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彩虹的形成 1、 教学目标 1、 知道彩虹的形成与阳光和水有关,会制造彩虹 2、 能用三棱镜观察太阳光是由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构成。 3、 能通过实验探究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4、 通过科学史的学习,了解牛顿发现“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过程。 5、 通过七色板的制作,了解七色光能合成白光 6、 在活动中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2、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彩虹的形成,冀人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7,彩虹,形成,教案
17.彩虹的形成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说出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会形成彩色光带。 2.能说出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3.能推测出彩虹的成因。 科学探究 1.能从彩虹的形成实验中,提出探究性问题。 2.能从彩虹的形成与什么有关等方面作出假设,并说明假设的依据。 3.能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获取科学事实。 4.能用科学语言、记录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结果。 5.能通过分析、
冀人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7.,彩虹,形成,教案
冀人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3课 四季的形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说出四季形成的原因。 能力目标:能利用实验探究四季的变化。 情感目标:能对四季的变化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四季变化是怎样形成的。 难点:能根据实验现象推理四季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地球仪、视频资料、台灯、圭表模型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1
四季的形成,冀人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四季,形成,教案
冀人版科学(2017)六年级下册1.3四季的形成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地球自转和公转之后,进一步认识地球公转带来的四季变化。本课设计了一个主要活动“探究四季的形成”,目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有关。应用与拓展“观测影子的长短变化”旨在引领学生通过阅读、制作、观测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正午时物体影子在不同季节有规律的变化。通过本
四季的形成,冀人版,六年级,下册,科学,1.3,四季,形成,教案
风的形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自然界的风是由于冷热温度造成的空气流动形成的。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在小组讨论的前提下根据猜想设计模拟实验,探究风的成因。 2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风的形成原因表现出探究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自然界风的形成原因表现出探究兴趣。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青岛,54,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1.,形成
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节沙洲的形成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当我们乘船沿江而下时,有时可以看到大河中央有一些由 堆成的“小岛”,人们称为 。 答案沙石|沙洲 解析解答河流上下游有着不同的沙石情况...
冀人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同步,练习,沙洲,形成
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节风的形成同步练习 一、 填空题 1、“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说明此时有 的流动。 答案风 解析解答自然环境中的大多数的短时动态都是由风造成的。 分析本题考查风。 2、...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同步,练习,形成
第一单元 昼夜和四季 1昼夜的形成 一、填空。 1.日复一日,太阳( )升( )落;年复一年,季节不停( )。我们不断地经历着昼夜的( ),经历着四季的( )。 2.日月星辰每天( )升( )落。太阳升起就是( ),落下就( ),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 3.地球自转时围绕着一条假想的轴,人们称之为( )。
冀人版六年级下册科学1.1昼夜的形成,课时练习题含答案,冀人版,六年级,下册,科学,1.1,昼夜,形成,课时,练习题,答案
课时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姓 名 学校(全称) 联系电话 学段年级 第三学段五年级 课时名称 3.1昼夜交替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3.1昼夜交替 课型 新授课R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它课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引导学生观察昼夜交替现象了解昼夜的形成是因为太阳照射到了地球不同的表面,而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昼夜会不停地
大象,年级,下册,科学,3.1,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课题:昼夜交替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2.学会设计模拟实验,对几种可能使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假设进行验证,培养学生从小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猜测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模拟实验的理解。 4.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的自
昼夜交替,大象,年级,下册,科学,3.1,昼夜,交替,教案
第三单元1.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已经非常熟悉对于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多多少少也有一些了解和想法但这些知识一般都来自于科普书籍或是视频中的介绍没有经历过严谨的探究和推理。本课引导学生从现象出发经历猜想假设、模拟实验、收集资料得出结论的完整探究过程,来研究昼夜交替现象,从找到证明地球自转的证据中得出正确结论。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昼夜交替现象了解昼夜的形成
昼夜交替,大象,年级,下册,科学,3.1,昼夜,交替,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节昼夜交替现象同步训练 一、判断题 1、在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手电筒代表太阳。 ( ) 答案 正确 解析解答在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中,因为手电筒可以产生光源,所以手电筒...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同步,训练,昼夜,交替,现象
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 昼夜交替现象 教学目的 1、对昼夜交替现象能作出自己的解释。 2、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模拟实验,研究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3、和小组同学分工协作,做好模拟实验。 4、在实验过程中...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课时昼夜交替现象,教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课时,昼夜,交替,现象
小学冀人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1课 昼夜的形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能说出地球自转的特点。 2. 能解释地球昼夜交替的现象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以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 难点: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地球仪模型、视频资料、手电筒、旋转椅、橡
昼夜的形成,冀人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昼夜,形成,教案
冀人版科学(2017)六年级下册1.1昼夜的形成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低年级学生认识了太阳的东升西落之后,进一步认识地球自转形成的昼夜交替与天体东升西落现象。本课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1“探究地球的运动”目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转及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活动2“模拟昼夜的形成”意在通过实验、观察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昼夜是怎样形成的。应用与拓
昼夜的形成,冀人版,六年级,下册,科学,1.1,昼夜,形成,教案
风的形成,“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首诗描写的自然现象与风有关。你对风有哪些认识?,哪里有风?,哪里有风?,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风的成因模拟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到风是怎样形成的。,实验材料:大可乐瓶、小刀、火柴、纸条、蚊香、蜡烛、胶带,实验过程: 1.用小刀将大可乐瓶的底部裁掉。 2.用小刀从大可乐瓶底部向上大约6厘米处刻一个直径约2厘米的圆孔。 3.
青岛,54,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21.,形成
14.风的形成科学冀人版三年级下册0103050204新知导入观察实验巩固提升新知讲解实验结论目录0607课堂延伸课堂总结08作业布置新知导入风是怎样形成的新知讲解感受热空气的流动观察实验感受风扇扇子,或打开风扇吹一...
冀人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4.风的形成,教学课件,冀人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4.,形成,教学,课件
1.昼夜的交替,昼夜交替定作息, 春去秋来雁迁徙(x), 天天年年总如此, 地球运动有规律。,太阳东升西落,地球上昼夜交替。这些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90168)提出了“地心说”。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位置,并静止不动,太阳、月亮和其他星球都围绕地球转动。 地心说认为昼夜交替是由于太阳绕着地球转动而形成的。 后来,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指出地球不
2022湘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4.1,昼夜的交替,课件,2022,湘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4.1,昼夜,交替
3.1 昼夜的交替,导入,白天过后总是夜晚,夜晚之后总是白天。日复一日,周而复始。,为什么会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呢?,昼夜交替的假说1:,地球自转说,太阳不动,地球自转,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昼夜交替的假说2:,太阳在绕地球转动,地心说,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在绕地球转,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昼夜交替的假说3:,日心说,昼夜交
大象版五年级下册科学3.1,昼夜的交替-课件,大象,年级,下册,科学,3.1,昼夜,交替,课件
长沙市实验小学黄健科技史与科学教育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自2003年温家宝就任总理以来温文尔雅全书分为“诗”和“文”两大部分,共有103篇,包括31篇诗,72篇文苟利国家...
科学,湘科版小学《科学》,科学史与科学教育,湘科版,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