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上海版六年级上册科学1.3.7计量时间_教案.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牛津上海版六年级上册科学1.3.7计量时间_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牛津上海版六年级上册科学1.3.7计量时间_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牛津上海版六年级上册科学1.3.7计量时间_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计量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查找资料并交流”的活动认识测量时间的工具;知道时间的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初步学会使用停表(手表)和“自制听诊器”测量脉搏频率和心跳;通过“估计老师走路时间”的活动知道利用脉搏或心跳次数的规律可以粗略地估计时间。【过程与方法】通过“查找资料并交流”的活动培养学生收集、筛选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通过“和父母一起自制听诊器并测量心跳次数”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和父母一起自制听诊器并测量心跳次数”的活动增强孩子与父母的亲情;通过“改变剧烈运动方式测脉搏”的活动增强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教学重点】 知道时间的常用单位和换算关系。初步学会测量脉搏频率和心率。【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测量脉搏频率。【教学准备】 电子停表、听诊器、铃、多媒体。【教学资源】 多媒体资源设计ppt课件。其它资源设计活动工作纸。【教学设计】本节课板块1的设计是通过学生讨论得出计时器的共同点“计时器虽计时长短不同,但各自都会重复、有节奏,且重复的时间间隔相等”成为教学主线,使板块234的教学活动围绕着主线合理有序地开展。【教学流程】图】认识计时工具、知道计时器的工作原理交流资料活动一计时器有何共同点问题一知道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学生练习单位换算活动二知道单凭感觉确定时间是不可靠教师演示学生计时活动三测量脉搏同桌比较活动四展示作品重新测量活动六学会测脉搏、知道不同人脉搏跳动不同但都有节奏学会关爱他人、知道同一人运动后脉搏跳动加快知道同一人通常情况下心跳是有节奏的、脉搏跳动和心跳是相同的知道运动后脉搏跳动和心跳都加快用脉搏(心跳)测量老师走动的时间活动八体验并知道利用自身的脉搏或心跳次数的规律可粗略地估计时间设计剧烈运动方式、实验记录、归纳结论活动五剧烈运动测量心跳、比较运动后脉搏跳动活动七【教学过程】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达成目标1课前交代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资料并填写学习工作纸,老师给予指导。2“同学们展示的计时工具如日晷、沙漏等有什么共同之处”这种多次重复出现有节奏的变化称为周期。3“既然计时长短不同,所以应有相应的单位表示。”4ppt展示时间的常用单位、换算关系及少量习题。1实物投影工作纸,学生代表在全班交流小组收集整理的资料。2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日晷和沙漏虽计时长短不同,但各自都会重复、有节奏,且重复的时间间隔相等。3较短的单位时、分、秒; 较长的单位年、月、日等。4学生练习。认识测量时间的工具。知道各种计时工具都是利用“周期”来计时的。知道时间的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说明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资料并全班交流的作用(1)加强学生合作学习;(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从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3)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倾听他人意见的能力。老师对学生收集及整理资料给予指导的作用学生通过网络收集的资料往往会大同小异,而且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提炼有效信息,老师及时指导,使各小组交流的内容即不重复又有重点。工作纸的作用(1)学习用文字、图表等方式进行记录,因为记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学会合作完成作业,重视每个人的作用。(3)根据提示学会提炼有效信息。实物投影学生工作纸的作用肯定学生的成绩并让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的创新点(如简笔画等),学以致用。寻找计时工具的共同点只要学生能讲出计时长短虽不同,但各自都会重复、有节奏,且重复的时间间隔相同就可以,即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老师引导得出周期。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达成目标1演示两次摇铃,提醒学生心中估计两次时间间隔。2老师同时用停表记录时间间隔书写与黑板上。3指导学生得出结论。1学生估计时间间隔,交流并记录时间。2学生通过比较时间差异,思考估计时间不准确的原因。3估计时没有“有节奏变化的规律”可循。知道单凭感觉确定时间不可靠。1老师演示测量脉搏。2用ppt展示小组活动的要求。(1)组员用右手轻按左手腕部的动脉,感觉到脉搏的跳动。(2)组长控制停表计时,组员测量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3)记录并比较其他同学脉搏跳动是否相同。3引导学生更换剧烈运动方式“如果有较多同学在教室里跳动1分钟,会给其他同学上课带来什么不利影响” 4“怎么办”指导学生提出方案认可后进行测试。5“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6引导学生展示各自在家与父母一起做好的“听诊器”及测量的结果,书写数据于黑板上。7“我们在教室与在家里(安静时)测量的心跳(脉搏)次数有何不同”8指导学生测量剧烈运动后的心跳次数。9老师演示从教室前慢步走到教室后端。学生用脉搏或心跳估计时间。1学生观察老师演示并寻找自己左手腕部的动脉。2按照活动要求进行小组活动测量脉搏、记录测量数据、分析总结得出结论。3“有灰尘。”“很脏。”“声音大、会影响楼下的同学学习。” 4“改成原地上下蹲,即无灰尘又无振动。”学生活动并记录。5得出实验结论同一个人运动后脉搏跳动加快。6学生展示的作品并交流自己及家人的心跳次数。7重新测量心跳,比较在家和在教室里测量的心跳(脉搏)次数。8交流运动后各自的心跳次数并比较自己平静状态下的心跳次数。9一个人平静时脉搏或心跳次数是有规律的,学生尝试估测时间。初步学会用停表(手表)测量脉搏。知道不同的人脉搏跳动不同但每个人脉搏跳动都有节奏。学会关爱他人。知道同一人运动后,脉搏跳动加快。初步学会制作和使用听诊器。学会关爱家人。知道同一人脉搏跳动和心跳次数是相同的。知道运动后脉搏跳动和心跳次数都加快。知道利用自身的脉搏或心跳次数的规律可以粗略地估计时间说明老师演示测量脉搏的作用测量脉搏是个难点,学生往往按不准, 老师演示大概的位置,帮助学生找腕部动脉。更换剧烈运动方式的作用(1)如果班级里有10人同时原地跳动会引起较多的尘土飞扬,影响学生身体健康,其次跳动会产生较大振动,影响周边班级的上课,所以要更换。(2)引导学生创造学习环境的同时不要影响他人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课前要求学生在家与父母一起做“听诊器”并测量自己与家人的心跳次数的作用(1)有父母参与一起学习,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益;(2)孩子测量父母的心跳增强孩子关爱父母的意识;(3)自制听诊器测听效果不佳,家里比教室里安静,在家测听比在教室测听效果好;(4)可避免测听心跳时因同桌是异性而面临尴尬。老师在教室走动,学生用脉搏估计时间的作用(1)让学生体验后得出结论要比告诉他记住结论更有效。(2)让学生通过体验知道利用自身携带的有规律跳动的脉搏(心跳)可粗略地测量时间。【作业布置】【举例活动工作纸】收集整理资料测量时间的工具组长 组员 1测量时间的工具名称 (可附简笔图)2该工具使用年代或发明时间 3该工具计时的工作原理 4该工具计时的优点或缺点 5其他 6倾听其他同学收集的资料,比较这些计时工具,它们计时的共同点是什么 7资料来源 8在收集和整理资料时遇到什么困难最后又是怎样解决的 【说明】学生收集资料往往从网络和书籍整段或整篇的摘录,不会提炼有效信息,这样收益甚小。“学习活动纸”不仅为收集与整理资料提供提示,也是学习评价的依据。在填写的过程中既学习了用文字、简图描述事物的方式,也训练了语言组织能力。 6 / 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