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2节 力的存在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从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概括出力作用的两个效果,即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能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确认力的存在。3能根据实验现象和生活事实,确认力的相互性。并能用力的相互性解释有关现象。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现象和生活经历或者是所展示的图片,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得到正确结论的能力。2进一步培养学生制定计划、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的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确认力的存在”的各种亲身感受充分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喜欢科学,亲近科学。2“力能使物体发生微小形变”和“气球实验”体验探究,小组讨论,培养自主合作的精神。3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1感知力的作用效果;2感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三、教学难点理解和感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举例法、合作交流五、教学准备课件、2只不同颜色的气球、橡皮筋、磁铁、铁球、小车、直尺、橡皮、溜冰鞋、气球火箭。六、教学设想本课时主要学习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作用的相互性。通过大量的生活现象体验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进而学习力作用的相互性。初一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辨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能力,但有的是不确切甚至是不科学的。学生对于力的学习存在着较多的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例如学生认为有些力能产生作用效果,有些力不能产生作用效果学生可能认为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这些已有的“经验”在教学中会干扰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再加上初中学生学生的辨识能力及抽象细微能力相对薄弱,也给力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节课通过充分的实验操作和举例,让学生感知力,体验力,认识力,利用力,解释力。学习力的作用效果,学生学会应用这些理论知识科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从而不断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在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压气球活动中感受、体验、关注科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在活动后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听取和分析不同的见解,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整节课中,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和力作用的相互性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尊重科学原理,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七、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播放录像神八升空师对于火箭升空提出一个你想探究的问题生是什么推动火箭上天的【设计意图】由录像画面引入课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科学与现代科技接轨。(二)新课教学视频撑杆跳 踢足球 观察思考撑杆和足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撑杆变弯,足球运动方向改变。 师将手对撑杆或脚对足球的作用叫做力。师通过视频我们发现,力能让撑杆变弯,让足球改变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1力的作用效果活动利用手头器材,演示说明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举例亦可。记录怎么用的力和力产生了什么效果。(不超过10个字)例手捏瓶,瓶变扁小组分工贴、演、说展示手捏球,球变形;手拍球,球弹出去;手推车,车运动;手拉皮筋,皮筋伸长;手压直尺,直尺变弯;磁铁吸铁球,铁球运动分类实验中,力所产生的效果一样吗请你分类,并说明分类的理由。 板书一、力的作用效果1、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思考你认为力的产生需要几个物体参与 两个物体一定要接触才能产生力吗看图两车之间有力产生吗为什么会两败俱伤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举例举例可以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活动根据自己的经历举例或用手头器材设计实验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展示用红球压绿球,红球也扁了;滑冰时,人推墙,人被墙推出去;打别人自己也要痛;游泳转身时用力蹬岸【设计意图】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力的相互性现象,引导他们感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体会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能用结论来解释相关的现象。呼应开头是什么推动气球火箭上天的师想不想现在在教室里发射火箭演示气球火箭小结学的开心吗收获了什么有什么困惑【设计意图】气球火箭是我淘宝网上购买的,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学生课后都跑来问我要一个,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三)、巩固练习学案反馈练习(四)、课堂总结10 五、作业作业本第3节 力的存在八、板书设计一、力的作用效果1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九、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校级公开课。我以火箭发射为引课素材,激发学生的思考“是什么力量推动火箭上天的”,进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优点有以下几方面1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紧紧围绕两大块内容一是力的作用效果,二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教学形式多样化,包括多媒体展示、学生实验展示、学生举例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上尽量做到学生能做的老师不做,学生能说的老师不说。3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参与非常积极。4问题指向性较明确。如开头的提问“撑杆和足球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很容易回答撑杆变弯了,足球运动方向在改变。如果将问题改成“你从视频中看到什么现象”学生观察的角度有很多种,不一定会朝着你设定的方向回答。后来又问道“两个物体一定要接触才能产生力吗”如果将问题改成“两个物体间产生力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就很难回答。5首尾呼应。课堂最后呼应开头,让学生用本节课知识解释火箭升空的力量来源,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最后用发射气球火箭再一次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在一篇欢笑声中结束,同时也让学生将学习科学的兴趣带到课外。不足之处有1课前准备不足。视频声音放不出来,导致视频效果打折,点火不够。最后的气球火箭发射了2次都没有成功,如果在课前先选择好气球就不会出现这种状况。2对“运动状态”这个概念没有讲透。学生没有真正弄明白什么叫运动状态,课后反馈练习错误率很高。3在说明“力不需要接触就能发生作用”时,学生只举了磁铁吸引铁的例子,可以让学生再举几个加深理解。而且这个实验改用磁铁吸引小磁针可能现象更明显。作为一名从教4年的老师,我觉得自己在教学上还缺乏一定的钻研精神。对教材的钻研,对实验的钻研,对题目的钻研,对学生的钻研都远远不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要更一步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多积累教学素材,多挖掘教学深度,多去了解学生。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让自己的课堂能够被前辈认可,被学生喜欢。通过这堂课,看到学生活跃的思维,积极的表现,欢快的课堂气氛,我又一次反思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学我想,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既注重双基的落实,又着眼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