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活动性顺序 一、 设计思想 九年级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重点是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问题实验探究归纳”的教学模式,通过问题链的模式,对大量实验事实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章,基础实验,常见金属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基础,实验,常见,金属,性质,活动性,顺序
课题:混合气体的检验 (沪教版教材2012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CO2、CO、H2、水蒸气的检验方法,并学会挑选适当的仪器进行检验。 2.初步学会CO2和CO、H2O和H2两种混合气体的检验,并选择适当的仪器并连接,逐一检验气体。 3.初步形成两种混合气体的检验顺序及思路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体会协同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两种混合气体的先后检验的顺序 开始 组织教学 安装软件 课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第2章,基础实验2,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教案,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基础,实验,二氧化碳,制取,性质
再探氧气 【教学目标】 1.复习课本中有关氧气的含量测定、制备、性质和用途等知识点; 2.学会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对装置进行合理、创新地改进; 3.对改进装置进行实验验证并做出客观评价。 【教学重难点】 1.有关氧气装置的创新性改进; 2.学会辩证地评价改进装置。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边教边讲法、习题巩固法等。 【教学准备】 药品:6%的双氧水溶液、二氧化锰、二氧化锰球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第2章,基础实验1,氧气的制取与性质,教案,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基础,实验,氧气,制取,性质
基础实验3物质燃烧的条件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2.通过实验和讨论,总结灭火的方法; 3.逐步建立安全用火的意识,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法。 【探究过程】 燃烧是一种 、 的剧烈的 。 活动一 燃烧条件的探究 实验一 实验用品:95%酒精、蒸馏水、棉花球、小石块、玻璃棒、坩埚钳、、酒精灯、火柴 实验现象: 可以燃烧的有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第4章,基础实验3,物质燃烧的条件,教案,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上册,化学,基础,实验,物质,燃烧,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