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54制)八年级下册语文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教案.docx

返回 相似 举报
部编版(54制)八年级下册语文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部编版(54制)八年级下册语文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部编版(54制)八年级下册语文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全文,梳理写作思路。2体会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全方位写景的手法,体会作者新颖巧妙的构思。3欣赏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作者热爱丽江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学习文章全方位写景的手法,体会作者新颖巧妙的构思。2体会作者热爱丽江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激趣引思1同学们在学习课文之前,请大家先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滴水,你会拥有什么样的经历呢你会经过哪些地方,看到、听到些什么(学生想象、叙述)2请阅读一滴水经过丽江,比较你和这一滴水的经历。2000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当时年仅41岁的作者阿来也因此成为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下面让我们走近阿来,品读他的另一篇佳作一滴水经过丽江,欣赏阿来笔下丽江古城的自然景物和人文风情。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引入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深入阅读文本。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解决生字读音。驿道(y)草甸(din)曲折(q)矗立(ch)摄影(sh)徘徊(pi hui)翡翠(fi cu)蘸(zhn)掠过(l)眺望(tio)五彩斑斓(bn ln)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1)张望向四周或远处看;从小孔或缝隙里看。(2)马帮托运货物的马队。(3)驿道我国古代为传车、驿马通行的大道,沿途设置驿站。(4)草甸长满野草的低湿地。(5)矗立高耸直立。(6)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7)掌故旧制、旧例,后多指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史实或传说。3介绍作者及著作。阿来,藏族,1959年生丁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其中,2000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与时年仅4l岁的阿来也因此成为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4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以第一人称记叙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旅程。(2)理清文章的思路。请具体梳理出“我”经过丽江经历了怎样的旅程。学生圈点勾画,做出批注。以雪的形式落在玉龙雪山顶,变成冰,沉睡多年融化成水,沿瀑布扑向山下,沿途看到很多自然美景经过丽江坝,看见了纳西族人们筑起的四方街跌进落水洞,睡了几百年被亮光惊醒,发现丽江发生了很大变化进城前,被水车扬到高处,欣赏到古城的美丽回到玉河,跌进中河穿行在古城,感受着古城的别样风情被浇花人带到院子浇花,感受着游客的快乐回到水流中,欣赏古城夜色出了古城,跃入金沙江,奔向大海。5具体分折。本文从一滴水的视角写这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之美和人文风情之美,构思新颖,视角独特。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自然景物之美和人文风情之美。本文文笔清新流畅。无论是自然风景的描写还是人文风情的描写都极具美感。(1)自然风物之美,第2段的景物描写展现出一幅“丽江俯瞰图”葱郁的森林、广阔的田野和卧在田野上的村庄,宁静安详。第3段中高大挺拔的松树、杉树和开满鲜花的杜鹃、山茶缤纷绚丽,充满生机和活力。第7段远眺蓝天下的玉龙雪山更让人目眩神迷。(2)人文风情之美第13段写这滴水流经过的银器店、玉器店、字画店,看到的演奏古代音乐的白须垂胸的老者,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感极强。之后的四幅图画平和悠然的妇人浇花图、恬静和谐的主人闲话图、热情融洽的主客交流图,热烈欢快的游客夜娱图,从不同角度展现出丽江的风情之美。第15段“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一句,将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情巧妙融合画面唯美,镜头感强。夯实基础,因为语言文字是感情的载体。走近作者,了解作者。自由朗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走入文本,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运用各种符号标记、批注、勾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文段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深入分析,把握学习重点,同时结合文章内容,由整体到局部,提高了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使其获得阅读的独特体验。三、合作探究,体情悟道。1理解重点句子。(1)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这句话中的比喻有什么妙处)这个比喻极其巧妙。云南各民族都有使用银饰的习惯,把薄云掠过月亮比作银匠擦拭银盘,极具民族风情,画面感强。(2)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朗读这个句子,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理解句子含义。)在城市,喧嚣和浮躁占据着人们的心灵,即使在寂静的环境中内心也不得安宁;而在丽江,人们心无杂念,尽情欢乐,心灵纯净安然。这句话表现出作者对丽江的热爱和赞美。(3)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了江流,奔向大海。我知道,作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细细体会作者的感情。)本段交代“我”走过丽江、同归大海的结局,表现“我”作为一滴水走过丽江的自豪之感;总结全文,点题并照应前文。2归纳写作技法。小组合作交流后,教师明确(1)视角巧妙,构思新颖。本文从一滴水的视角描写了丽江,从古代到现代,从白天到夜晚;既有远距离的举目张望,又有近距离的细致观察,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将丽江的美丽的自然景物和独特的人文风情娓娓道来,视角巧妙,构思新颖。(2)详略得当,细节传神。文章叙述了一滴水从玉龙雪山顶上流经丽江奔向大海的过程。对沿途看到的各种美景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而跌进落水洞、睡去几百年等内容则一笔带过,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本文写一滴水的经历,细节描写恰当传神。如“我”本来是坚硬的冰,“被阳光融化成了一滴水”,才有了这次神奇的旅程;“我”被水车扬到高处,“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美景;“在又一座桥边,一个浇花人把手中的大壶没进了渠中。我立即投身进去”来到纳西人的院子,听到了主人的闲话和主客的对话这些细节,生动传神,使读者也不由自主地化身为水,和这滴水一起游历。3小结。本文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旅行,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文笔细腻、生动传神。通过描写这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表达出作者深沉的情感。研读、揣摩句子含义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揣摩语言。养成揣摩语言的习惯。可以加深|其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增强语感。四、对照梳理,积累运用。本文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同为游记,都表现祖国的美好河山,但阅读后的感受却完全不同。请从文章内容和写作方法的角度进行分析。教师归纳1两篇文章都是游记,都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祖国河山的美景。不同的是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表现出藏北高原的壮美,而本文表现的是云南丽江的柔美。而且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主要描绘的是自然景物,突出自然的庄严神圣,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本文则自然景物和人文风情并重,描绘出一幅幅极具民族风情的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云南、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2两篇文章都以游踪为线。本文以一滴水的视角讲述“我”游历丽江的过程,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构思新颖,视角独特。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作者就像一个导游,带着读者在各拉丹冬跋涉,领略雪域高原的壮美神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通过比较阅读,把两篇内容相关而又有所不同的课文联系起来进行对比阅读,这是一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帮助识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4 /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