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4尝试科学探究 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初步尝试进行物理问题的科学探究教材设计了一个科学探究的案例,让学生初步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从中领悟到科学探究的几个基本要素,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生分析 学生刚上初二,刚接触物理,不具有基础,尤其是入门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方法的学习还刚开始,但兴趣浓厚,喜欢动手,好奇心强,适当利用可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4尝试科学探究,教案,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4,尝试,科学,探究
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知道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能力目标: (1)能设计合理的测量步骤,记录数据表格,具备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2)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3)会用天平、量筒(刻度尺)探究物质的密度 3、情感目标:通过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同学的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 教学难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2,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2,探究,物质,密度
15.2 探 究 欧 姆 定 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掌握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 2会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电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欧姆定律的应用,加深对电流与电压、电阻的认识 2.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欧姆定律的运用,养成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2通过欧姆生平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5.2科学探究:欧姆定律,教案,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5.2,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第16章 第四节 电流的热效应教案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知道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和电流、电阻及通电时间的定性关系。 3了解生产和生活中如何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为人类服务,了解电流热效应带来的危害及防止的措施。 4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简单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那些因素有关”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6.4,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教案,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6.4,科学,探究,电流,热效应
课型 新授课 主题 平面镜成像 主备人 日期 教材 分析 平面镜成像是光现象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与应用,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所以,本节课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目标重构(分层描述) 知识目标: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通过亲自实验,锻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教案,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二、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事例和实验的分析,认识惯性,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 (2)通过小组实验及推理,培养实验、分析、推理的能力,了解“理想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惯性利弊的分析,懂得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 (2)通过了解安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课题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课型 新授课 第 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能用该公式简单说明一些物理现象; (2) 通过观察简易压强计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 能用液体压强公式解释帕斯卡实验,培养学生用理论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橡皮膜玻璃管液柱平衡实验,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替代的思想,了解它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8.2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8.2,科学,探究,液体,压强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知道密度的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 3会进行密度之间单位的换算; 4了解一些常见物体密度的大小; 5能用密度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的方法,认识到可以用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描述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进一步体会到可以用比值定义法来描述物理概念,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 三、情感态度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3,科学,探究,物质,密度
课题:2.4速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还是变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养成用“运动有快慢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4,科学,探究,速度,变化
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 2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如何就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6.5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6.5,科学,探究,摩擦力
物质的密度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五章第三节探究物质的密度。 我的说课过程分为: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三、说教法、学法。四、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 密度这一节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它是在已有知识质量和体积的基础上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概念。也为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物理
探究物质的密度,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探究,物质,密度,说课稿
2.6 浮力探究题 1(2019福建)如图,“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步骤如下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图甲); 将物体浸没在水面恰好与溢口相平的溢水杯中,用空的小桶接从溢水杯里被物体排开的水...
全国,通用,备战,2020,中考,物理,专题,2.6,浮力,探究,解析
2.5 压强探究题 1. 2019济宁小明跟着爸爸去游泳,站在齐胸深的水中,感觉呼吸略微有些困难,越往深处感觉越明显,由此激发了他想研究水的压管强特点的想法。 1图甲中是小明利用底部和侧壁套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倒...
全国,通用,备战,2020,中考,物理,专题,2.5,压强,探究,解析
2.2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2019宿迁)实验室常用蜡烛完成以下图示光学实验 B A 0 cm 50 100 90 80 70 60 40 30 20 10 甲 乙 丙 (1)图甲为小孔成像示意图,该现象可以用______来解释。 (2)图乙为探究平...
全国,通用,备战,2020,中考,物理,专题,2.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解析
图形认识初步巩固练习2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长方体、正方体都是棱柱;三棱柱的侧面是三角形;圆锥的三视图中:主视图、左视图是三角形,俯视图是圆;球体的三种视图均为同样大小的图形;直六棱柱有六个侧面、侧面为长方形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2. 在4个图形中,只有一个是由如图所示的纸板折叠而成,请你选出正确的一个() 3.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图形认识初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图形,认识,初步,巩固,练习
图形认识初步巩固练习1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从左边看图1中的物体,得到的是图2中的( ) 2如图所示是正方体的一种平面展开图,各面都标有数,则标有数“-4”的面与其对面上的数之积是( ) A4 B12 C-4 D0 3在下图中,是三棱锥的是( ) 4如图所示,点O在直线AB上,COBDOE90,那么图中相等的角的对数是( ) A3 B4 C5 D7 5如图所示
图形认识初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图形,认识,初步,巩固,练习
预设目标)、引导幼儿学习掌握以内数的形成。 )、能正确认读数字、、、。 活动准备教师幼儿每人一套的数字卡,四个指偶;的圆点卡片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引起兴趣,导入课...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巩固4以内数的形成教案,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巩固,以内,形成,教案
17.3 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现象1:导线通电后使磁针偏转,断电 后磁针回到原位置,说明:通电导线 周围存在磁场,现象2:改变电流方向,磁针偏转方向改变,说明:磁场方向跟 电流方向有关,,,复习一、奥 斯 特 实 验,复习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和条形磁体磁场相似 .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管中电流的方向有关.,3.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
沪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17.3,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转动,课件,沪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17.3,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转动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知识点一“推恩令”的实施,A,1. 背景: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2. 措施 (1)颁布“推恩令”: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
部编版七上,历史,知识,总结,课件,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