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情景导入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零7分,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于上午10时55分降落在苏联境内,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当有人问起他[ Tag ]
大洲和大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世界海陆比例及其分布特点。 2.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其轮廓。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海陆分布特点,以及在地图上正确识别七大洲四大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知世界、探知世界的情感。 【教学重点】1.认识海陆分布。 2.正确识别七大洲四大洋。 【教学难点】正确识别七大洲四大洋。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学教互动,以问题探究为载
8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二单元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社会生活的空间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地球、认识世界的开始,也是学生学习自然及人文特征的基础。课文主要介绍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位置分布和海陆面积比例;大陆、岛屿、大洲、海峡等一些基本概念;陆地及海洋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地图和图片等直观资料,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化抽象为形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1.地球?水球?2.七大洲和四大洋。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课本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从读图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教学设计: 本课主要内容有两部分:1.地球?水球?2.七大洲和四大洋。可以说,很多学生对于这两方面的知识在小学就有了初步的了解,怎样才能让学生更感兴趣,对这节课的内容有更加深的认识呢?我的设计思路是:在学生了解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达一知识点后,围绕“既然我们今天了解了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那么人类的未来就不再缺水,人类移民海洋是不是一个梦”这一问题学生展开讨论。话题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学习目标,1、记住: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七大 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2、知道: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海峡。 3、会填七大洲、四大洋,,其实我们人类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应该叫水球,不应该叫地球!,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尤瑞.加加林乘坐宇宙飞船环绕地球轨道飞行,他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当时他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海陆比例,,,,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情景导入,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零7分,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于上午10时55分降落在苏联境内,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 当有人问起他所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时 ,他说:“我看到的地球更像一个水球。”,,情景导入,新知探究,
,,,,,,,,,,,,,,,,,,,,,,,,,,,,,,,,,,,,,,,,,,,,,,,,,,,,,,,,,,,,,,,,,,,,,,,,,,,,,,,,,,,,,,,,,,,,,,,,,,,,地球?水球?,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加加林,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