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一、说教材 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的一类现象,与前面已讲的四种现象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知识体系。尽管升华和凝华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小学自然课本中也没有讲过;且气体不易看见,而难于直接观察到。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四种现象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汽化过程的方法来探究碘的升华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如何探究碘的升华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
升华和凝华,沪科版,九年级,一册,物理,升华,凝华,说课稿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一、整体情况 本学期担任有八年级(1)班、八年级(3)物理教学工作,八年级(1)班共有47人,八年级(3)班共有39人。 大多数同学学习积极性较高,但掌握知识的程度不理想. 二、本学期教学工作要点回顾 1、备、教、批、辅常规工作常抓不懈 认真钻研教材,整体把握本学期物理知识重难点。充分了解学生原有基础知识,提高教学针对性; 关注全体学生,组织好课堂教学,注意学生信息反
沪科版八,年级,一册,物理,11,工作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物理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坚持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坚决服从学校领导和教务处的管理和安排,工作认真扎实,任劳任怨,不断求实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目标达标情况 1、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本学期我以活化、优化、个性化为导向,联系学生实际情况,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抓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
沪科版,九年级,一册,物理,12,16,工作总结
测量电功率说课稿 各位评委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测量电功率,这节课是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6章第3节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测量电功率是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第十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主体内容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使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加深对小灯泡实际功率,额定功率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用电器的实际功率并不一定等于额定功率,而是取决于加在用电器两端的实际电压。并且通过实践熟
测量电功率,沪科版,九年级,一册,物理,测量,电功率,说课稿
九年级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任教九年级三个班的物理课程,使用的是人教版的新教材。新的教材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要有新的教学理念,我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意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现对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提高觉悟,以思想为行动指南 在这学期,我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校内生活,在工作上发扬了一贯的任劳任怨的精神,做到不计个人得失,以校为家,以教为本;对待同事团结友爱,互
沪科版,九年级,一册,物理,12,16,工作总结
磁是什么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7章第一节“磁是什么”。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和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说一说我对这节课的理解 一、设计理念: 1、用磁现象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师生讨论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出发,引入新课的教学。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改理念。 2、注重对学生知识的形成性教学,通过提问、质疑、动手做实验等教学手段,重构知识的形成
沪科版,九年级,一册,物理,是什么,说课稿
九年级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学校的安排下,我担任了九年级物理学科的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上级党委政府及教育部门的领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帮助下,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贯彻学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及教育法律法规,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出总结,其
沪科版,九年级,一册,物理,12,16,工作总结
九年级下学期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结合本校实际,我制订了学科的中考目标,同时,制定了完成目标的具体措施。围绕这些计划,我们认真分析学生的现状,以强烈的科研意识投身于教学中,群策群力,团结协作,积极努力,出色完成了学校的任务,取得了较优异成绩. 一依靠集体智慧,营造良好的教研气氛 我们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备课组的三位老师荣辱与共,相互支持和鼓励,课组活动进行得有声有色,保质保量。我们每周坚持一次
沪科版,九年级,一册,物理,17,20,工作总结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熔化和凝固,主要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三、重点难点;四、教法与学法;五、教学程序设计;六、教学体会;七、板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章第二节内容,安排在“温度和温度计之后”来学习,这一章内容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几乎每节教材都是从生活实际开始,引入新课,学习了知识之后又
熔化和凝固,沪科版,九年级,一册,物理,熔化,凝固,说课稿
测量电压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物理组三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测量电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进行教材分析。 测量电压是沪科版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五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电路和电流的基础之上对电学知识的进一步学习,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同时也为后面学习欧姆定律、电功率等知识奠定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新课程
沪科版,九年级,一册,物理,14.5,测量,电压,说课稿
九年级下学期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回顾初三物理总复习工作,现总结如下: 我们认为初三总复习是重要的教学阶段,是学生再学习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收获季节”,是学生继续学习和参加工作的准备阶段,每位教师应负起责任,让学生满载着素质教育的丰硕果实结束义务教育。 一、总复习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 具体做法是: (一)教师的板书与学生的板演 教师的板书应
沪科版,九年级,一册,物理,17,20,工作总结
内能与热机 内 能 与 热 机 内能 概念 影响因素:温度、质量、状态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比热容 定义 单位:J/ (kg) 意义:反映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大小 热量与热值 热量的定义、热值的定义 热量和热值的单位 Q吸 = cm(tt0) Q放 = cm(t0t) Qmq或QqV 计算 内能的利用热机 热机效率的定义和提高途径 热机与环境: 造成大气污染 噪声污染 汽油机 构造 工作原理
内能与热机,沪科版,九年级,一册,物理,13,内能,热机,知识点,汇总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1、 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产生不能离开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同时成对存在的。 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相互的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 2、 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 弹力是接触力;弹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的大小有关;弹力的方向跟物体弹性
沪科版八,年级,一册,物理,第六,知识点
第四章、 多彩的光 (一)光的传播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如太阳、开着灯、点燃的蜡烛、萤火虫、灯笼鱼等 分类:自然光源: 人造光源: 2、光的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的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日食、月食、影子、激光掘进机、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 4、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3/4.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2/3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知识点
第五章、质量和密度 1 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 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3 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4 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把游码放在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红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知识点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一) 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定义: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 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知识点
第三章 声的世界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体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够传播声音,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空气中传播,其中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其次,空气中的速度最小。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3、回声与运用: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人耳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条件:回声比原声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知识点
七年级上 一、有理数 1.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凡是可以写成 pq (p、q为整数且q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2.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任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点来表示)。 3.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为0)。 a、b互为相反数a+b=0(相反数
沪科版,初中,数学,概念,知识点,整理
物体的内能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分析 1. 根据分子动理论,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 2.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3. 实例分析,了解热传递的三种形式。 4. 了解热量的概念、单位。 教材分析 本节课建立物体内能的概念,采用的方法是:应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知识,与机械能中的动能和势能作类比引出内能,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是通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3.1物体的内能,教案,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3.1,物体,内能
物体的内能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1、教材特点 本节内容是九上第十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内能的概念、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以及改变内能的方法。 本节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机械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更为抽象的能的形式,也为后面学习电热器打基础,因此本节在这一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2、学情分析 作为学习主体的九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的阶段,但感性认
物体的内能,沪科版,九年级,一册,物理,物体,内能,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