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 3.1.2整十、整百数的加减(二) 教案

返回 相似 举报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 3.1.2整十、整百数的加减(二)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 3.1.2整十、整百数的加减(二)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1.2 整十、整百数的加减(二)教学内容教科书32页例3、例4,33页课堂活动,运用整十、整百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和加减法的验算。教学提示给学生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感悟到检验的重要性,学会加减法的检验方法,更重要的是,养成计算结束马上检验的良好计算习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整十、整百数家家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验算的意义,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验算方法的过程,炭灰验算方法的多样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检验的重要性,使他们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重点学会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会正确的对加减法进行验算。难点理解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例3和例4的情景图。学生准备验算纸、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复习下列口算各题。7020 80-50 3515 7080 800-200 870-70 300400 1000-600 720-2002、让学生说一说,300400是怎样算的720-200又是怎样算的3、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设计意图教学引入环节没有可以去追求生动的情境化,而是采用简单的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方法,好处有二一是旧知的复习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二是课前热身可以使学生精力集中信心十足的投入新课的学习。】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3(1)教师小玲和小丁是一个班的同学,他们俩是一对好朋友,想知道他们的家在哪里吗出示情景图,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问题。(2)教师要求小丁到小玲家一共有多少米,你会列式解答吗学生独立解答。(3)教师我们有的同学在计算中经常出错,请看一看你们的计算对了吗教师你是怎样判断400500900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呢学生可能回答我可以把400500再算一遍,看能否得到900,如果两次加起来都得900,说明我算对了。我可以算500400,如果500400也得900,说明我算对了。我可以算900-400看能不能得到500,如果得500,说明我算对了。(4)小结我们在计算时,要判断自己算得对不对,可以进行检验。要检验加法算得对不对,我们可以用再算一遍的方法,也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还可以用和减一个加数,看能否得到另一个加数的方法来进行检验。小朋友在计算的时候,一定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才能提高计算的正确性。【设计意图由于上节课的学习,多数学生对整十、整百数的加减口算掌握较好,本环节的设计老师在问题的解决上采取了“放”的方式,放手让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放手让学生计算出结果。而是,把用力点放在了“你是怎么判断400500900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呢”,让学生想办法去验证自己的计算正确,切实让学生体验到了计算时检验的重要性。】2、教学例4出示例4的情景图和统计表。(1)教师从这个统计表里,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教师合计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合计在这里就是指科技读物和文学读物一共的册数)(2)教师要求文学读物有多少册,你会列式解答吗学生独立解答,再反馈。(3)教师600-400200算得对不对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反馈。(4)小结要检验600-400算得对不对,我们可以用把600-400再算一遍的方法,也可以用600-200看能否得400,也可以用200400看能否得600,像这些方法都可以检验减法算得对不对。小朋友在计算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检验,要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设计意图在判断计算是否正确的具体情境中,体会验算的必要性,同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加减法验算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三、巩固新知1、独立完成课堂活动1--3题。2、班内集体订正,注意教育学生要及时进行检验,养成计算完毕及时检验的好习惯。四、达标反馈1、计算并验算。400200 验算360-60 验算80120 验算790-700 验算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1)540-40( ) (2)30200( )( )40( ) ( )-200( )( )-500( ) ( )-30( )3、答案1、600 300 200 90 2、(1)500 500 540 540 40 (2)230 230 30 230 200 3、80-5030(人) 5050100(个)100-8020(个)五、课堂小结教师今天在我们的数学课堂里又多了一个好朋友,她叫“验算老师”,同学们在计算时,请她帮助就可以判断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布置作业1、直接写得数600300 207-200 3060 150200 840-40 2004002、在里填上“”“”或“”。40700980-80 550-50300200240-4090100 6003001008503、答案1、900 7 90 350 800 600 2、 3、900-800100(元) 800-500300(元)板书设计2、整十、整百数的加减(二) 400500900(米) 验算500400900 900-400500600-400200(册) 验算600-200400 200400600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清晰的展现了加法的两种验算方法和减法的验算方法,体现了加法和减法的互逆关系。】教学资料包教学资源1、加减法验算方法口算加减要认真,验算必要不可少。重算一遍是方法,加减关系也可以。养成验算好习惯。计算准确做神童。2、思路一转天地宽。教科书例3小玲家与小丁家相距多少米分析根据生活实际分析可知,小玲家和小丁家相距多远有两种可能,同时就会有两种计算结果。可能性一小丁家和小玲家在学校两侧。(教科书例3)400500900(米)可能性二小丁家和小玲家在学校同一侧。(如下图)500-400100(米)资料链接1、阿凡提分饭钱。 这天,阿凡提骑着他那心爱的小毛驴从外面回来,远远就看见家门口站着一高一矮两个人。“阿凡提回来了”高个子和矮个子都迫不及待地迎上去,请阿凡提为他们算算五个铜币该怎么分。阿凡提笑着说“啊,两位先生,我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情,怎么为你们算呢”这两人说了一阵子,阿凡提把事情弄清楚了。原来这两人今天合伙做饭吃,高个子拿出了200克大米,矮个子拿出了300克大米。饭做好后,两人正准备吃,忽然来了一个过路人,这个过路人向他们提出了把煮的饭让三个人吃的请求。结果三人一起把饭吃完。过路人临走时,向高个子和矮个子道谢,还留下了5个铜币作饭钱。可5个铜币两人怎么分呢矮个子说,他出了300克大米,就拿3个铜币,高个子出了200克大米,就拿两个铜币。可高个子说,这5个铜币是过路人给他俩的,应该平分,每人拿两个半铜币。两个人算过来算过去,都不知怎样算才对。阿凡提告诉高个子和矮个子说“好办。依我看,应当这样分。”阿凡提说出了他的分法高个子得1个铜币,矮个子得4个铜币。两人听了非常吃惊,后来在阿凡提讲了这样分法的道理后,他们都很信服,高高兴兴地走了。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阿凡提为什么要这样分吗原来是这样的因为5个铜币是一个人的饭钱,吃饭的是三个人,所以三个人的饭钱应为15个铜币。这顿饭共用500克大米,那么100克大米的价钱应为3个铜币。高个子出了200克大米,按钱算是6个铜币,他一起吃饭的,应扣饭钱5个铜币,所以他只应得1个铜币。矮个子出了300克大米,按钱算是9个铜币,他也一起吃饭的,也应扣饭钱5个铜币,所以他应得4个铜币。 2、“”和“-”的历史。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常常和“”、“-”等数学符号打交道,日子长了,就和它们成了天天见面的好朋友。可是,你了解这些朋友的来历么说起年龄来,加号“”和减号“-”要算是大哥哥。500年以前,有一位德国的数学家,叫魏德曼,他在横线上加了一竖,用来表示增加的意思;在加号上去掉一竖,用来表示减少的意思。于是加号“”和减号“-”两兄弟就诞生了。但是,正式为大家公认,作为加、减运算符号,一直到1514年荷兰数学家荷伊克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