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 电磁感应 发电机 教学设计思路:首先课件展示科幻故事吸引学生兴趣,然后回忆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提出猜想----磁可不可以产生电?从而引入新课。在新课中引导学生设计实验作为第一要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本课的实验受器材的限制为演示实验,但在实验中尽可能的让部分学生上讲台操作,这样可以吸引和调动学生,有利用培养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另外,实验结论都有首先由学生讨论、分析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16.5,电磁感应,发电机,教案,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16.5
电磁感应现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2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概括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能力。 4.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播放电扇发电视频。 提问:二极管没有连接我们看到的电源为什么能发光? 师生互动得出电扇转动产生了电流,引出发电机,进而引出发电机的原理。引导学生回顾奥斯特的电产生磁现象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8.1,电磁感应现象,教案,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8.1,电磁感应,现象
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 第1课时 电磁感应现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磁生电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能对导体有无感应电流做出判断 3.知道感应电流方向跟什么因素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磁生电现象,感知逆向思维. 2.通过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与磁的联系, 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简单现象探索物 理规律的能力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18章第2节第1课时,电磁感应现象,教案含教学反思,沪科版,九年级,一册,物理,18,课时,电磁感应,现象,教案,教学,反思
16.5 电磁感应 发电机,电,,磁,,?,“生”,( ? ),实验:观察“磁生电”现象,结构?,现象?,说明:,利用磁场可以产生电流。,1.电磁感应现象: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2.感应电流: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磁生电”),“磁生电”现象是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10年的研究发现的。,法拉第,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公元1791公元1867),世界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
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16.5,电磁感应,发电机,课件,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