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4速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还是变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养成用“运动有快慢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4,科学,探究,速度,变化
第1节 力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上海科技出版社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一节。本节是在具体讨论重力、弹力、摩擦力之前让学生建立力的初步概念,了解力作用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课文根据“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首先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涉及力的生活情景、自然情景中归纳出力的初步概念,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一些简易实验,体验力作用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以让学生形成一个有关力的初步的物理图景。 学生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6.1力,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6.1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 课题 声音的特性 教材分析 声音的特性这一节比较重要,是声现象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教材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际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初学物理,积极性很高,热度充足,在但是在实验方法和环节的把握上不够成熟;学生对声音较为熟悉,而对其特征、规律缺乏认识;学生的直观感性思维较好,而对音调、音色等的抽象思维不够。需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2声音的特性,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2,声音,特性
第6节 神奇的眼睛 札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教学挂图、投影和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意识,使其能自觉注意保护视力.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眼镜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6神奇的眼睛,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6,神奇,眼睛
5.4科学素养 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学内容 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材版本 沪科版 教学课时 共 1 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做实验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 通过合理设计实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1) 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培养学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4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4,密度,知识,应用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2)知道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3)知道物体的颜色成因。 (4)初步学会观察与光的色散有关的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把白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 (2)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 (3)经历研究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颜色成因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色散的各种事实,了解尊重事实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4光的色散,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4,色散
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 2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如何就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6.5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6.5,科学,探究,摩擦力
年级 八年级 学 科 物理 教 师 时间 课 型 新授 课题 第三节 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常见有关折射现象的观察认识光在两种介质中传播时会产生不再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 2、通过体会对光的折射规律探究全过程的体验,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 3、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激情 重点 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 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及对探究过程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3光的折射,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3,折射
第二节怎样描述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力学在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怎样描述力这一节能深化对力的认识,是学生学习后续知识的必需的预备性知识。本节学习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力的三要素、力的单位和力的示意图。本节内容是在充分感受力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力的作用效果出发,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熟悉的事例中发现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从而归纳出力的三要素。然后,从量度力的大小出发,引出和介绍力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6.2怎样描述力,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6.2,怎样,描述
课题 光的反射 教学目标 1.认识光的反射规律,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2.通过观察实验,经历“光的反射规律”的探究过程 3.通过探究性活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获得收获的快乐 4.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 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 方法 情景引入、互动导学、自主探究、实验、归纳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1光的反射,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1,反射
第三章 声的世界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体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够传播声音,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空气中传播,其中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其次,空气中的速度最小。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3、回声与运用: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人耳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条件:回声比原声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知识点
第五章、质量和密度 1 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 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3 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4 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把游码放在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红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知识点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一) 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定义: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 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知识点
第四章、 多彩的光 (一)光的传播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如太阳、开着灯、点燃的蜡烛、萤火虫、灯笼鱼等 分类:自然光源: 人造光源: 2、光的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的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日食、月食、影子、激光掘进机、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 4、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3/4.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2/3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知识点
单元综合检测(一) 第一、二章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几个环节。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有的同学认为“铅球”应该是铅制作的,有的同学认为“铅球”可能是铁制作的,于是同学们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看是否相吸。对于“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解析
本学期我校进行“学导为主 讲练结合”的教学改革,要求我们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应用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成为有较强后继学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经过近二个月的学习和实际教学尝试,我对课改的理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基本能做到立足学情、立足教材,按课改的六个环节设计学生自学学案,在课堂上尽量按照这六个环节的流程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小组间、班级间进行交流与讨论
光的折射,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折射,教学,反思
物质的密度这节内容很重要,它与压强、浮力的知识联系很紧密。我是这样开始新课的: 先请同学说出身边的桌子、电扇、窗分别都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再叫他们回答身边有无数种物质,我们怎样辨别它们?给他们具体的实例,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一个铁块和一个木块,同学找到很多方法,有颜色、气味、磁铁吸引等等。然后问他们如果从表面情况无法鉴别时怎么办?有没有一种科学又简单的辨别方法可以鉴别物质的种类?给他们实例一个铜块和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科学,探究,物质,密度,教学,反思
光的反射是物理教材光学部分的重点内容之一,光的反射定律也是继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之后的又一重要光学规律,光的反射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重要的应用,因此,如何上好这节课,这节课能达到什么效果对后续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物理教学用书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提出了详细要求。这些要求看似简单但要想真正完成并不容易。我平时上课自认为教材很熟,备课时常常走马观花,粗枝大叶。
光的反射,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反射,教学,反思
(1)教学是慢的艺术,让学生自己感悟自己体验自己思考,有些环节在把握课堂的时间和节奏上有欠缺,效果检测没有来得及完成。 (2)前提准备涉及两个题,一个是眼睛为什么看见物体,一个是画反射光线,因为讲第二个知识点,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才用到它,但必须先研究第一个问题,平面镜成像特点,所以前提测评没有说,否则还要拐个弯,导学案的设计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载体,但是我觉得还是自己灵活运用,不能一成不变的按程序走
平面镜成像,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平面镜,成像,教学,反思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1希望你喜爱物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看图、讨论等学习活动,了解自然界的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并认识到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通过阅读课本、讨论等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与科技、社会、生活之间的互动关系。 3.了解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并让学生喜欢物理。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认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1,希望你喜爱物理_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1,希望,喜爱,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