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师姓名 案例类型 新授课 学段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教学/活动目标 1、教学目标: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了解东晋取胜的原因;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进一步了解我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师,获奖作品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了解前秦失败和东晋取胜的原因。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意义,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师,获奖作品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民族间的交往交融”为主线,通过鲜卑拓跋在不同文明的激烈碰撞下作出选择,分为“交往中的冲突”、“交往中的交融”,引出民族间应坚持交流尊重,相互学习。 二、课程标准 通过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时期。西晋末年,战乱频繁,中原人口剧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师,获奖作品
课题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三目内容通过论述前秦和北魏这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不同的统治措施以及结果,突显出民族交融的历史潮流。 重用两个核心词“统一”、“民族交融”,把三个子目的内容更加的有机结合,并且呈现递进式的提升;北方统一促进民族交融,民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师,获奖作品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前秦和淝水之战的相关内容。 2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民族大融合的进程,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原则理解和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师,获奖作品
教学设计 课题:北方民族大融合 设计要素 设计内容 教学内容分析 魏晋南北朝时代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有两大特点:政权分立,民族融合。本课侧重的是民族融合这一特点,介绍边疆少数民族统一北方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内容,其意义深远,甚至影响到今天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故本课极具知识的铺垫性和延续性。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的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师,获奖作品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标要求】 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学习目标】 1.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 2.熟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实。 3.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民族大融合进程,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4.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师,获奖作品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析洛阳历史上的民族交融和北魏迁都前后的洛阳风貌,了解前秦淝水之战的战败和民族交融的趋势,理解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影响,培养提取历史信息、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读北魏时期洛阳城和北方民族发展的各类史料:诗歌、文献、地图、文物及考古遗存,学习和运用多种证史解史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魏洛阳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案,老师,获奖作品
河北省2018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文科综合 政治试题 本试卷分卷I和卷II两部分卷I为选择题,卷II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卷I 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I前,考生务必将自己...
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word,答案
第三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六课 不同类型的城市 第1课时 俄罗斯的政治文化中心:莫斯科 课题 俄罗斯的政治文化中心:莫斯科 单元 三 学科 人文地理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 运用地图说出莫斯科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 举例说明莫斯科是俄罗斯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重点 莫斯科是俄罗斯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难点 运用地图说出莫斯科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6.1俄罗斯的政治文化中心:莫斯科,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社会,3.6,俄罗斯,政治,文化中心,莫斯科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三课时 诚实守信来#amp;源:中教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诚信的含义;了解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对个人、对企业、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明白用实际行动践行诚信。 能力目标:懂得诚信是每个人必备的道德品质,学会运用诚信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珍惜个人诚信记录。来源*:中教%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树立诚信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诚信的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4.3诚实守信,名师优质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法制,4.3,诚实,守信,名师,优质,教案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二课时 以礼待人 【教学目标】来源amp;:#中%教网* 知识目标:知道礼是什么,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和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能力目标:懂得文明有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明白从语言、仪表、举止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并能在实践中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文明有礼意识,鼓励学生检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仪表,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素养。 【重点难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4.2以礼待人,名师优质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法制,4.2,待人,名师,优质,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结合背景,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通过联想和想象,赏析诗歌。 3.背诵诗歌。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确目标 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
人教部编版七上语文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名师教案,人教部编版七上,语文,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朗读,名师,教案
名师教案 1.春 【学习目标】 1学习欣赏感悟,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 3感悟作者充满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语言,领悟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 2学习用充满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语言,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创设
部编人教版,年级,上册,语文,名师,教案,Word,106
内江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试卷 道德与法治 本试卷为A卷和B卷两部分,共4页,A卷共100分,B卷共30分,全卷满分130分。考试时间道德与法治、历史共120分钟来源 注意事项 1.答題前请仔细阅...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政治,试卷,Word,答案
3.6.1 集体生活邀请我 1、集体的含义?(P53、P55) 含义:集体是人们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 集体并不是成员的简单相加,而是有共同目标、分工明确的整体。(特点) 2、集体联结度和个体的关系?(P53) 一般来说,集体的联结度越高,个体感知到的集体温暖就越多。 3、集体的联结度与哪些因素有关?(P53相关链接) 成员间相互关联的程度 集体对成员的重要性 成员间相互交流的频率 成员对共同目
北京,政治,总结
Hd2218 一、单项填空(每题05分,共6分) 从下面各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1My brother is very friendly______ gets along well with others AHe BShe CI DYou 2Wu Dajing,a gold medalist, started to practice speed skat
北京市,海淀区,中考,英语试题,答案
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中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1分,共30分) 1生活中,人们很容易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生物,但是要给生物下定义却很困难下面是一位同学对生物特征的...
北京市,海淀区,中考,生物试卷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 民族大交融,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授课人:XXX,一、新课引入,1.淝水之战,二、新课讲授,,376年,前秦攻灭前凉与鲜卑拓跋氏的代国,基本统一了北方,与南方的东晋政权以淮水为界,南北对峙。,时间:,交战双方:,兵力对比:,成语典故:,383年,前秦VS东晋,80余万 8万,草木皆兵,东山再起,风声鹤唳,投鞭断流,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前,苻坚踌躇满志,拥兵80万,而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课件,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9,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教学,课件
第6课 北宋的政治,第,二,单,元,导入新课,“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第6课 北宋的政治,学习目标,1.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3.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新课探究,目标导学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阅读教材“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北宋的政治,人教部编版七下,历史,北宋,政治,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