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科学的历程 科学的历程 一、【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 知道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简要历史进程是怎样的。 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人们的生活也不断得到改善。 知道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是紧密联系的。 科学思维: 有探究科技史实的兴趣,实事求是,乐于交流与分享,了解科学与技术对人类的巨大贡献,鼓励为科技发展而立志进取。 探究实践: 了解人类的科技发展史,能积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6,科学的历程,教案,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历程
冀人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一单元土壤和水 1土壤中生长着大树、小草,还生活着很多小动物。 2、土壤中既有非生物,也有生物。 3、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 4、土壤中含有水,加热后玻璃片上会出现小水球;土壤中有空气,将干燥的土块儿放入水中,会产生气泡。 5、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深耕、合理轮作。 6、
冀人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1 走进科学 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本课是一年级第一次科学课,学生通过网络等手段对科学的认识是片面的,本节课引领学生走近科学。 教学目标:能说出科学课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能提出科学感兴趣的话题。 能对吹纸片的结果进行假设。 能如实描述观察的现象,与他人分享交流。 教学重难点:对纸片结构进行假设,并验证结论。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是我
冀人版一年级上册科学1.1,走进科学,教学设计,冀人版,一年级,上册,科学,1.1,走进,教学,设计
冀人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图片
一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设计 课 题 走进科学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冀人版一年级上册科学1走进科学,教案,冀人版,一年级,上册,科学,走进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检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填空题(30分,每空2分) 1. 温湿度计:用来测量空气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2. 在宇宙中,不绕行星运行的天体被称为_________。 3. 阳光照射到地面,_________与_________的夹角就是太阳高度角。 4. 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轨迹呈_________,我们可以用竹篾和手电简来模拟。 5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检测,试题,答案
科学阅读科技发展历程 【教材分析】 科技发展历程是小学科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阅读”的内容。科学发展史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课标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具体的事实只要了解,并不要求理解,重点是让学生意识到科技是不断发展的。 【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学生对科技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阅读,平铺,教案
科学阅读 【教材分析】 科技发展历程是小学科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阅读”的内容。科学发展史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课标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具体的事实只要了解,并不要求理解,重点是让学生意识到科技是不断发展的。 【学情分析】 低年级的学生对科技产品还是有一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阅读,网格,教案
课题:材料的漂浮能力 教学时间: 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准备部分,以古人造船为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选择木材造船。在猜测的基础上,选带易拉罐、木条、铁丝等材料。第二部分:4个探究活动。活动一、水中漂浮的物体时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将材料分成可漂浮和下沉两类。活动二、改变物体形状,它们还能漂浮吗?深入探究漂浮材料的漂浮能力与形状无关。活动三、比较漂浮材料的漂浮能
青岛版六三学制五年级上册科学18.材料的漂浮能力,教案,青岛,学制,年级,上册,科学,18.,材料,漂浮,能力
9 漂浮的船 一、填空。 1.( )是水路运输的主要工具,它能够运送大量( )或( ),方便人们生活。 2.像( )、( )等浮在水面上的材料,漂浮能力( );像( )、( )等沉在水底的材料,漂浮能力( )。不同的材料漂浮能力( )。 3.几千年前,古人利用( )的漂浮能力,模仿( )的
冀人版六年级下册科学9+漂浮的船,课时练习题含答案,冀人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漂浮,课时,练习题,答案
漂浮的画教案 一、教材分析: “漂浮”,这两个三点水偏旁的汉字组合,勾勒出了一幅漂在水面随水而动的优美画面,由此“漂浮的画”让我们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和创作的欲望这节课我试图通过“肌理”的一种制作方法吸附法的演示、实践、感悟、创新,向学生展示油漆和水之间密切而又美妙的关系,展现其肌理的美,同时让他们运用已掌握的色彩知识和配色方法,结合点,线,面的美术知识,完成心中“漂浮的画”。
漂浮的画,鲁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漂浮,教案
漂浮的画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流色转印的的常用方法,学习利用水与油不相溶的特性,转印出不同肌理的画面。 2、通过自觉教材及老师的演示讲解,掌握流色转印的方法并展开联想再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 3、制作过程中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装着清水的敞口容器,油漆、汽油、水粉颜色,水粉纸等。 学生:油漆、具有吸
漂浮的画,鲁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漂浮,教案
漂浮的画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制作“肌理”的基本方法-吸附法。 2.合理安排画面上的点,线,面,做到要有疏密变化。 教学重点重点:如何帮助学生感受肌理的美,并运用吸附法制作简单的肌理作品。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制作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合理安排画面的点,线,面。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练习、展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漂浮的画,鲁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漂浮,教案
冀人版科学(2017)六年级下册3.9漂浮的船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仿生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船的发展历程及常用材料的漂浮能力以及它们的用途。本课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1“物体的沉浮”目的是通过实验、观察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不同材料的漂浮能力不同。活动2“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目的是通过实验、观察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改变物体沉浮状态的方法。活动3“各种各
漂浮的船,冀人版,六年级,下册,科学,3.9,漂浮,教案
第9课 漂浮的船教案 冀人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说出某些物品漂浮能力的强弱。 能力目标:能简单的叙述船的发展过程。 情感目标:能对船在水上漂浮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某些物品漂浮能力的强弱。 难点:了解船为什么能在水上漂浮着。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软陶泥、木头、塑料、铁、橡皮泥、水槽、图片、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
漂浮的船,冀人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漂浮,教案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13. 纸,,,,,你折过纸船吗?,你试过把纸船放到水里吗?,哪种纸折的纸船不渗水?,1,生活中的纸,新闻纸,适合印刷报纸、书刊等,瓦楞纸,可以制作纸箱,用于装运物品,牛皮纸,书写纸,宣 纸,写毛笔字、绘画等,适用于作业本、试卷,供书写用,呈棕黄色,常用于制作纸袋、信封等,纸的用途你知道吗?,文化用纸,包装用纸,技术用纸,生活用纸,,01,,02,,03,,03,,,,,纸的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小学,4.1,课件
19.材料的漂浮能力,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 五年级上册配套课件,思考:1.船只是用哪些材料制造的?,2.古人为什么选用木材做船的材料呢?,,活动一:探究水中漂浮的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把这些材料放入水中,观察:哪些物体漂浮在水面?漂浮在水中的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记录在表格里。,木条,易拉罐,石块,铁丝,橡皮泥小船,沙子,相同大小的泡沫板和木板,,活动二:任意改变这些物体的形状,它们还
材料的漂浮能力,青岛,六三制,年级,上册,科学,19.,材料,漂浮,能力,教学,课件
15.材料的漂浮能力,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 五年级上册配套课件,思考:1.船只是用哪些材料制造的?,2.古人为什么选用木材做船的材料呢?,,活动一:探究水中漂浮的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把这些材料放入水中,观察哪些物体漂浮在水面?漂浮在水中的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记录在表格里。,木条,易拉罐,石块,铁丝,橡皮泥小船,沙子,相同大小的泡沫板和木板,,活动二:探究任意改变这些物体的形状,它们
材料的漂浮能力,青岛,54,年级,上册,科学,15.,材料,漂浮,能力,教学,课件,pptx
长沙市实验小学黄健科技史与科学教育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自2003年温家宝就任总理以来温文尔雅全书分为“诗”和“文”两大部分,共有103篇,包括31篇诗,72篇文苟利国家...
科学,湘科版小学《科学》,科学史与科学教育,湘科版,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