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5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这部分的教材是在学生已学习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 1、除法竖式的认识。2、有余数的除法。3、有余数的除法练习课。有余数除法是除法试商的基础,在用一位数除,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中,能够整除的是少数,有余数的是大量的。因此,在除法试商时,要大量用到有余数除法。把这一部分内容学好,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有余数除法,就为以后学习除法试商打下了可靠的基础。例1、例2(利用表内除法教学竖式)(1)利用情境引出数学问题;(2)利用学过的表内除法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分名称,帮助学生理解各部分的含义。教学时要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例3、例4(有余数除法)(1)利用情境引出数学问题(2)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感受余数的出现,并了解余数的含义;(3)教学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并注意两者所用的不同单位名称。例5(余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在具体计算过程中对比两种计算的结果,发现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计算法则。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学生能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正确的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3)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概括等方法,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学习活动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获得自主的学习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1、重点(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笔算有余数除法。(2)余数和除法的关系,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2、难点(1)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及算理。(2)有余数除法应用题单位名称的写法。3、关键(1)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计算有余数的除法。(2)要抓住教材内在联系,进行一定的知识迁移。 教学建议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本单元例题、课堂活动、练习题共22个,其中有13个是联系生活实际,有具体的生活情境,这充分体现了联系实际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应用中巩固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如果脱离具体的情境,学生是很难理解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的。2、充分重视余数的产生以及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小学数学在研究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时,都是结合“分一分”来进行的,在分物品时,不仅有刚好分完,没有剩余,还有分了以后还有剩,剩余的数就是余数,这就是余数的产生,其次,在分物品时,如果按“份数”来分,剩余的数不够每份分一个,按照“每份数”分,剩余的数不够分一份,这就是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原因。3、充分认识除法竖式的特殊性和综合性。加、减、乘三种计算的竖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位三种计算的竖式和横式在书写也差别不大。如而除法竖式完全有别于加、减、乘,除法的竖式与横式也有很大的差别。如这种差别首先是除号,横式是“”,竖式是“厂”;其次是除数、被除数和商的位置;第三是横式上只有求商,而竖式上不仅是求商还要求积(除数乘商),求差(被除数减去除数与商的积),最后得到0(刚好分完没有剩余),因此除法计算中还含有乘法和减法,所以除法竖式实际上综合了除、乘、减。基于上述特殊性和综合性,除法竖式特别是表内除法的竖式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是比较困难的,这一点必须予以重视。4、加强演示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为了突出除法意义的教学,教科书中有意识的安排了一些观察和操作活动的内容。教学中要注意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例如例3的教学,由具体的情境引入后,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再拿学具摆一摆,边摆边观察,边摆边认识,不断强化学生的表象,不断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再通过相互交流,在比较、吸收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归纳,用表象支撑学生的思维,逐步加深对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课时安排本单元用4课时完成教学,其中机动1课时。课题课时除法竖式的认识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2总计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