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8.3 摩擦力 课 型 新 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过程 方法 1、 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2、 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情感 态度 通过对摩擦力的利与弊的分析,养成一分为二看问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解释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8.3摩擦力,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8.3,摩擦力
课题:第5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内容: 了解生活中的透镜以及简单原理 教材简析: 照相机、投影仪与放大镜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透镜应用,通过对应用的学习,加深对透镜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掌握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难点: 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的性质,通过观察和制作,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2,生活,中的,透镜
课题: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学内容: 1.声与信息 2.声与能量 教材简析: 本节课主要从环境保护出发,使学生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本节设计从物理学的角度说明了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又从与生活联系更密切的环保角度对噪声做了说明,实际教学中不要纠缠在有关概念的辨析上。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4,噪声,危害,控制
光的色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色散现象,知道是白光由色光组成的;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3.了解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光的色散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自主探究色光的混合,使学生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现实世界的绚丽多彩和美好,使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5光的色散,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5,色散
课题 2.2声音的特性(2) 主备人 班级 授课人 课时 第 2 课时 授课时间 课程标准 掌握声音的特性,并知道其决定因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能力目标 通过做“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德育目标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2声音的特性,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2,声音,特性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再实验、科学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眼睛的结构和成像; 教学难点:近视、远视及矫正 教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4眼睛和眼镜,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4,眼睛,眼镜
教 学 设 计 课题 3.2 熔化和凝固 课时 1 班别 教 具 时间 教 学 目 标 1知识和技能: (1)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过程和方法 (1)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这种直观表示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2,熔化和凝固,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2,熔化,凝固
课题 光的直线传播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教学 重点 光的直线传播。 难点 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方法 先学后教,引导法,启迪法 手段 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手电筒、白炽台灯、棱镜、带狭缝的屏、白屏、两块带有小孔的硬纸板、彩色蜡笔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1光的直线传播,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1,直线,传播
课题 6.1质量 主备人 班级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会进行换算。 2、知道质量是物体得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3、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初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天平的使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天平的使用操作的兴趣,在使用操作天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6.1质量,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6.1,质量
课题 3.4升华和凝华 主备人 班级 授课人 课时 第1 课时 课程标准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及其应用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关心身边的环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升华和凝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4升华和凝华教案,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4,升华,凝华
第三课时 课时内容 B lets learn Look and talk 课时分析 本课时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继续围绕“上个周末”这一话题展开,主要通过对话学习单词和词组read a book, saw a film, had a cold, sl...
人教版PEP六年级下册英语Unit2,第三课时,教案,人教版,PEP,六年级,下册,英语,Unit2,第三,课时
第六课时 课时内容 B Lets check、Lets wrap it up C story time 课时分析 本课时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时,与前几课时紧密相连。围绕“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展开。Lets check用于检测本单...
人教版PEP六年级下册英语Unit2,第六课时,教案,人教版,PEP,六年级,下册,英语,Unit2,第六,课时
第五课时 课时内容 B Read and write 课时分析 本课时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时。围绕“吴一凡和和他的家人在宾馆度周末”这一话题展开,主要通过阅读文本学习词汇hotel, tasted, were, fixed, got, lo...
人教版PEP六年级下册英语Unit2,第五课时,教案,人教版,PEP,六年级,下册,英语,Unit2,第五,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内容 A Lets learn Do a survey and report 课时分析 本课时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围绕Last Weekend这一话题展开,主要通过对话学习一般过去时动词短语cleaned my room, washed my...
人教版PEP六年级下册英语Unit2,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PEP,六年级,下册,英语,Unit2,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内容 A Lets try Lets talk 课时分析 本课时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时,与第一课时紧密相连,围绕“Last Weekend”展开话题。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打电话的情景学会如何用英语表达周末...
人教版PEP六年级下册英语Unit2,第二课时,教案,人教版,PEP,六年级,下册,英语,Unit2,第二,课时
第四课时 课时内容 B Lets try Lets talk 课时分析 本课时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与第三课时紧密相连。围绕“上个周末做过的事情”这一话题展开,主要通过对话学习句型Was it interesting Did ...
人教版PEP六年级下册英语Unit2,第四课时,教案,人教版,PEP,六年级,下册,英语,Unit2,第四,课时
习作例文 课题 习作例文 课型 习作例文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 默读例文,读懂例文的内容,画出起过渡作用的句子。 2. 通过阅读例文,根据批注加深理解“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写法。 教学 重点 默读...
人教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
课题2溶解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课题,溶解度,教案
第十三章 内能 单元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当盛油的厚壁钢瓶内压强很大,相当于大气压的1万到2万倍时,虽然瓶壁无裂痕,瓶内的油依然能从里面渗出,这是因为( ) A金属原子间有空隙 B油分子被压小了 C油分子之间有引力 D金属原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下列物理现象中,属于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冬天晒太阳人会感到暖和 B饮料放入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第13章,内能,单元测试题,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单元测试
第2课重重复复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通过击掌游戏,作品欣赏认识重复现象,感受和体验重重复复它的排列规律。 知识与技能认识形的重复和它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运用多种媒材表现形的重复现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重重复复,人教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重复,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