准备 橡胶棒、玻璃棒、丝绸、毛皮、纸屑、验电器等.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演示实验用丝绸、毛皮分别在玻璃棒、橡胶棒上摩擦几下,然后将棒靠近纸屑、头发等轻小物体.现象棒能吸引轻小物体.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说明摩擦起电.【进行新课】1.摩擦起电的定义及解释有关现象.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2.两种电荷.实验现象玻璃棒(丝绸)靠近玻璃棒(丝绸)会排斥.橡胶棒(毛皮)靠近橡胶棒(毛皮)会排斥.橡胶棒(毛皮)靠近玻璃棒(丝绸)会吸引.分析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并规定为正电荷、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例题1(多媒体展示)用丝线悬挂着A、B、C三个轻质小球,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如图,若C带负电,则( )A.B可能带负电 B.A、B一定都带正电C.B可能不带电 D.A一定带负电3.验电器结构原理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性质制成.用途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可判断带电体的电性(作解释).4.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就容易失去电子,使跟它相摩擦的物体得到电子.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讨论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什么电(正电.)为什么带正电(玻璃棒与丝绸相比,玻璃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较弱,在与丝绸摩擦时,因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带什么电(负电.)为什么带负电(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丝绸因有多余电子而带负电.)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什么电毛皮带什么电为什么5.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正负电荷分开.例题2(多媒体展示)用一根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一个金属箔已张开小角度的验电器,接触时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片张角变大,由此判断( )A.验电器原来带正电荷,接触时有电子从验电器传向玻璃棒B.验电器原来带正电荷,接触时有电子从玻璃棒传向验电器C.验电器原来带负电荷,接触时有电子从玻璃棒传向验电器D.验电器原来带负电荷,接触时有电子从验电器传向玻璃棒6.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引导同学思考小灯泡持续发光,表示有持续电流通过小灯泡的灯丝.你能否通过上述实验找到维持小灯泡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电路要接通,即合上开关.)7.电源(1)电源的作用是提供持续电流,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常见电源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3)介绍干电池和蓄电池干电池、蓄电池上有正极和负极,干电池的正极是炭棒,从外表看,即为带铜帽的一端负极是锌筒(展示干电池剖面实物).蓄电池的正、负极通常用“”“-”号标在电池的上部.8.电流方向的规定电荷有两种,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有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发生定向移动.我们将正电荷的移动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9.在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是从电源负极流向正极.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电流这个概念.电流是电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我们要从电流的形成、电流方向的规定、持续电流存在的条件等几方面加深对电流的认识.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