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物质由粒子构成一、 教学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牛津上海版科学六年级第一学期第四章物质的粒子模型第二节物质的粒子模型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是学生在对物质有三态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体验从物质的宏观现象来推测其微观结构来初步地认识粒子。下一课时将进一步认识粒子的特点“粒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和“粒子之间存在间隙” ,从而初步建立“物质的粒子模型”。因此,本节课是构建完整的“粒子模型”的开篇内容,将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 预备班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了“物质与材料的性质和组成”和 “物质的变化”,知道物质有三态,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本节课需要通过物质的宏观现象来推断微观结构,学生对物质的微观结构却不了解,这些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挑战。虽然学生在第一章科学入门中体验过“黑盒实验”的科学探究过程,但学生还不能灵活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仔细观察现象,进而推测出隐藏在物质宏观现象背后的微观结构的实质。 3、教学思路 本节课要提出“粒子模型”,学生对物质的微观结构几乎不了解,故便于学生认知的角度出发,先通过活动“分割冰糖”引入课堂对粒子有个初认知,再通过展示现代高科技的事实证据来证实“物质由粒子构成”从而进入本节课的主题。为了让学生体验宏观现象推断物质微观结构的过程,学生通过活动“稀释高锰酸钾”、“观察液体”以及“闻花露水”活动进一步认识构成物质的粒子的特点,也为后面学习“粒子的运动”、“粒子之间存在间隙”做好铺垫。 二、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运用“黑盒实验”方法,体验从物质的宏观现象推断物质微观结构的过程,知道构成物质的粒子体积微小,数量巨大。 2、通过由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转换,认识到看事物要细致入微,乐于探究微观本质,提升小组合作能力。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物质由大量微小的粒子构成 【难点】由物质的宏观现象推断物质的微观结构 四、 教学器材和资源准备 【器材】冰糖(大块状、颗粒状、粉末状)、培养皿、烧杯、研钵;高锰酸钾固体、药匙、水、针筒、8个50ml的烧杯(依次编号为AH)、玻璃棒;三种液体(水、食用油、机油)、放大镜;花露水; 【资源】多媒体课件、活动单五、 教学内容组织 【教学流程】引入活动分割冰糖物质可再分 活动目标通过观察冰糖由块状被磨成粉,再到溶解的过程,初步认识粒子的概念。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要点思考回答如何将冰糖变更小,并观察 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糖水是甜的,知道溶解后的糖依然存在。冰糖以肉眼看不见的微小颗粒形式分散在水中。 明确冰糖由冰糖粒子构成。用投影仪出示 “大块状冰糖”“小块状冰糖”“粉末状冰糖”“冰糖溶于水的液体” 引导学生思考“看不见”的糖颗粒是否存在并思考为什么看不见了 介绍把用肉眼看不见的微小颗粒称为“粒子”。活动一高锰酸钾稀释认识固体粒子的大小 活动目标通过高锰酸钾溶液的不断稀释,观察和比较稀释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推测并计算高锰酸钾粒子数量的变化,知道固体由无数粒子构成,并进一步推测固体粒子体积微小,体验科学认知的过程。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要点阅读操作步骤并进行高锰酸钾稀释活动,观察并完成活动单。 小组汇报交流探究结果。 结论构成固体的粒子数量巨大,体积微小引导学生阅读实验步骤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数学计算感受粒子的特点 引导学生归纳构成固体粒子的特点活动二观察液体认识液体粒子的大小 活动目标根据观察现象和水粒子的数据,认识到液体粒子体积微小。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要点用放大镜观察三种液体(水、食用油、机油)。 通过观察图片、计算水粒子的直径、阅读数据,推测构成液体的粒子具有的特点(填写活动单)。 结论构成液体的粒子数量巨大,体积微小。引导学生观察三种液体(水、食用油、机油)是否能看见粒子。 引导学生依据教材信息,计算水粒子的直径(出示比例图片),教师还提供一组水的粒子数据。 引导学生归纳构成液体粒子的特点。活动三闻花露水认识气体粒子的大小(感受粒子在不停地运动) 活动目标根据闻花露水的气味,认识气体粒子体积微小,数量极多;通过不同位置学生闻到气味的时间不同,感受到粒子在不断进行运动。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要点闻一闻。观察员观察同学闻到花露水气味举手的先后,并说其规律。 分析现象,推测构成气体的粒子具有的特点。 推断粒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的。 结论构成气体的粒子数量巨大,体积微小。请一位学生当观察员到讲台前观察,并演示喷花露水 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建立宏观现象和微观结构之间的的联系。 引导学生推测闻到气味有先后的原因。 引导学生归纳构成气体粒子的特点。六、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意图说明引入1、出示大块状冰糖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冰糖进一步分割。 同时用投影仪出示 “冰糖小颗粒”、“冰糖粉末”、“冰糖溶于水的液体”。 2、设问(1)冰糖在水中是否消失了怎样证明(2)既然冰糖还在水中,为什么看不到了呢 3、介绍我们把用肉眼看不见的微小颗粒称为“粒子”。 4、其他物质是否也是由粒子构成解释通过使用现代高科技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来观察物质的微观世界,它可放大几百万倍。如铁粒子、硅粒子。1、观察并思考回答冰糖分割的方法 2、回答(1)冰糖没有消失,因为根据生活经验,糖水是甜的,证明冰糖没有消失。(2)它是以一种用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的颗粒形式分散在水中。 3、推测冰糖由冰糖粒子构成。 4、明确物质由粒子构成 明确通过比较,发现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粒子构成。透过现象寻本质,引入对物质微观结构的探究,初步也认识到物质可再分。一、认识固体粒子 1、辅助学生明确“稀释高锰酸钾溶液”的实验步骤并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活动一探究活动和活动单的第一部分。 2、帮助学生了解到只用了很少量的高锰酸钾就获得了颜色这么深的烧杯A的溶液这个角度更直观地推断出固体粒子的特点。 3、引导学生思考溶液颜色深浅与所含粒子数量的关系。 4、视情况讲解计算过程 5、引导学生运用逆推计算方法感受构成固体的粒子数量极多6、引导学生归纳构成固体粒子的特点。1、阅读实验步骤并分组进行活动一“稀释高锰酸钾溶液”,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完成活动单第一部分。 2、小组代表汇报探究结果(实验现象一、二)。推测一固体粒子数量巨大。 3、小组代表汇报探究结果(实验现象三)。推测二固体粒子体积微小 4、小组代表汇报活动单上表格(高锰酸钾粒子数量变化)结果 5、通过计算题证实构成固体粒子数量巨大。 6、结论构成固体的粒子数量巨大,体积微小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来观察宏观实验现象、以及计算,推测固体粒子的体积大小和数量。 通过颜色来感知粒子的存在二、认识液体粒子 1、组织学生小组观察三种液体(水、食用油、机油)。 2、设问能看到液体粒子吗 3、引导学生计算水粒子的直径、出示比例图片。 4、提供一滴水中含有的水粒子个数的数据。 5、引导学生归纳构成液体粒子的特点。1、分组进行活动二观察液体用放大镜观察水、食用油、机油。 2、用放大镜是看不到液体粒子。 3、计算、观察图片,得出推测一液体粒子体积微小。 4、推测二液体粒子数量巨大。 5、结论构成液体的粒子数量巨大,体积微小。(完成活动单第二部分)通过观察、计算,阅读数据推测出液体粒子小而多的性质。三、认识气体粒子 1、请一位学生当观察员观察,辅助学生明确活动三“闻花露水”活动要求。喷花露水。 2、引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一、二并作出推测。 3、引导学生根据举手先后的规律推测气体粒子的特点 4、引导学生归纳构成气体粒子的特点。1、观察员到讲台前观察其他同学闻到气味举手的先后。 2、(1)小组代表描述实验现象,并得出推测一气体粒子体积微小。推测二气体粒子数量巨大 3、推测三气体粒子不断地运动 4、结论构成气体的粒子数量巨大,体积微小,且粒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通过闻花露水,推测出气体粒子是极其微小,数量巨大的。而且,感知气体粒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四、总结师生共同小结 巩固课堂知识。七、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