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探索规律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学科数学学段 第一学段年级二年级相关领域数与代数教材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四册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观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三、抓住学生的知识生长点美国的一位教育心理学家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的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四、建构主义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者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得以承认,对学习的参与性得以增强,由此对新知识得以主动地建构。学生只有经历了主动建构的过程,才能更深刻地学习和理解知识。在此课教学中,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组织、引导、帮助、促进等作用,促进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探索规律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第4册第2单元的教学内容。在前3册教材中,学生已经陆续接触了一些关于图形和数的变化规律的内容,第1册教材安排了探索另一种形式的加法表,第2册教材安排了联系生活实际找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第3册教材安排了找图形的简单变化规律(图形的旋转)和算式中各部分数的内在联系这两部分内容,本册探索规律的内容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紧密联系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紧密联系本册中学习的有余数除法的相关知识安排的------解决最简单地利用余数确定周期性问题,旨在体现标准中指出的“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地、有条理的思考”这些要求。二、学生情况分析本教学施教的对象是我校二年级1班的学生,全班共有37名学生,本班学生喜欢学习数学,乐于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就本班学生情况进行分析 (一)知识方面在数学第2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在第4册的第1单元学习了有余数除法。为了了解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前测,前测题目如下。1、认真观察,找到规律,用一个圈圈出一组。2、填一填( )个图形为一组。3、想一想这样排下去,第19个是什么图形(把你的想法记录在下面的方框里)从统计数据中,我们发现学生能够准确地找到规律,用一个圈圈出一组,确定出每组有几个图形。对第几个是什么图形这个问题,全班的正确率高达100, 就学生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下。全班有16名学生选择摆一摆的方法,占全班的43.2,有20名学生选择用画一画的方法,占全班的54.1,而选择算一算这种方法的只有1名学生,占全班的2.7,没有学生选择用圈一圈的方法,我想这是受到学习材料的影响。(二)认知规律和学习方法方面二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规律”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加深对“规律”的认识与理解。(三)情感方面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体验,它与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一样,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作用。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空洞的讲授在他们面前往往显得苍白无力,要真正使学生获得认识,必须在情感上打动他们。所以,教学前带领学生玩数手指的游戏,得到了所有孩子的欢呼,这样有利于学生带着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获取知识,得到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三、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四、教学手段本次教学中,通过计算机提供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自主学习、在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利用PPT制作的课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发现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感性认识。五、技术准备 课件、展台、学具(小动物图片、学习卡)、题纸。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在掌握了有余数除法和能够找到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数学思考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自己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进行探究,经历并理解每种方法的含义,向学生渗透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和概括能力。问题解决学生根据自己的活动经验解决问题,主动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情感态度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实践活动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2.教学难点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根据操作实验,探索寻找规律的方法,并能利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问题框架思考一如何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思考二如何组织有序交流,让学生的思维在汇报交流中得到提升。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教学过程文字描述一、课前游戏 ,激发学习欲望师课件演示,同学伸出右手,一起玩数手指的游戏。从大拇指开始,像右图中显示的这只手那样,依次数数1、2、3、4、5学生说数,教师说出这个数所在的手指。【设计意图课前进行游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体现出了新课改新理念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二、巩固旧知,发现规律导语老师邀请大家去动物园参观动物运动会,想去吗运动员排着整齐的队伍入场了,叫出它们的名字。1.提出问题你有什么发现吗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预设学生说出老虎、大象、狮子,三个为一组,这时课件演示用一个圈把一组圈出来,追问每组里都有谁几个为一组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老虎、大象、狮子的图片,并用一个圈圈起来;学生说出每组的第一个都是老虎,这时课件验证学生的发现,并引导学生说出每组的第二个都是大象,每组的第三个都是狮子,追问按照这样的排列规律,下一组的第一个是谁(说理由)第二个呢最后一个呢课件进行验证。】2.继续提问在已经入场的这些运动员中,第7个运动员是第几组的第几个第11个呢第12个呢【设计意图学习是学生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自内而外的生长,它必须以学生者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实现知识的建构。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向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该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作为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三、动手操作,探索规律(一)运用原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导语看得见的一眼就能找到他是谁,如果看不见了,还能找到吗如果照这样走下去,第16个入场的是谁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学具,有图片的同学摆一摆,没有图片的同学可以圈一圈、画一画、或者算一算,看看第16个入场的到底是谁把你思考的过程记录在学习卡第一题的下面。1.自主探究第16个入场的运动员是谁2.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可能会选择以下几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方法一摆一摆预设1学生能够让一组地小动物图片挨的很近,每组之间有空隙,并能介绍出自己的想法,老虎、大象、狮子三个为一组,一组一组地摆,摆到第16个就知道了第16个入场的是老虎。此时可以进行追问老虎、大象、狮子,为什么挨的这么近啊预设2学生在摆的过程中,如果1组1组地没有分开,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摆的过程中,1组与1组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便于观察。总结板书我们用摆一摆的方法,可以很直观的找到答案。(副板书摆一摆)方法二圈一圈预设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作品,介绍出自己的想法,三个为一组,有这样的5组,一共是15个,很容易找到第16个是老虎。此时可以进行追问这5个圈表示什么总结板书用圈一圈的方法,也可以确定出第16个入场的运动员是老虎。(副板书圈一圈)方法三画一画预设1.学生能够用简单的图形代替小动物画出图(类似图1),圆代表老虎,三角代表大象,方框代表狮子,一组一组地画,是一组就用一个圈圈起来,第16个是圆,而圆代表老虎,由此知道第16个入场的是老虎。此时教师带着学生一起观察每组有几个有这样的几组第16个是第几组的第几个预设2.学生能够用简单的图形代替小动物画出更加简洁的图(类似图3),圆代表老虎,三角代表大象,方框代表狮子,是一组就用一个圈圈起来,每组是重复出现的,后面直接用一个大圈表示一组,第16个是圆,而圆代表老虎,由此知道第16个入场的是老虎。此时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欣赏这幅图的巧妙之处,并进行追问每组有几个有这样的几组第16个是第几组的第几个 总结板书同学们想到了画一画的方法,同样可以解决问题。(副板书画一画)方法四算一算预设1.学生能够列出算式,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图1解释自己的算式所表达的含义,并引导学生进行生生互动,对每一个数字所表示的含义进行提问,此时教师随生交流板书算式1635(组)1(个),帮助学生重点理解余数1表示的基数和序数两层含义。总结板书同学们还想到了算一算的方法。(副板书算一算)【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面对同一道口算题目,学生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比较中体会各种算法的不同特点,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3.回头看我们运用不同的方法确定出第16个入场的运动员是老虎。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算一算的方法,你最喜欢哪种【预设学生表达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并说说自己的理由。】(二)独立尝试,优化策略1.对比优化提出问题如果继续走下去,第23个入场的运动员是谁呢用你喜欢的方法来确定。完成题纸上的第2题。部分学生用算一算的方法很快确定出答案,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其它的方法。这时就会出现这样的场景算一算的同学已经有答案了,而选择其它方法的同学或是因为时间问题,或是因为学习材料不够还没有确定出答案。这时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这一现象,引导还没有确定出答案的同学放下手中的学具,听听别人有什么妙招。预设学生介绍算一算的方法,教师随生介绍板书算式2337(组)2(个),帮助学生重点理解余数2所表示的基数和序数两层含义,并引导学生在面对一个新问题的时候,要灵活地选择方法。【设计意图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学生用自己选择的方法和别人的方法进行比较,很自然地体会出算一算的方法更简便,也就乐于接受、运用算一算的方法。】2.强化巩固提出问题运动员们继续入场,你们就用算一算的方法,快速确定出第27个入场的运动员是谁预设学生能够正确列出算式,理解算式所表达的含义,教师板书算式2739(组)帮助学生理解没有余数的时候怎样确定最后的结果。(三)总结归纳,发现规律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三道算式,说出自己的发现预设1学生能够说出这三道算式的除数都是3,这时要进行追问你知道除数为什么都是3吗学生能够说出余数是1就是下一组的第1个,余数是2就是下一组的第二个,没有余数就是本组的最后一个,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体会,只要看余数就能确定出最后的结果。预设2学生不能说出根据余数来判断最后结果的规律,这时教师要指着板书引导学生观察,余数是1的时候就是下一组的第1个,余数是2的时候就是下一组的第二个,没有余数的时候就是本组的最后一个,体会出看余数就能确定出最后的结果。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一)游戏中的规律呼应课前的游戏,先请学生解释课前教师是怎样确定数字在哪个手指上的;再由学生自己说数,自己尝试用算一算的方法判断出在哪个手指上。(二)彩旗中的规律运动会赛场的周围悬挂着彩旗(图4),学生主动发现规律,用算一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照这样排下去,第19面彩旗是( )色的,第30面彩旗是( )色的。(三)声音中的规律咚哒哒 咚哒哒 咚哒哒照这样往下,第22拍是( )。听赛场上响起的旋律,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伸出小手,边听边打节拍。找到规律后,用算一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图形中的规律有一堆棋子,如果按照下面的顺序排列算一算第35个是( )棋子。有一堆图形,排列顺序如下算一算第24个图形是( )形状。(五)格言欣赏数学的伟大使命在于从混沌中发现秩序------坦普 贝尔【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密切练习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史生动的、有趣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自信心。】五、课堂总结数学的伟大使命在于从混沌中发现秩序,秩序就是规律,让我们做数学的有心人,让慧眼识破万千规律,做生活的有心人,用知识装点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评价方式书面测验的方式书面测验是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方式,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教师而言,通过检查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技能,可以获得有效的反馈信息,进而及时地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学生而言,可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绩,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时间分配,以提高学习效率。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我从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两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评价量规1.知识技能评价试题一在合适的答案后面画“ ”像这样继续往下排队,第16个同学是男生( ) 女生( )试题二先观察下面图形的排列规律,再按规律填空。第17个图形是( ),第23个图形是( )。2.情感动机评价内容项目人数1.你喜欢上这节课吗A.很喜欢B.比较喜欢C.一般2.你认为这节课有趣吗A.很有趣B.比较有趣C.一般3.你认为课堂上的动手操作对学习有帮助吗A.很有帮助B.比较有帮助C.一般4.这节课所做的习题你以前就会吗A.全部都会B.部分会C.以前都不会5.你对这节课有不满意的地方吗A.有B.没有6.你认为这节课老师关注到你了吗A.注意到了B.没有注意到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一、数形结合助理解直观地摆一摆,画一画,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抽象的算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有序汇报,经历直观---具体---抽象的过程,在理解算式所表示的含义时结合前面同学画过的图去理解,这样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台阶,学生更容易理解算式所表示的含义,理解了才能有可能去运用。二、亲身体验择优化 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告诉学生算一算的方法更简便,不是强行要求学生去用算一算的方法,有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孩子理解了算一算的方法后,仍旧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下一个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体会到,有的同学做的快,有的同学做得慢,再次交流之后会发现,算一算的方法更快、更简便。学生自主地去体会,去比较,去择优。三、交流互动促发展过去的课堂只有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纵向交流,总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缺乏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这节课不只是师生互动,更有生生互动,老师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孩子的学习活动中去,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思维自由发展,不仅学会了知识,形成了能力,同时学会了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四、结合生活用规律过去的课堂在规律归纳出来以后就开始反复地练习,练习书本上的习题,大量的、重复的练习停留在同一个层面上。这节课习题的设计注重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去解决身边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觉得有味道,不枯燥。本课设计了游戏中的规律、彩旗中的规律、声音中的规律、图形中的规律,学生成功地解决了这些实际问题,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1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