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教学设计共88页).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教学设计共8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教学设计共8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教学设计共88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教学设计共88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教学设计共88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物理(全册教学设计共88页)课文目录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 分子动理论2 内能和热量3 比热容第二章 改变世界的热机1 热机2 内燃机3 热机效率第三章 认识电路1 电现象2 电路3 电路的连接4 活动电路创新设计展示第四章 探究电流1 电流2 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3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第五章 欧姆定律1 欧姆定律2 测量电阻3 等效电路第六章 电功率1 电功2 电功率3 焦耳定律4 灯泡的电功率第七章 磁与电1 磁现象2 电流的磁场3 电磁铁4 电磁继电器第八章 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1 电磁感应现象2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3 电话和传感器1.1 分子动理论授课时间 课时间 课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了解扩散现象的重要意义,能识别扩散现象,并会解释扩散现象。过程与方法观察气体和液体的扩散现象,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扩散现象联系起来。学会从观察实验、分析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探索微观世界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关心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扩散现象。教学重难点重点分子热运动的初步知识难点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提示物质的微观结构实验器材广口瓶、二氧化氮气体、玻璃瓶、量筒、酒精溶液、烧杯、水、试管、高锰酸钾教 学 过 程 设 计个性教学设计(教师二次备课)流程、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引入新课讲授内化训练课堂练习能力拓展利用课本第六页“物理在线”布朗运动引入。请大家阅读教材第六页的相关内容。了解什么的布朗运动,然后思考“科学们的假设成立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观察几个小实验。演示实验1、将高锰酸钾放入清水中,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讲述我们观察到清水逐渐变成紫红色的液体,说明分子在运动演示实验2、将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上扣一个玻璃瓶,大家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多媒体播放)讲述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为什么会在上面的瓶中也发现有二氧化氮的气体呢这两个现象能证明科学家们的假设是正确的嘛分子的我们用肉眼直接看不见的,分子的运动我们当然也用肉眼之间看不见。你是通过观察什么知道分子在运动呢讲述我们把观察分子的运动转化成观察颜色的变化。像这个,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者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者用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利用转换法观察液体、固体间的分子运动。这些现象除了说明在做无规则运动还能说明什么讲述像这样,由于分子运动。两物体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生活中常见的扩散现象有闻到花的香味。尝出菜汤里菜的味道。观察视频,从视频中能找出哪些扩散现象认识了扩散,扩散现象除了能说明分子的用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还能说明什么呢演示实验3一定体积的水和一定体积的酒精混合(多媒体播放)列举类似的宏观想象,一满碗米倒入一满碗黄豆中能得到两满碗嘛从能量的角度思考,扩散现象还能说明什么宏观世界中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习题下列现象属于分子运动的是( C )A、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B、春天沙尘暴,飞沙满天。C、桂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香味。D、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知识应用请同学们应用分子动理论知识具体说说垃圾场会对附近居民生活造成什么危害 我们如何正确的处理垃圾学生阅读,思考回答相关问题学生观察,思考学生认识到清水变成紫红色说明分子在运动学生观察,思考学生认识到二氧化氮气体运动到了上面,说明分子是运动的。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学生思考认识转换法学生观察、思考学生认识到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用不停息的。认识扩散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相应问题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相应问题学生观察、思考学生认识到分子间存在间隙。学生让认识到分子具有分子动能。学生课堂练习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探讨。作业课后反思本节是同学们进入初三的第一节课,所以我设置了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好听的励志音乐、寒梅的图片和音频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物理老师的喜爱。2.本节内容由宏观现象进入微观世界,内容抽象,难理解,并且本节实验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有的实验需要半天甚至几年,所以我设计动画演示实验,这样教学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直观而简单易学。 3.本节课在开头和结尾设置了音乐和名言警句,教学过程中有flash动画,这样设计不但使学生在激励中轻松、愉悦的学懂本课教学内容,而且还让他们对下一节课充满了期待和向往。 分子动理论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1. 物质是分子组成的 2..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就越剧烈) 3.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4. 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内能和热量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分子动理论和机械能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内能概念的。在热现象、热传递、做功的基础上,研究物体内能的变化,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本节内容是后续学习热机的基础。【教学背景】作为学习主体的九年级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阶段,感性认识仍占主要地位,理性认识上还存在一定困难。为此,本课应注意适应学生好奇心,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再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设计思想】本设计通过情景支架设置疑问,借助于类比的科学方法,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实验,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使教与学达到最佳的结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2)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认识内能,领会其中的类比方法。(2)经历用做功和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活动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通过实验和实例,使学生养成联系实际学习物理的习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自我发展。【重难点】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教具】PowerPoint课件、铁丝、砂纸、火柴、打火机、压缩空气引火仪、矿泉水瓶、可乐瓶、气筒、装有热水的烧杯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课堂开始先设置一个比赛,找两名同学扭矿泉水瓶,看谁先让瓶盖飞出去。比赛结束后提出问题,瓶塞的动能是由什么能量转化来的呢创设生活情境,设置疑问,从学生经常玩的游戏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今天课题。二、类比、探究 建构新知内能概念的建立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之一。那么内能究竟是一种什么能量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过渡到第二个环节类比、探究 建构新知。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两个教学活动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首先展示两个对比情景“运动的足球”、“热运动的水分子”和“发生形变的弹簧”、“相互吸引或排斥的水分子”,再由学生总结并填写对比表格,通过与机械能类比的科学方法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建立内能的概念。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内能概念的理解,我把刚才的情景加以拓展和延伸,足球掉在水平地面上最后静止下来,弹簧恢复原状没有形变时,是否具有机械能和内能。让学生根据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继续分析,机械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而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得出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然后,抛出问题温度很高的火山具有内能,冰山是否具有内能学生从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出发,对比内能的概念,分析得出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然后让同学们观看水分子的内能视频,巩固内能的概念和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突破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再追问学生把冰熔化成水后加热到沸腾的过程中,内能怎样变化并情境再现之前热水和凉水的扩散现象,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初步得出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实现了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关系的教学目标。既然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那么如何使下面的物体内能增大(也就是温度升高)呢1.如何使手更暖和2.如何使一根铁丝烫手3.如何点燃火柴头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自然过渡到第二个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学生思考,得到不同的猜想和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身边的器材,分组实验,相互交流。通过小组实验,让学生体验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最后师生归纳总结,改变内能的方法可以归纳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并培养学生实验总结的能力。通过分组实验、也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实践活动,体会其中的魅力与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降低学习难度,突破本节课又一个重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三、深化知识 融会贯通此时学生因为掌握了知识而兴致很高,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让学生自己举出生活中的改变内能的例子,学以致用,更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改变内能的方法。为了进一步触发思维的兴奋点,设置第三个环节深化知识 融会贯通。首先让学生演示压缩空气做功棉花燃烧的实验,通过视觉上的冲击,是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引发思考,得出外界对气体做功,筒内气体温度升高内能的增加。接着让学生猜想,如果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的内能会怎样变化 然后演示气体对外做功的实验,学生观察、体验气体对外做功,在这个实验中学生感受到瓶体温度变化,并看到白气产生,讨论分析,得出气体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深化做功可以改变内能的知识,使学生理解的更透彻。这一环节的教学,借助了演示实验,用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实验,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降低学习难度,深化和提高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并使学生感受到瓶瓶罐罐皆学问,物理来源于生活,使学生热爱生活,喜欢物理。知识学完以后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应用,内能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下面的视频就是展示内能强大魅力的时刻,播放视频神州十号升空,让学生通过强大的视觉冲击来认识内能,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四、感悟收获,课堂小结设问学完本节课,能不能解释课堂刚开始瓶盖的动能从哪里来的请学生谈一谈有什么收获或感想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进一步完善知识建构,并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思想、观点的舞台,同时也帮助学生养成反思的好习惯。五、 布置作业布置课外小实验自制弹射器找一段两端开口的小塑料管,从塑料管的一端塞进一个用水浸湿了的纸团(要塞紧),从另一端推进一个用橡皮塞制成的活塞,一个简易的弹射器就做成了。试试推进活塞,比比看谁能把纸团弹射得最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第二节 内能一、 定义 二、改变内能的方法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 (1)热传递分子势能的总和 (2)做功 一切物体无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板书设计比热容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 2.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3.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4.加深比热的概念的理解,学会根据比热容进行热量计算。5.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重点理解比热的概念。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难点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教具 相同的烧杯两个,相同酒精灯两个,温度计两只,天平,水,煤油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 提问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什么叫做热量为什么热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 二.引入新课 大家都有这方面的经验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多。可见,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和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并,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别的物质也是这样的 。那么,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 三新课教学 1演示实验P20图2-14实验 实验结果 煤油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怎样来表示各种物质的这种物质上的不同呢-----在物理学中就用比热容来表示。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理的一种性质,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等因素无关。3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 ,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相等。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4查比热表(1)水的比热是4.2103 J/kg。它表示1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是4.2103 焦。(2)查铜、铅、铝等物质的比热,并与水的比热作比较。得出水的比热最大。水比热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 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分析课本图2-15,2-16,说明利用水取暖和冷却的原理(3)为什么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5.小结 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热的概念。6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热容比热的单位是什么 怎样读 2水的比热是多少它表示什么物理意义 3比较下列物质谁的比热大一滴水和一桶水一枚铁针和一支铁棒0的水和100的水二新课引入。以水的比 热为例,说明它的物理意义,使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需要吸收4.2103 焦的热量,完成下列表格质量升高温度吸收热量1kg14.2103J2kg12kg2从填上表格引 入热量 的计算,并启发学生得出热量计算用比热质量升高的温度。三新 课讲授。1吸热公式及理解。(1)Q吸cm(t-t0) 用t升t-t 0表示升高的温度可写成Q吸cmt升式中的Q吸是吸收的热量,单位是J;c是物质的 比热;m是物质 的质量,单位是kg;t0初温,t是末温,单位是。(2)公式的应用。例题课件显示。2放 热公式的理解。(1)Q放cm(t0t) 用t降 t0t表示降低的温度可写成Q放cmt降(2)公式的应用。例题课件显示。注1、学生容易把t0和t混淆,所以要告诉学生记忆的方法有标脚“0”的就可想到“一切从零开始”就表示开始的温度即初温。没有标脚的就是末温。) 2、区别“升高”、“升高了”、“升高到”和“降低”、“降低了”、“降低到”3小结4练习、布置作业九年级物理热机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热机,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工作原理及过程,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样的理念,使他们真正懂得学习物理的重要性,明白学好物理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教学对象分析我们的学校属于是农村中学,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对日常生活中的热机只有一些浅显的认识,由于条件限制,又不可能到热机生产厂去参观。因此,在本节课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让学生很直观的去了解热机内部的构造及工作过程,再结合教师的讲解,很容易让他们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材分析本节主要通过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主要结构;大致了解内燃机工作时,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情况;了解内燃机在现代生活,特别是交通方面的应用。通过具体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在利用燃料内能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内能转化和转移到其他方面,因此要建立热机效率的概念,并与机械效率作联系和类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2、了解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汽油机、柴油机的工作过程,能够简单地描述它们的主要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对汽油机、柴油机结构的观察,有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出判断的意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乐于探究机械中的物理学道理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热机的工作原理,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教学难点四冲程热机的工作冲程的异同点和能量转化。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观察分析、讨论交流教具准备热机挂图、热机模型、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播放课件)展示汽车运动、坦克前进的画面,设问你知道汽车、坦克为什么会运动起来吗汽车、坦克的发动机是怎样获得能量的吗(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1、读一读了解什么是热机(学生默读课文)2、看一看(师出示挂图和热机的模型)学生观看汽油机的构造。(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学生观察,思考下列问题想一想,议一议第一冲程是什么冲程该冲程中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为什么会进入气缸活塞由哪端向哪端运动第二冲程是什么冲程该冲程中活塞压缩燃料混合物是什么能向什么能转化该冲程末产生什么结果第三冲程是什么冲程该冲程中汽油机是利用什么方式点火该冲程是什么能向什么能转化第四冲程是什么冲程该冲程有什么作用由以下工作过程可以看出,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哪几个冲程组成在这几个冲程中,只有哪个冲程是燃气对外做功其它几个冲程是靠什么来完成的学生观察后分组讨论以上几个问题,每组派一个代表试回答。师演示汽油机模型并讲解上述问题。(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练一练1、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是由 、 、 、 组成的,其中只有 是燃气对活塞做功,其它三个要靠 来完成。2、单缸内燃机飞轮速度为3000r/min,那么,每秒钟燃气推动活塞做功的次数为 次。3、在热机四个冲程中,发生能量转化的冲程是( )A、吸气冲程、压缩冲程 B、压缩冲程、做功冲程C、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D、排气冲程、吸气冲程比一比(播放课件)坦克、轮船上使用的是柴油机,柴油机是如何工作的,它的构造又如何呢请观看大屏幕,找出柴油机和汽油机在构造上、工作原理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类别汽油机柴油机燃料构造吸气冲程中进入气缸内的物质点火方式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对热机的学习,了解了汽车和坦克是怎样运动起来的,知道了它们的工作原理,我们都知道发射“神舟”七号的“长征2”号火箭也是热机的一种,你想知道它是如何工作的吗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有关长征系列火箭方面的资料,下节课学习火箭时交流。六、深化练习,巩固新知1、在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中,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冲程。2、在热机工作时,能够完成机械能向内能转化的冲程是( )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3、柴油机压缩冲程中,气缸中空气的温度、压强、体积的变化情况是( )A、温度升高、压强减小、体积增大B、温度降低、压强减小、体积减小C、温度升高、压强增大、体积减小D、温度降低、压强减小、体积增大4、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依靠飞轮惯性来完成的是( )A、只有吸气和压缩冲程 B、只有吸气和排气冲程C、只有压缩和排气冲程 D、有排气、压缩、吸气冲程5、内燃机的工作物质是( )A、水蒸气 B、汽油和柴油 C、空气 D、燃烧生的燃气6、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的是( )A、只有吸气冲程 B、只有压缩冲程C、只有做功冲程 D、压缩和做功冲程7、柴油机的飞轮转速是1800r/min,则每秒钟内柴油机工作循环有( )A、5次 B、10次 C、15次 D、20次七、开放练习,拓展新知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以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时,能否达到100的转化教学评价与反思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离不开生活。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本节课从生活实际中的汽油机和柴油机是怎样工作的引出物理问题,最后又用物理知识来解释,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物理的魅力。教学中注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本课用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增加了教学的可观度,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好的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第 二 节 内燃机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内燃机的基本原理 2、了解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3、了解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异同 4、知道汽油机、柴油机是活塞式发动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汽油机的四个冲程,了解活塞式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2、了解不同热机的不同用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内燃机和轮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技术进步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激发学生是爱国热情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对汽油机四个冲程的认识,弄清楚各个冲程的作用课型及课时安排 新授课 1课时教学方法 视频结合讲授教学过程 赛车场上,一辆辆赛车发出阵阵轰鸣声,闪电般飞驰,或许你不知道,赛车的动力来自赛车内的一系列“爆炸”。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爆炸”是怎么发生的。一、内燃机起源第一台实际使用过的内燃机,是1859年法国工程师勒努瓦制造的。这是一台煤气机,效率很低。1876年德国工程师奥托制成了按四冲程原理工作的煤气机,称为奥托循环机,这是内燃机划时代的进步。1892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提出了压缩点火式内燃机的设计原理,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于1897年制成第一台压燃式内燃机,使用液体燃料,热效率比以前的内燃机都高。内燃机的发明,使热机的效率由蒸汽机的10左右,提高到了40左右。而且由于内燃机轻巧,适于用在交通工具上,对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观察教科书P21图2-2-2瓶中的酒精燃烧后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将瓶盖顶出。根据这一现象制成了内燃机。概念燃料在汽缸内燃烧,产生的燃气直接推动活塞做功的热机叫活塞式内燃机。原理燃料字汽缸内燃烧,产生的燃气直接推动活塞做功。种类汽油机和柴油机内燃机按照使用燃料的不同,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他们的原理基本相似,我们今天一起来研究一下汽油机。二、汽油机的工作过程播放flash认识内燃机的结构动画展现汽油机工作的四大冲程及其连续工作过程,可以用按钮控制每个冲程动作。结合模型。给学生讲解1汽油机的构造气缸、活塞、进气阀门、排气阀门、曲轴连杆、飞轮、火花塞。2汽油机的冲程汽油机活塞在气缸内上下往复运动,从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就叫做一个冲程,每个冲程完成一种工作,汽油机的每个循环有四个冲程。3四大冲程通过动画模拟,详细讲解每个冲程的活塞动作情况以及功能。内燃机原理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开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气缸上端,进、排气门均关闭。工作时,活塞由上向下运动,进气门打开,排气门仍关闭。由于缸内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被吸入气缸。这是第一个冲程叫做吸气冲程。活塞运动到最下端,就开始转为向上运动。这时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混合气体被强行压缩,使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这是第二个冲程叫做压缩冲程。此过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压缩结束时虽然温度较高,但未能达到燃料的燃点。在压缩冲程结束的瞬间,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由上向下运动,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实现了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这是第三个冲程叫做做功冲程。此过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点火方式点燃式点火)做功冲程结束,活塞继续由下向上运动,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燃烧后的废气被活塞推出缸外。这是最后一个冲程排气冲程。此后,活塞又由上向下运动,从此进入下一轮循环。4能的转化让学生分析在整个过程中能的转化情况,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书上的介绍得出结论通过外力先使飞轮和曲轴转动起来,由曲轴通过连杆带动活塞运动,消耗机械能来帮助内燃机完成吸气、压缩两个冲程,内燃机一旦开始做功,内能就会转化成曲轴的机械能。这时曲轴获得的机械能一部分推动汽车转动做功,一部分通过飞轮(与曲轴相连的质量较大的轮子)保存起来。然后依靠飞轮的惯性再反过来向外输出带动曲轴转动,靠消耗飞轮的机械能完成排气以及下一循环的吸气、压缩。这样内燃机就可连续工作下去了。让学生观看汽油机的连续工作过程,加深印象。小结四冲程内燃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往复运动2次,曲轴转动2周,汽缸内的燃油燃烧爆发1次,对外做功1次,在不做功的冲程,活塞靠飞轮的惯性运动。三、柴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1、柴油机的构造气缸、活塞、进气阀门、排气阀门、曲轴连杆、飞轮、喷油嘴。2、工作过程学生结合教科书P25物理在线学习 和汽油机一样包括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但不同的是吸气冲程只吸入空气压缩冲程缸内气体被压缩的程度比汽油机厉害,温度高,压强大。做功冲程压缩冲程末,喷油嘴喷出雾状柴油进行压燃式点火。在完成对四个冲程的分析以后,可以组织学生参考下表分小组讨论,把动作过程和能量转化相结合,有助于理解和巩固。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进气门打开关闭关闭关闭排气门关闭关闭关闭打开活塞向下运动向上运动向下运动向上运动主要作用汽油与空气的混合燃气被吸入压缩燃气,温度升高点燃或者压燃,燃气燃烧,推动活塞对外做功燃烧过的废气被排出特征利用惯性完成利用惯性完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曲杆对外做功利用惯性完成(4)关于柴油机的工作原理教科书对柴油机原理的介绍进行了淡化处理,仅笼统说柴油机以柴油做燃料,构造和工作过程与汽油机相似。教师应该注意到此处与原来旧教材的差别。但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介绍一些柴油机和汽油机的区别也是很有意义的。汽油机柴油机相同点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冲程活塞式内燃机不 同 点进气方式混合气空气构造上火花塞喷油嘴点火方式点燃式压燃式优点轻便便宜,功率大,效率高四、飞向太空喷气式内燃机 包括空气喷气式发动机(用在飞机上)和火箭发动机(用在火箭上)。利用航空煤油或液氢等燃料燃烧时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燃气向后喷出过程中,由于空气的反冲作用,使飞机或火箭向前高速飞行。喷气式内燃机比活塞式内燃机更高效。火箭发动机火药通过燃烧产生的燃气体积膨胀,从尾端向后高速喷出,推动火箭向前飞行。常用的火箭是多级火箭。火箭的多级设计可以提供更为持久的动力。板书设计第 二 节 内燃机 汽油机1、内燃机 柴油机2、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能量转化内能 机械能点燃方式点燃式点火3、柴油机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能量转化内能 机械能点燃方式压燃式点火4、了解火箭发动机课堂练习1.一台四冲程的汽油机每分钟完成300个冲程,则1 min完成75个工作循环,活塞来回150次,做75次功。2.如下图所示为某汽油机四个冲程的示意图,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C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甲乙丁丙 D.丁乙甲丙教学反思 第3节 热机效率【授课时间】1课时【仪器材料】一教学目标要求1了解热机的效率概念。2了解不同热机的效率值。三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热机效率的概念,难点是理解环境污染与热机使用的关系。四教学过程本节分为三个教学板块(1)建立热机的效率概念;(2)了解热机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3)本章小结。教学设计(1)课题的引入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原来学习过的机械效率的概念(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5节的内容)。继而回顾上节课提到的,把燃料的燃烧由外部转移到内部,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一个重要措施。进而提出问题汽油机工作时,燃料在汽缸内部燃烧,产生的内能能够全部转化成机械能吗学生们一般都会回答“不能”,但对进一步的说明没有把握,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图2-3-2 汽车内燃机的能量流向”的讨论交流。(2)汽车内燃机的能量流向书中用图示描述了燃料燃烧后的能量流向,这部分内容要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加深认识。把“图2-3-2 汽车内燃机的能量流向”的各种数据转换成饼图,然后交流讨论,发表认识。虽然图2-3-2也有相应的面积形式体现,但是不如饼图直观。另外,这种转换也向学生渗透了一种常用的直观的数据分析方法,更深刻有效地达成对有用功在总能量中所占比例的认识。教师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为什么汽油机工作过程中仍有大量的内能损失。例如废气占到3335,是因为做功冲程过后,汽缸里的废气温度还相当高,仅靠排气冲程直接排放还不能正常工作。由于热传递,汽缸本身的温度也会很高,如果不能及时散热,就会使活塞和汽缸粘连,必须通过水循环,把汽缸的温度降低,这部分的内能损失和废气的排放是相当的,在3032,这两项加起来已经接近70由此可以让学生理解课文中“对提高热机效率的研究,几百年来一直没有停止”的意义。(3)热机的效率书中是用文字表述的方法给出热机效率概念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授用公式表述和要求计算热机效率。但是,应该让学生注意到,根据“图2-3-2 汽车内燃机的能量流向”所示,热机输出的有用功并不是全部用来提供机械(例如汽车)的牵引力(或推力),以免造成概念的混乱和计算的错误。(4)“地球就在我们手中”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了解了热机的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和造成的环境影响,组织学生根据学习过的内容,归纳出“热机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小视的环境污染;应该致力于进一步提高热机的效率,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的认识。教师向学生提供下列的资料。热机发展史蒸汽机(效率48),蒸汽轮机(效率2530),内燃机(效率2645),燃气轮机(效率5060)喷气发动机(效率5060)热机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帆船横渡大西洋约需2530天;蒸汽机驱动的轮船约用17天;柴油机轮船约为10天。协和式超音速客机只需3.5小时就可以从巴黎飞到纽约(但是因为噪声太大,已经退出运营)热机使用引起的环境问题内燃机大量排放的废气会形成毒雾天气、“酸雨”现象,我国重庆等地危害严重,西欧、美国等地还造成植被大量死亡,也造成大量湖泊中的成批鱼类的死亡。目前世界各国都制定了汽车尾气的排放标准,减少了煤的使用量,来控制废气造成的危害。(5)本章小结人类为了合理利用能源,一直在努力提高热机效率。热机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人们离不开的动力机械。但也要正视热机广泛使用带来的环保问题。3.1 电现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起电,并能解释有关现象.2.知道两种电荷的规定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并能解释验电器的工作原理.3.知道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的规定.4.知道电池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摩擦起电现象的实验探究,认识两种电荷及它们的相互作用.2.通过对实验结论的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善于观察、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生活中常见的电现象,体现物理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两种电荷的规定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根据原子结构理论解释物体在摩擦时为什么会带电;理解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教学难点 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摩擦起电的实质. 教具准备 橡胶棒、玻璃棒、丝绸、毛皮、纸屑、验电器等.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演示实验用丝绸、毛皮分别在玻璃棒、橡胶棒上摩擦几下,然后将棒靠近纸屑、头发等轻小物体.现象棒能吸引轻小物体.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说明摩擦起电.【进行新课】1.摩擦起电的定义及解释有关现象.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2.两种电荷.实验现象玻璃棒(丝绸)靠近玻璃棒(丝绸)会排斥.橡胶棒(毛皮)靠近橡胶棒(毛皮)会排斥.橡胶棒(毛皮)靠近玻璃棒(丝绸)会吸引.分析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并规定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