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四节 电流的热效应教案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知道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和电流、电阻及通电时间的定性关系。 3了解生产和生活中如何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为人类服务,了解电流热效应带来的危害及防止的措施。 4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简单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那些因素有关”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6.4,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教案,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6.4,科学,探究,电流,热效应
课题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课型 新授课 第 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能用该公式简单说明一些物理现象; (2) 通过观察简易压强计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 能用液体压强公式解释帕斯卡实验,培养学生用理论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橡皮膜玻璃管液柱平衡实验,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替代的思想,了解它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8.2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8.2,科学,探究,液体,压强
二、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事例和实验的分析,认识惯性,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 (2)通过小组实验及推理,培养实验、分析、推理的能力,了解“理想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惯性利弊的分析,懂得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 (2)通过了解安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知道密度的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 3会进行密度之间单位的换算; 4了解一些常见物体密度的大小; 5能用密度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的方法,认识到可以用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描述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进一步体会到可以用比值定义法来描述物理概念,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 三、情感态度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3,科学,探究,物质,密度
课题:2.4速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还是变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养成用“运动有快慢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4,科学,探究,速度,变化
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 2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如何就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6.5科学探究:摩擦力,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6.5,科学,探究,摩擦力
课型 新授课 主题 平面镜成像 主备人 日期 教材 分析 平面镜成像是光现象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与应用,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所以,本节课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目标重构(分层描述) 知识目标: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通过亲自实验,锻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教案,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
物质的密度这节内容很重要,它与压强、浮力的知识联系很紧密。我是这样开始新课的: 先请同学说出身边的桌子、电扇、窗分别都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再叫他们回答身边有无数种物质,我们怎样辨别它们?给他们具体的实例,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一个铁块和一个木块,同学找到很多方法,有颜色、气味、磁铁吸引等等。然后问他们如果从表面情况无法鉴别时怎么办?有没有一种科学又简单的辨别方法可以鉴别物质的种类?给他们实例一个铜块和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科学,探究,物质,密度,教学,反思
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探究技能分类 单元 2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要根据事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2、知道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 3、知道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
探究技能:分类,粤教粤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探究,技能,分类,教案
探究技能制作模型 1、 填空题。 1、人们常使用合适的材料建构( )来反映( )的形态、( )。 2、地形模型能够( )地表现某种地形原型的特点,让人们能对地形产生( )的认识。 3、制作地形模型的第一步,是确...
探究技能:制作模型,粤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探究技能:制作模型》练习,粤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探究,技能,制作,模型,练习
粤科版版科学四年级29探究技能制作模型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探究技能制作模型 单元 4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可以通过研究模型来研究原型的形态和特征; 2、知道地形模型能够...
探究技能:制作模型,粤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探究技能:制作模型》教案,粤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探究,技能,制作,模型,教案
第十六章电流做功与电功率第4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一,教学目标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2,通过探究,知道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化法探究影响电热的因素,3,知道焦耳定律内容,公式及适用范围,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电流的热效应
沪科版九上物理16.4,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教案,沪科版九上,物理,16.4,科学,探究,电流,热效应
1.4尝试科学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步骤。 【能力目标】 经历科学探究,获得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性认识,领悟科学探究的几个重要环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挖掘学生的探究能力。特别是抽象和假设检验的能力,了解科学探究的一个基本方法控制变量法。 【素养目标】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养成对科学的热爱,增强探究科学的兴趣,乐于参与到科学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4,尝试科学探究_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4,尝试,科学,探究,教案
第5节科学探究,教学目标,1,学习并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2,能开展简单的探究活动3,能规范的书写问题,假设,结论,重点难点,1,能按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开展探究活动,知识罗列,一,基本概念1,是获得科学知识的基本方式,它是一个不断地,通过多
浙教版七上科学第1章第5节,科学探究1,教案,浙教版七上,科学,探究
授课内容科学探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对生鸡蛋还是熟鸡蛋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再通过对科学家的探究活动天花和牛痘的故事,能让学生概括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动手实验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可以
浙教版七上科学第1章第5节,科学探究3,教案,浙教版七上,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探究的含义,以及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2,理解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理解猜想和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3,理解科学探究需要收集,处理信息和相关的技术,4,初步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生产中的一
浙教版七上科学第1章第5节,科学探究2,教案,浙教版七上,科学,探究
课题科学探究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a,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b,理解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猜想和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2,知识与技能,a,理解科学探究需要收集,处理信息和相关的技术,b,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3
浙教版七上科学第1章第5节,科学探究4,教案,浙教版七上,科学,探究
探究技能制作模型粤教粤科版四年级下课前问答陆地上有五种地形,分别是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思考陆地上有哪几种地形这些地形分别有什么特点丘陵坡度和缓、山顶浑圆,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山地------海...
探究技能:制作模型,粤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探究技能:制作模型》,PPT课件,粤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探究,技能,制作,模型,PPT,课件
七年级浙教版科学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五节科学探究,课堂导入,科学探究是获得科学知识的一种基本方式,它是一个不断地发现问题,通过多种途经寻求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达成共识的过程,一,生活中的探究,1,日常生活中,我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课件,1.5,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