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 腊八粥【教学目标】1会读写“腻、咽、匙”3个字和“沸腾、唾沫、搅和”等7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方法,通过抓重点词句、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感悟课文。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4通过启发与引导,朗读与赏析、交流与讨论等手段完成课堂教学。【教学重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教学难点】主题思想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飞花令请同学们分成男女两组比赛,在每组每人5秒内说出中国的传统节日。(活动)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诉说着古往今来细细碎碎的无数动人的往事,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情感画卷,或赞美,或怀念,或憧憬佳节的团聚以及这自然的馈赠,黏黏的腊八粥包裹着的却是中国人浓浓的情,深深的谊,一切融化在粥里,流露于笔尖。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板书腊八粥,沈从文。(解读“腊”字。)二、听读录音,整体感知。1教师先重点指导学生正确读写下列字词腻 咽 匙 沸腾 唾沫 搅和 浓稠 资格 稀烂 染缸2思考课文(1)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来(2)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这种感情(3)从文中妈妈与八儿的对话中,你还能感受到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小结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板书煮腊八粥、盼、想、猜、看、吃腊八粥)三、精读赏析,激发灵性,分析第一部分。(一)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这是煮粥的基本原料,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老舍北京的春节)衬托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铺垫。抓住“甜甜的腻腻的”“合拢来”“叹气”“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塞灌”等词分析。作者在文章开篇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第一句就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地说明。(二)腊八粥所有人都喜欢;接着看到熬煮腊八粥的状态“叹气”,闻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吃的是痛快淋漓;调动人的视觉,嗅觉。第二句则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把腊八粥的熬制过程再现出来,那情形,如在眼前,那香气,如入五脏六腑,真忍不住要尝上一口呢。过渡一碗碗美味可口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住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腊八粥”和“想腊八粥”这两段情节。分角色读课文,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你画出的句子,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三)“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运用怎样的修辞方法“进进出出”说明了什么“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一种怎么样的心情你能用成语或四字词语说出对粥的喜爱与盼望之情吗如馋涎欲滴、垂涎三尺(板书迫不及待)“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中“那”应如何理解过渡看来小小的八儿为了吃到香甜的腊八粥不得不撒一些谎,多么天真可爱又有那么一点狡黠呀颇有童趣,让人不禁捧腹大笑。毕竟他还小呀,从哪里看出来呢“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这在八儿,只能猜想”“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思考为了能吃上香甜诱人的腊八粥,八儿开始计划粥怎么样分后来想怎么分为什么变卦了过渡八儿小小的年纪,竟然要与母亲都吃三碗,而“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因为“都吃不得甜的”说明八儿想吃粥的想法极其强烈,那么从八儿与妈妈关于谁吃几碗的对话描写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孩子从中你有怎样的感受为了能多吃上几碗粥,八儿设定吃粥计划,并与妈妈进行了一番“讨价还价”,得到妈妈的同意后,八儿“得寸进尺”,作者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将一个天真、可爱、聪明、体贴、孝顺的孩子刻画得惟妙惟肖,让人忍俊不禁。感受到了八儿对家人的爱,妈妈对八儿的爱,充满浓浓的亲情和具有生活的气息,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书苦苦等待)(四)在漫长的等待中,在听到无休止的“叹气”中,在看到“淡淡烟气”时,八儿变得更加焦急,“锅中的一切,这在八儿,只能猜想”那么八儿猜腊八粥是怎样的呢粥里的栗子、赤饭豆、花生仁儿、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画下来。文章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八儿的猜想(板书妙)它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呢(男生齐读)突出腊八粥在头脑中的初步印象,为实际看到的腊八粥做铺垫。(五)过渡“画饼焉能充饥”,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理(板书惊异)总结从最初的“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美妙的猜想”,一直到最后的“亲见时的惊讶”,将八儿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同时也将一个可爱的、天真的孩童形象呈现在大家面前,让人不得不喜,不得不爱结果是妈妈捡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盼望已久的腊八粥终于解馋了总算暂时堵住了小馋嘴巴。真可谓“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北齐魏收腊节)四、续读赏析,体验感悟。沈从文曾说“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显然,这理想的建筑就是沈从文的文学理想,而“人性”则是其文学理想的核心。分析第二部分吃腊八粥的场面(一)文题为腊八粥,课文在前半部分详细描述了煮腊八粥的过程,作者又是如何描绘吃腊八粥的过程的呢文章正面描绘吃粥的场面,运用动作描写“靠”“斜立”等词和比喻的修辞方法“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突出八儿粥吃得多、饱,吃得尽兴,心满意足。第二幅正面吃粥的画面着墨并不多,作者只用寥寥数语就粗笔勾勒出了腊八粥的好味道,八儿吃得肚子鼓鼓的,桌上半碗陈腊肉连八儿的爹同妈也奈何它不来了,看来,大家都吃得十二分饱了(二)猜成语兴高采烈、意犹未尽、酣畅淋漓、大腹便便。五、拓读升华,课堂总结。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生于荒僻神秘的湖南凤凰,有苗汉土家族的血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小说边城长河等。沈从文一生都自命为“乡下人”。有中国“乡土文学之父”的美誉。六、课堂总结。如今时过境迁,腊八粥已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等到了可以随时吃到腊八粥时,味道却没有它停留在想象中时那样诱人了。过了腊八就是年,比起喝粥,我们更愿意重温名家们的美文,让那些记录旧日时光的秘密,泛着丝丝甜香的文字,氤氲着寒冷麻木的心灵。那样,一股久违了的香甜也会萦绕在唇齿之间。4 /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