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教学设计共94页).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教学设计共9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教学设计共9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教学设计共94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教学设计共94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教学设计共94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教学设计共94页)引言-奇妙的物理现象一、教学设计思路 奇妙的物理现象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向孩子们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展示五彩缤纷、充满神奇的物理世界。通过学习让学生们初步了解有趣的物理现象、学会观察生活和提出科学问题等,以便使孩子们对物理世界有一种新奇感、求知欲,产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本节课采用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世界,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前提条件,是检验物理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教师边演示、边导控,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实验活动,初步感受物理现象的奇妙,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让学生了解物理课本各项栏目的设计意图。二、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初步体验观察的方法,能根据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提出简单的科学问题。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验活动,初步感受物理现象的奇妙。教学难点根据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提出简单的科学问题。四、教学资源多媒体、长短两支蜡烛、玻璃罩(大、小)、小烧瓶、水、金鱼、酒精灯、火柴乒乓球、漏斗、气泵五、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几幅图片(如蔚蓝色的天空、从树上掉下的苹果、浮在水面上的钢铁轮船等)和一段二胡曲。从幼年起我们就对自然界中的现象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一个个现象觉得就是一个个谜,总想把它们打开,为了揭开其中的奥秘,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感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生观察,倾听既简单介绍物理现象又为后面的实验设计埋下伏笔问题1哪支蜡烛先熄灭演示实验一哪支蜡烛先熄灭器材长、短两只蜡烛、玻璃罩(大、小)简单设疑将蜡烛用玻璃罩罩住,会有什么现象哪支先熄灭呢猜想的依据是什么实验用小玻璃罩,大蜡烛先熄灭。师下面怎么办呢可不可能是偶然因素呢动动脑筋下面怎么办师多次实验,实验怎么设计好呢还用这套器材吗师同学们不知不觉中运动了多次实验的方法,设计实验从不同角度出发,非常棒实验用大玻璃杯罩,小蜡烛先熄灭。师下面还能提出什么新问题呢师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再研究,这就是物理。生长的、短的、一起生可能。生再做几组生换玻璃罩、换蜡烛实验前让学生猜一猜,实验后,使其感到惊奇。生可不可能同时熄灭呢要让学生对实验结果做出猜想,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物理 体现多次实验的思想产生疑问,引起发散性思维,激发兴趣。思维发散善于观察将学生的思维全部打开一层一层深入,抓住了所有学生的心问题2当烧瓶中的水烧开了,小金鱼能逃过一劫吗演示实验二烧小金鱼器材小烧瓶、水、金鱼、酒精灯、火柴简单设疑当烧瓶中的水烧开了,小金鱼能逃过一劫吗实验感叹怎么会没事呢这就是物理。生不能提出猜想 问题3如果使劲向下吹乒乓球会怎么样呢 演示实验三吹兵乓球器材乒乓球、漏斗、气泵师兵乓球和漏斗用来干什么怎么吹呢 我想听到不同的声音,气流能够从不同角度吹。 实验向上吹、向下吸,乒乓球都不掉。向下轻轻的吹,乒乓球掉下来了。师猜想一下,如果使劲向下吹会怎么样呢检验猜想。师与猜想不同,恭喜大家,有新知识出现了。下面换一位肺活量大的家伙-气泵。 实验各个角度去吹,观察现象。 设疑不用漏斗,气球会怎么样呢师有依据吗实验吸住了。师下面怎么办呢如果倾斜一定的角度,会怎么样呢 实验惊奇的发现,45度角都没有掉下来。 师下面又该怎么办呢能提出新的问题吗这就是物理。生用来吹的。生向上吹。生向下吹、匀速吹、用力吹、向上吸 生掉的更快。生掉下来。吸住。飞起来。生漏斗被吸住了。惊奇生倾斜多少度,乒乓球就会下落呢......检验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不要刻意追求学生得出完整的观察结果,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设计的问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问题4实验探究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本上的字,你发现了什么分组实验一 这是学生第一次独力观察物理现象,我采用同座位的两个同学为一小组的方式进行。活动(1)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本上的字,你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做个小小科学家,实验前先猜测结果,再做实验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比赛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发现的物理现象最多。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点评你观察的全面吗还有什么补充教师你观察的现象比较全面,谈谈你使用的方法。教师对于刚刚的物理现象,你有什么想法有质疑吗引导学生提出简单的科学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物理现象并说出自己的各种发现。如从杯子侧面观察发现书本上的字是变大了;发现书本离玻璃杯越来越近,书本上的字就越来越大;书本离玻璃杯越来越远,书本上的字就越来越小,其间还有一个字体左右反向的过程;从杯口向下观察的情况等。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再请同学们将自己没有发现的物理现象做实验验证。学生跃跃欲试做在座位的学生非常想知道所提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实验时,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观察和思考时间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必备能力课外作业今天你有什么收获1、分组小实验,每四人一组,周末回家好好想想,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小玩具做一个有趣的物理小实验。下节课给你们展示。做一回小老师。秀秀自己2 、你能判断出生鸡蛋、熟鸡蛋吗3、书后作业学生主动参与帮助回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引言课题二、体验科学探究(1课时)设计思路在课标中,科学探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突出科学探究”作为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科学探究被列入课标的重要目标;在课标实施的建议中,科学探究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苏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引言下的体验科学探究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有关物理现象、物理实验、物理原理、物理方法的时候进行的。作为物理学习的起始阶段,初二学生大多充满好奇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包括预习和自己动手小实验的能力。为了体现新课改的思想理念,本节课抓住学生活动为核心,体现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实验中体现物理学习的重要方法,对后面的学习起到基础前提的作用。 根据初中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一节课可分为两个环节(1)通过阅读“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故事”,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让学生经历“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探究活动,感受探究的乐趣,初步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着重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对实验结果做出猜想,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不失时机的引导同学们讨论研究,启发学生对物理现象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只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并产生追根究底的欲望,获得科学研究方法的初步体验,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步骤。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故事”,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组织学生通过探究装满水的杯子里能放多少回形针,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养成热爱科学、积极探究的欲望,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学习重点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习难点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具准备纸杯每组2个、回形针每组若干、足量的水学法指导实验认知法、阅读讨论法、练习法学习过程一、知识建构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平时会遇到过很多的物理现象,说一说,每当你看到有趣的现象时,你会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去做的呢提问2自然界存在着无穷的奥秘,科学家又是怎么对待的呢 提问教师小结科学家通过科学探究去认识它们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事例来说明。2、读一读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故事。(1)教师向同学们介绍“本杰明富兰克”本杰明富兰克(Benjamin Franklin.7106-1790)资本主义精神最完美的代表,18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的科学家和发明家,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哲学家、文学家和航海家以及美国独立战争的伟大领袖。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就是他自己所说过的一句话“诚实与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2)播放“雷电”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天电”是怎么一回事向学生介绍历史上人们对“天电”的认识。人类对电的认识始于静电现象,早在我国汉代的文献中,就已经有用丝绸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的记载,但未能揭示电的本质,古人对雷电现象的观察也相当频繁,可是在他们眼里,雷电只是天神发怒的象征,直到18世纪初,人们虽然对电有了更多的研究,如发明了摩擦起电机以及可以充电和放电的莱顿瓶,但很多人还是认为“天电”和人们在实验室中所获得的所谓“地电”是不相关的。教师虽然大家都这样想,但是41岁的富兰克林科可不是这样想的。(3)对于“天电” 和“地电”,人们会有什么样的疑问提问(生“天电”和“地电”是一致的吗)教师总结这就是“发现并提出问题”(板书)(4)一般人是怎样看待天电和地电的而富兰克林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会这样想提问教师强调,猜想要有根据,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与假设,(5)富兰克林又是怎么做的 提问(学生富兰克林制订了捕捉“天电”的实验方案,根据方案做了“岗亭实验”和“费城风筝实验”,并将捕捉的“天电”收集起来,利用收集起来的“天电”进行一系列实验,与“地电”进行比较。)教师板书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6)富兰克林将收集到的“天电”和“地电”进行实验比较的结果怎样提问(学生证实了“天电”和“地电”是一致的)教师总结这个过程就是分析与论证,板书是“分析与论证”,有时我们在探究过程中还必须与别人合作与交流,比如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还要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评估”,看看实验是否严密,是否误差很大,有没有改进的空间等,也有可能通过实验发现或提出新问题。(7)从富兰克林探究“天电”与“地电”的过程中,大家想一想“科学探究”一般有哪些要素(提问)教师强调科学探究不仅对于科学家研究科学问题是需要的,对于学习物理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不是每一个科学探究过程都具有这么多因素的。(8)41岁的富兰克林用实验推翻了人们对“天电”的认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学生物理学家在科学探究中追求真理的精神,创新的思想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二、互动探究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1学生通读活动0.3的内容,教师问从什么现象能看出来“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物体(提问)(学生当水面到达杯口后还可以继续加水,且会看到水面会微微向上凸起)2“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物体吗”是“科学探究”中的哪一步(提问)3学生实验。要求按照“科学探究的要素”进行,并将科学探究的要素和过程写下来,教师巡回指导。注意以下三个问题,学生如果普遍不能完成实验的按照“课件”的安排进行集体指导。(1)将一个回形针轻轻的放入水中,水是否会溢出 (先猜再做)(2)提出问题在水不溢出的情况下最多能放入多少个回形针(先猜再做)(3)提出问题放入回形针的个数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提问总结,学生课外探究)4不同组学生进行交流,教师问放入回形针的个数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对实验进行总结,要求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课后进行探究,并且简略讲解什么是“控制变量法”5通过上述探究过程你的感想是什么(提问)教师对上面的实验,你一定会感到很有趣,也一定会感到非常吃惊猜想和实验的结果竟会有出人意料的差别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实验进进行探究的一个重要原因三、一试身手1自然界存在着无穷的奥秘,科学家是通过 的方法去认识它们的,对各种现象结果的猜想是否正确,最后的方法是进行 验证。2做完了“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探究活动,小聪同学对实验的结果与自己事先的猜想相差很大而感到吃惊,因此他对影响放入回形针多少的因素进行猜想。指出下列猜想中,不合理的是 ( )A、杯子的材料 B、杯口的大小 C、杯里所盛的液体 D、杯子的价格3、关于猜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猜想是对未知事物的一种猜测B、猜想一定是正确的,否则就是谬误的C、猜想有时会和客观事实相差很大D、猜想是否正确,必须通过实验验证4、进行科学探究的程序一般是 A、猜想------结论 B、实验------结论C、猜想------实验------结论 D、结论------实验------猜想四、谈谈收获学生总结不出来教师可以用下面的问题进行启示1.“科学探究”的“七要素”是什么2富兰克林对“天电”的探究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五、课外拓展1课本第6页WWW第3题2达标检测二、体验科学探究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要素)提出问题 分析与论证猜想与假设 评估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交流与合作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六、板书设计七、教后感悟本节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在课堂上普通话不是很好,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要素理解的不够深入,特别是“控制变量法”的渗透不够自然,影响了科学探究的进程,课堂上也没有鼓励学生大声回答问题。因此,教学必须在吃透“两头”上下功夫,且多与学生沟通与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到教学中去。声音是什么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多种实验培养学生 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知道固体、液体、气体能传 声,在真空中不能传播,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了解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的和声波的应用,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由个体到共性的分析概括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从关键现象中分析,找出共性的东西,从而得出规律;通过自身实验体验,日常常见现象中,体会分析该现象中包含的物理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声现象应用实例的介绍,激发学生应用物理和喜欢物理的兴趣,体会声学知识的价值;结合,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学习习惯,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和相互协作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知道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教学难点声音是一种波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播放一段美妙的音乐2、请学生阅读本章导入语,然后提出问题。二、进行新课1、声音的发生(1)探究一A、用一张纸、一根橡皮筋、一个笔套、一杯水,怎样使它们发声比一比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与众不同B、提出问题上述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有什么不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C、学生归纳小结并得出结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D、教师归纳出声源及作为声源的物体。(2)探究二A、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1)、声音能在课桌中传播2)、做课本图1- 2实验学生归纳结论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3)探究三液体也能传声1)、做书上图1-3实验2)、学生归纳并得出结论3)、演示实验真空不能传声A、做书中图1-4实验B、归纳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得出总的结论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学生列举还有哪些事实支持上述结论。2、说明声音是一种波观察水波a.实验或用多媒体演示水波的形成b.教师说明声波1)学生阅读第9页最后一节内容2)演示书中图17实验3)师生归纳 结论A、声音是波B、人的听觉产生3、说明声音具有能量三、学生小结本课内容四、练习巩固1、课后“www”2、课堂检测乐音的特性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2、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教材分析】 乐音的特性这一节比较重要,教程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际知识。重点 1、研究乐音的音调和响度各与什么因素有关;2、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难点 感知乐音的音色,理解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用具】橡胶管、鼓、玻璃瓶、筷子、尤克里里、排箫、水壶、拇指琴、尺子、埙、竖笛、口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说明新课引入 声音能够传递很多信息,丰富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先欣赏一段音乐,感受不同的声音。播放录像美妙的乐音 学生观看录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像这种悦耳动听,令人愉快的声音叫做乐音,乐音是声源做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它们有强有弱,有高有低,有的浑厚,有的细柔。那么,乐音有哪些特性呢这些特性又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让我们一起走入今天的课堂。(板书 乐音的特性)带着问题进入状态让学生感受生活与物理的紧密联系。 响度 创设情景一天,在池塘边,牛和蚊子发生了争执,它们都认为自己的声音是最厉害的,于是找来了音乐大师青蛙,青蛙听了它们的叫声说道“蚊子妹妹的声音小,牛哥的声音大,当然是牛哥厉害了。”学生听牛和蚊子的声音,自己对它们声音做个对比学生通过听声音,对声音大小有感觉提出问题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板书响度 )学生掌握概念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探究方法,发展探究能力。培养小组合作能力。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仅给大家提供一根橡胶管,怎么探究呢学生组内探讨交流,得出方案后自己动手实验分组实验为学生提供实验器材橡胶管学生自主猜想探究。实验完成后,相互交流 响度展示让学生上台展示实验过程及所得结论,教师给予点评。学生展示实验过程及结论。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总结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我们称为振幅。学生理解振幅继续提问橡胶管的振幅是很容易观察到的,而像鼓面这样弹性比较小的物体,它的振幅又怎样判断呢学生思考并回答可以在鼓面上放轻小物体,比如纸屑养成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展示让学生上台演示学生轻敲和重敲鼓面,观察纸屑弹起的高度,从而反映鼓面的振幅。轻轻敲击鼓面纸屑弹起高度小,鼓面振幅小,响度小。用力敲击鼓面纸屑弹起高度大,鼓面振幅大,响度大。渗透转换法的思想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结论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板书 影响因素响度)学生由此得出了青蛙的判断依据是声音的响度学生通过实验解决了问题,从而有了获得知识的成就和喜悦。音调创设情景蚊子妹妹对这一结果并不满意,于是又找来了黄鹂,黄鹂说道“蚊子妹妹的声音尖细,牛的声音低沉,当然是蚊子厉害了。”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板书音调)学生开始思考声音的第二个特性很自然过渡到音调,让学生轻松进入音调的学习。提问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让我们做个小试验,将手放在喉咙上,唱青藏高原的高潮部分,你的手会有什么感觉请一位同学演唱并说出自己的感觉。学生开始做试验,体验手的感觉。一位学生唱完后,说出手的感觉。小试验过后,学生能很容易猜想出音调的影响因素。猜想我们猜想下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猜想与声源振动的快慢有关。音调讲解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Hz.例如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次,它的 频率就为300赫兹。学生通过动态图片看蜜蜂翅膀振动,听蜜蜂翅膀的发声。学生通过图片能直观感受到物体的振动快慢。分组实验生活中充满了物理知识,现在我们能不能就利用生活用品来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呢我给大家提供了三个装有不同水量的瓶子和一根筷子,怎么来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呢学生先思考实验方案然后相互交流,再根据你们的方案动手实验,验证猜想。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探究方法,发展探究能力。培养小组合作能力。展示同学们都做的很棒,哪组同学上台给大家演示呢学生上台展示第一组学生通过敲击瓶子得出结论水越少的瓶子,越容易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第二组同学用嘴对着瓶口吹气得出结论水越多的瓶子,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培养学生的自我展示能力和表达能力。结论两组同学演示的都清晰明了,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结论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板书影响因素频率)由此,学生知道了,黄鹂的判断依据是音调,蚊子的声音音调高,牛的叫声,音调低。让学生有收获知识的成就感。提问生活中,有关音调和频率的实例有很多,在你们的桌面上有很多器材,同学们可以相互交流,看怎样能说明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学生根据器材开始探讨,看怎样能说明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和动手能力。展示现在,请同学们上台给大家展示实验成果学生分别用不同的器材展示并说出过程和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音色创设情景牛和蚊子的比赛结束了,我还有个问题想问大家“我们是如何分辨出牛和蚊子的声音的呢”学生思考,回答是通过不同的声音。以蚊子和牛作为整节课的链条,让课变得比较连贯。讲解不同的发声体,由于结构和材料不同,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这就是音色。(板书音色)学生理解音色的定义。游戏根据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我们一起做个猜乐器游戏吧。学生通过声音分辨乐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音色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同学们能不能举出例子呢学生思考回答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是处处有物理的。【课堂小结】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看谁收获最多【板书设计】乐音的特性响度声音的大小 影响因素振幅音调声音的高低 影响因素频率音色【作业设计】利用身边物品,自制一个可以改变音调和响度的“乐器”。中学八年级物理教案课题三、噪声及其控制主备人用案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认识噪声。(2)知道的来源及危害。(3)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噪声(2)组织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寻求减弱噪声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乐音和噪声的关系分析,进行思想熏陶,激发学习兴趣。(2)通过对噪声来源和危害分析,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强化环保意识。重点噪声的危害与控制。难点分辨乐音与噪声。学情分析1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也学习了声音的三要素,对声音已经有了一些认识人。学生从日常生活也知道有关音乐和噪声的一些说法。2学生对于物理上怎样定义噪声和乐音还需学习才能理解。对于乐音和噪声在物理和生活中问题仍需要讨论学习。教具乐音和噪音的音频材料、和有关的图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创设情境引导自主先学师请同学们听几种声音(1)小溪流水,森林中鸟鸣声,配乐诗朗诵,谈谈对这些声音的感受(声音优美)(2)机器的轰鸣声、公路汽车过路声、建筑工地上的打桩声(令人厌烦)师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谈一谈听到的上述声音,有哪些方面是不同的导语二 师(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同学们,在平时,你们认为哪些声音让你心情愉悦,哪些声音让你心烦,说一说。交流合作(一)噪声的来源教师请同学们听两次声音。(第一次优美动听,第二次吵杂难听)小结归纳(板书)1乐音通常是指哪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2噪声通常是指哪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拓 展1从物理学角度讲(1)乐音是四发声体做有规律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2)噪声是四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2从环保角度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二)噪声的等级及危害拓 展噪声的危害噪声被列为当代社会主要污染之一,它会使人心烦意乱,神经紧张,损伤有的听觉,使人产生头痛,记忆力衰退,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学习、生活和工作。噪声还是诱发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喷气式飞机和水泥搅拌机的噪声能使人头痛、呕吐。极强的噪声,能直接导致人和动物的死亡。 举例 噪声的危害例11964年,美国空军作超音速飞行实验时,在飞机的轰鸣中,一个农场的10000只鸡中有6000只死亡。例2楚天金报消息,4月15日清晨,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一个单位搞宣传活动时,伴随着激扬的音乐声,飞翔在空中的15只珍希红嘴相思鸟纷纷落地而亡(三)噪声的控制讨论交流分析声音到达人耳的过程(声源介质人耳),引导学生讨论控制噪声的方法。小结归纳 (板书)控制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减弱城市噪声污染的具体措施(1)抓植物绿化工作在道路两旁、园区植树、种植草坪;(2)汽车在市区禁用喇叭,禁止载重车穿行;(3)城市住宅区内禁止商店或摊贩用高音喇叭做商业广告;(4)市区禁止燃放鞭炮;(5)在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设置噪声测量仪;(6)市区建筑工业要设计隔音板禁用搅拌机等。检测反馈例1有人说音乐是乐音,因此音乐声不会成为噪声,你认为这一观点对吗 例2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工厂车间机器的轰鸣声 剧场京剧表演的演奏声 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 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 婚庆时的爆竹声 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A B C D学生听老师播放的录音材料学生听老师播放的录音材料小组讨论讨论两次感受学生阅读“信息快递”,了解什么是乐音和噪声。 质疑拓展如果我们正在上课而旁边有人在欣赏音乐,那么这“动听的音乐”对我们来说需不需要呢而对于欣赏音乐的人来说是否也不需要呢学生阅读课本图示,观察乐音和噪声的波形交流展示学生结合家庭、学校周围环境,在生活中,有哪些声音属于噪声学生根据亲身经历列举噪声的来源建筑工地上机器发出的各种声音;公路上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家属区(住宅区)小工厂发出的声音;家用电器工作时发出的声音;自习课时同学随便讲话的声音。学生阅读“生活物理社会”,声音的级别和对人的影响。分析图119图中控制噪声的方法分别属于哪一种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从环保角度讲,所有声音都可能成为噪声。答案C 作业板书设计三、令人厌烦的噪声一、乐音和噪声1乐音通常是指哪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2噪声通常是指哪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二、噪声的等级及危害三、噪声的控制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教后小结 新沂市实验学校八年级物理教案 006 备课时间2015-09-08 用案时间课题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主备人岳树春用案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与觉动物的听觉范围。(2)知道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3)了解超声波与次声波的运用。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组织学生通过观看利用多媒体演示超声波与次声波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引导与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科学的求知欲。(2)使学生认知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重点知道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难点超声波与次声波的特征及应用解释。学情分析1学生通过前面几节的学习已经对人耳能能听到的声音有了全面的了解。2对于人耳听不的声音这一块学生知道很少,但学生对于超声波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可能有一点了解。对于次声波这一块学生几乎空白。教具多媒体课件、音频发生器、扬声器、B超图片、PPT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创设情境引导自主先学师我们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那么对于听觉正常的人在空气中是不是都能听见物体振动发出的所有声音呢师在我们生活中,我们能听见蜜蜂飞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为什么听不见蝴蝶飞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呢用多媒体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中火山、地震爆发前夕,自然界的动物引颈倾听,然后立即四处逃散的片断。学生讨论交流后引入新课。交流展示(一)人与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做一做用一台音频发生器由低到高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你先闭上眼睛仔细听,当听见声音就兴起手,直到听不见声音就放下手臂,另一些同学根据你的动作记录相应的声音频率的数值,这就是你能听见的声音频率范围。以同样方式测一测其他同学的听觉频率范围。点 拨每个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并不相同,一般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通常在20Hz----20000Hz之间,叫做可听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各种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不同,像蝙蝠、海豚、飞蛾能听见超声波;而大象、鲸能听见次声波。 小结归纳(板书)1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2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3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二)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应用演 示利用多媒体认识超声波。点 拨 超声波的特征方向性好,穿透力强、易于获得集中的声能。应 用(1)B超检查母体胎儿 (2)超声波速度测定器 (3)超声波清洗器 (4)超声波焊接机点 拨次声波的特征传播距离远,不容易被吸收。检测反馈类型一 超声波与次声皮例1 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次,为什么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例2地震来临之前,为什么一些动物显得焦躁不安,而人没有太大感觉类型二 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应用例3 下列不是超声波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