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6节 太阳系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过程与方法目标)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2.在脑海中建立由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的太阳系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及八大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3.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室友规律的,是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了解流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第4章第6节。内容属于空间科学概念,探究宏观的物质世界,为进一步探究物质的构成和特性,认识微观世界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同时,让学生以科学的态度了解大自然奇特的现象和规律,从而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他们思维活跃,活泼好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初步具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学生抽象逻辑大部分处于起步阶段。他们对探索自然界中的科学奥秘充满兴趣,好奇心强。【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太阳系的构成教学难点太阳系【教学方法与教学准备】 教法本节课运用设置情境以及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成学习目标。问题导学法、讲授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等学法本节课指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使所学知识系统化。交流讨论法教学准备1.幻灯片2.九大行星数据表、八个铁丝制成的支架、橡皮泥等【教学过程】1. 认识太阳系。(1)提出问题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2)让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课件出示的材料,针对以下问题进行小组内的整理和交流。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 (3)小组讨论和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图片形式展示交流。(4)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根据课件的材料) (5)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小行星、卫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2. 建立太阳系模型。 (1)提出任务建一个太阳系模型。(2)讨论建立太阳系模型,需要了解太阳系的哪些数据 (3)提供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阅读资料。(4)交流从数据资料中获得的信息。 (5)讨论如何利用数据资料建立模型制作过程大致是怎样的需要哪些材料 (6)教师提示按比例缩小各天体间的距离;按比例缩小各天体的大小。 (7)学生计算。(8)部分操作 在桌面上用支架排列出各天体的距离。根据各行星的直径,初略地用橡皮泥搓出大小不同的各行星。 将行星插在支架上。(9)思考假如太阳的直径缩小为14厘米,那么模型中的各行星的距离和大小是怎样的 (10)根据假设计算。 (11)集体在操场上完成太阳系模型的建立。(12) 交流在建造模型过程中的体会。1.小行星和彗星彗星推着尾巴的星星(彗核、彗发、彗尾)彗核是冰物质,包括(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成的冰)形成的大冰球。彗发靠近太阳时,彗核的冰物质受热而部分汽化。彗尾受太阳风的吹拂,彗发中的部分被吹成彗尾。彗星运动绕太阳自东向西转,(画图关键是彗尾的朝向始终背对着太阳),遇到太阳风,离太阳越近,彗尾越强。也就是说,扫帚尾巴越明显,说明太阳风越强,说明太阳活动越频繁(黑子数量多),旱涝灾害言重。最著名的彗星哈雷彗星 大约76年一次(用软件模拟)流星体流星体太阳系中有许多绕太阳公转的固体小块,叫流星体。流星流星体在靠近地球轨道时,有些被地球引力场俘获,在冲入地球大气层时摩擦燃烧,产生一划而过的发光现象,叫“流星”。 流星群很多分散的流星体聚集在一起。流星雨聚集的流星群冲入大气层燃烧的过程。陨星流星或流星雨没有烧尽的部分落到地球表面。陨石陨星中,主要由岩石构成的叫陨石,其它还有陨铁。彗星和流星都是普通的天文现象1.课堂小结太阳系由八大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绕太阳按一定轨道运行而形成的。不同的行星、彗星、小行星的结构、密度、星球特点各不相同。八大行星可分为近日行星、远日行星、巨行星、类地行星等。【板书设计】太阳系1、 太阳系的组成2、 行星及其卫星3、 小行星和彗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