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含教学反思(全册共128页).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含教学反思(全册共12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含教学反思(全册共12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含教学反思(全册共128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含教学反思(全册共128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含教学反思(全册共128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共128页)目录第一单元水1.水到哪里去了2.水沸腾了3.水结冰了4.冰融化了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6.加快溶解7.混合与分离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二单元空气1.感受空气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3.压缩空气4.空气有质量吗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6.我们来做 “热气球”7.风的成因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第三单元天气1.我们关心天气2.认识气温计3.测量气温4.测量降水量5.观测风6.观察云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1水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液体,也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种物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单元共有8课,以“水”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第14课从观察水的蒸发现象开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探究水的沸腾、结冰以及冰融化现象,比较三种形态的水的特点。第5、6课引导学生探究一杯水能溶解多少物质以及怎样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认识水与其他物质混合后发生的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第7课引导学生探究分离混合物,从而知道某些变化是可逆的。第8课引导学生探究与水的三态变化类似的一些物质变化,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但组成物质的成分并没有改变,总结并提升学生对变化和水这种特殊物质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与水相关的认知经验,他们知道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可以喝,可以用来清洗物品,可以溶解一些物质,在加热时会冒气泡这些知识生动有趣且与生活情境直接相关,但同时也是碎片化的。学生刚进入三年级学习,思维还处于以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为主的阶段,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经历“现象解释”“寻找证据”“数据采集”“比较分析”等理性科学学习过程,同时要兼顾“理”和“趣”。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将与水相关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1围绕科学概念,强化基础教学。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计者“必须将事实性知识置于学习者的概念框架中”,科学概念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围绕科学概念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理解和迁移应用,有助于他们用概念完善认识框架。在本单元中,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概念;通过对食盐和沙混合物的分离实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界“物质循环”和“变化可逆”的概念。2组织科学活动,注重方法教学。本单元各课都有大量的观察活动和实验活动,活动材料的准备是关键,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指导学生实验,引导学生交流研讨,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得到的数据合理地迁移,形成相应概念。第5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实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比实验,教材中虽然没有提到“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但在实验过程中要有所渗透。3开展科学探究,规范科学表述。本单元的实验涉及一些科学仪器,如酒精灯、过滤装置等。其中个别实验耗时较长,在指导实验操作时可以借助微视频教学节省课堂时间,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探究和研讨的时间。同时要引导学生注重表述,可以借助一些汇报格式来培养学生的表述习惯。本单元涉及一些科学词汇,如“融化”“溶解”“凝结”“过滤”等,学生在书写时容易混淆,在教学时还需要注意引导。第1课水到哪里去了教材P24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课题水到哪里去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2.知道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科学探究目标初步经历“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活动。科学态度目标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形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水的蒸发现象。难点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透明杯子、透明塑料薄膜、橡皮筋、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一杯清水,同时,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你们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吗预设水是液体;会流动;无色无味;没有固定的形状;2.追问我们已经知道,水是一种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态。你们知道水的其他形态吗预设还有固态和气态。3.揭题教学提示指向黑板上用清水板书“水”字的位置。大家看,黑板上的“水”消失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水到哪里去了。板书水到哪里去了【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回顾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水的特征,并将这些特征进行梳理,为后面的环节中将水和水蒸气进行对比做铺垫。再通过用抹布蘸清水在黑板上写“水”字,使学生注意到“水”字消失的现象,从而引出课题“水到哪里去了”。探索与研讨探索一水到哪里去了1.提问黑板上的水是真的消失了吗预设不是。那它跑到哪里去了呢预设它跑到空气中去了。探索与研讨2.追问我们为什么看不见跑到空气中的水呢预设因为水变成了水蒸气,而水蒸气是看不见的。3.讲解像水变成水蒸气这样,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就叫作蒸发。因为水蒸气微粒太小了,所以我们无法用肉眼看见它。4.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水的蒸发将水滴到手上,不一会儿水就“消失”了。探索二生活中的蒸发现象1.提问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预设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洗干净的杯子上的水珠消失;2.交流出示教材P3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图中的蒸发现象。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请你们解释图中的现象。学生1地上的水慢慢蒸发到空气中,坑中的水较多,未蒸发完,就形成了水洼。学生2煮食物时,水烧开经历了水水蒸气白气的过程。学生3湿衣服上的水是液体,将衣服晾起来,待水蒸发完,衣服就变干了。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3.讲解教学提示出示烧开水的图片或微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壶嘴与“白气”之间的部分。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所以“白气”不是水蒸气。从壶嘴冒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在遇到周围温度较低的空气时,会凝结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非常小,悬浮在空气中,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探索三用实验证明水的蒸发1.提问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水蒸发了呢预设可以通过实验证明。跑到空气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预设能。2.布置任务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探索与研讨3.交流指导学生进行组内讨论。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怎样解释实验一中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学生1敞口的杯子里的水跑到空气中去了,盖上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塑料薄膜拦住了。主持人这样解释的依据是什么学生1盖上塑料薄膜的杯子里面的水没有变少,敞口的杯子里面的水变少了。主持人你们在实验二的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它们是什么学生2我看到了小水珠,我认为它们是水蒸气凝结而成的液态水。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4.研讨汇报。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组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小组1实验一中没有盖塑料薄膜的杯子里面的水变少了,说明水跑到空气中去了;盖了塑料薄膜的杯子里面的水没有变少,说明水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拦住了。实验二中,我们发现塑料盒中出现了水珠,我们认为是地面上的水先蒸发后凝结形成的小水珠。所以,我们认为杯中的水会蒸发到空气中,空气中的水会回到盒子里。探索与研讨4.主持人大家对小组1的汇报有什么疑问或补充吗小组2我们有疑问。水蒸气也是水吗主持人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看法小组3水蒸气不是水,因为它看上去跟水不一样。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首先引出蒸发的概念,接着让学生亲身体验水蒸发的过程,再通过出示“水洼”“煮食物”“晾衣服”图片,引导学生尝试多角度、多方式地解释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尤其是“煮食物”现象,要让学生明白“白气”不是水蒸气,这是本节课的关键,同时,将学生对水的认识逐渐转移到水蒸气上。最后安排两个针对水蒸气的探究实验,一是为了让学生观察水的蒸发现象,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蒸气的特点。探索四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1.过渡在刚才的实验中,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对现象的解释都很合理,小组2提出的问题也非常好。水蒸气到底是不是水呢它和水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2.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活动帮助卡。3.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点学生1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学生2都没有固定形状,都可以流动。主持人水和水蒸气有什么不同点学生3水是液体,看得见、摸得着,有固定体积;水蒸气是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固定体积。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探索与研讨4.小结液态水和水蒸气都是水,它们是水的不同形态,它们有相同点,也有各自的特点。水是液体,看得见、摸得着,有固定体积;水蒸气是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固定体积。它们都是无色、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质,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设计意图】生活中学生会认为水和水蒸气是两种不同的物质,通过探索实验及研讨交流将学生的前概念和实际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比较,使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最后得出水蒸气其实也是水,它是水的另一种状态的结论,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拓展与小结1.小结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气态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水是液态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水和水蒸气都是水,它们是水的不同存在状态。2.提问水蒸气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教学提示提前布置学生课外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信息。3.拓展课件出示人出汗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人体生理活动中的蒸发现象。【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让学生意识到水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建立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板书设计1.1水到哪里去了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并解释蒸发现象,理解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不同状态。因此,水和水蒸气既有不同点,也有相同点,实现水转化为水蒸气的过程是蒸发。课前,比较多的学生认为水蒸气不是水,水蒸气是由水变成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是看不见的。于是,本课设计了实验,让学生能够间接地观察到水蒸发的过程。但学生在“煮食物”图片中观察到“白气”,会错误地认为“白气”就是水蒸气,对正确认识水蒸气造成了困难。因此,可以补充“用水壶烧开水”现象,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水壶烧开水时壶嘴与“白气”之间的现象,使学生认识到该部位的气体就是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从而将水与水蒸气区分开来。课后作业 第2课水沸腾了教材P56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课题水沸腾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知道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科学探究目标1.探究活动中,能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发展思维。2.学会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实验现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3.通过探究活动发展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科学态度目标1.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2.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温度计和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观察并记录水在加热和沸腾过程中的现象。难点对沸腾现象进行分析,对蒸发和沸腾现象进行比较。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三脚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计时器、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提问你们在家烧过开水吗预设烧过。你们仔细观察过烧水的过程吗预设只听到过烧水的声音,没观察过烧水的过程。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壶里的水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预设水会越来越热,最后翻滚、冒泡,同时还会冒“白气”。2.讲解大家所说的水翻滚、冒泡在科学上被称作沸腾,当液体受热达到一定温度时就会沸腾。3.揭题上一课在水的蒸发现象中出现了“白气”,而水沸腾时也有“白气”,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区别与联系呢今天让我们来研究一下水的沸腾。板书水沸腾了【设计意图】水沸腾现象在生活中较为常见,很多同学烧过开水,但没有仔细观察过水沸腾的现象。因此,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讨论,进而引出一系列的问题,并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在后面的探索环节中对水沸腾的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从而发展思维。探索与研讨探索一不停地给水加热会怎样 1.布置任务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说一说或画一画你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2.小结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水面会产生“白气”,杯中会冒气泡,最后水会沸腾。探索二给烧杯里的水加热1.过渡给水加热时,我们可以观察哪些方面的现象预设温度的变化;产生气泡的变化;水的多少;声音的大小;2.提问要完成给水加热的实验,需要哪些器材预设需要烧杯、酒精灯如何给水加热呢预设用酒精灯给装水的烧杯加热。3.展示展示实验装置,介绍实验器材的名称及作用。1实验器材烧杯、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2器材作用烧杯盛水;石棉网使烧杯均匀受热;三脚架固定烧杯;酒精灯加热。4.播放播放微视频和图片,介绍酒精灯的结构与使用方法。1酒精灯的结构灯壶、灯芯、灯芯管和灯帽。2酒精灯的火焰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常用外焰加热物体。3点燃酒精灯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4 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盖两次,不能用嘴吹。探索与研讨5.讲解出示温度计,讲解测量水温的方法。教学提示边讲边演示。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持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6.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探索与研讨7.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给水加热时,水的温度是怎么变化的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学生1水的温度先不断升高,后保持不变。水在温度达到100 时沸腾。主持人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你们在水沸腾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2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升高,气泡由大变小,水面上方有少量“白气”;沸腾后,水的温度不变,气泡由小变大,在水面处破裂,水面上方有大量“白气”。主持人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是怎么变化的学生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变大。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8.研讨汇报。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组的发现。小组1我们组发现给水加热时,水的温度一开始不断上升,达到100 时开始沸腾,沸腾后水温不再变化。在加热至沸腾的过程中,水面上方的“白气”也逐渐变多。主持人其他小组有什么补充的吗小组2我们组还发现水在加热过程中有气泡产生,且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沸腾后气泡由小变大,到水面处破裂。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大。小组3我们组还发现水越多,给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越长。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设计意图】在探索环节,先引导学生对“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进行猜测,并记录自己的看法,再亲自体验给水加热,通过仔细观察水沸腾的过程来认识水沸腾的现象。同时,通过对水温的测量,让学生知道水沸腾前后温度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对水沸腾前后不同的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拓展与小结1.讲解其实在不同的地方,水烧开时的温度不都是100 。我们平时所说的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 是在正常大气压下测得的。2.拓展请大家课后查阅资料,看看分别在高山的山顶和山脚烧水,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不是一样。拓展与小结【设计意图】通过布置拓展任务引导学生明白水沸腾时的温度不一定都是100,从而培养学生敢于对已有的科学结论提出质疑,敢于发现真理的品质,引导学生获得“很多科学规律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成立”的感悟。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对学生的观察方法进行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有序、全面地观察。如观察水沸腾时,从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三个角度进行观察。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的培养。如在观察水沸腾前后的温度变化时,学生比较容易观察到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并且在沸腾过程中一直保持100的现象,但他们容易忽略水沸腾时的温度跟大气压有关。因此在描述现象时,要适当引导学生注意实验条件,明确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是在正常大气压下测得的,所以我们说水沸腾时的温度通常是100,而不是说水沸腾时的温度就是100。课后作业五、路路利用实验探究了水沸腾时发生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测量水温的操作是否正确正确的在中打“”,不正确的打“”。2.水沸腾时,水中和水面都有________产生。3.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知道,给水加热时,水的温度变化特点是。A.沸腾前温度升高,沸腾后温度不变B.沸腾前后温度都一直升高C.沸腾前温度升高,沸腾后温度下降4.沸腾后水面会产生大量“白气”,这些“白气”是。A.水蒸气B小水珠C水蒸气和小水珠的混合物参考答案五、1. 2.气泡3.A4.B 第3课水结冰了教材P79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课题水结冰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当环境温度低于0 ,水的温度下降到0 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2.知道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科学探究目标1.能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2.能观察并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科学态度目标1.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2.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理解在自然环境中,水与冰可以相互转化。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难点测量水结冰时的温度;初步形成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的认识。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各种冰的图片、热水、教学课件。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冬天屋檐下的冰柱、水面的冰的图片。我们在什么时候能见到这样的场景预设冬天,寒冷的时候能看到屋檐下的冰柱和水面结冰。到了冬天,水容易结冰,原因是什么预设冬天的时候,天气比较寒冷,温度比较低,水容易结冰。2.追问教学提示出示一支装有水的试管。如果一直让试管里的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预设试管里的水会结冰。3.揭题怎么知道水会不会结冰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索这个问题。板书水结冰了【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冬天水结冰的情景切入,调动学生的前认知。从学生乐于探索未知的角度出发,设计水降温结冰的实验,从而引出课题。探索与研讨探索一水结冰的过程1.提问要使水结冰,需要使水的温度降低。如果想亲眼看见水结冰的全过程,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预设可以把水倒进水杯,然后放到冰箱里面,过一段时间再去看看;可以将装了水的杯子放到大量冰块中。探索与研讨2.提问(教学提示出示试管、清水、碎冰、食盐、温度计。)你们能利用这些材料使试管中的水的温度变得越来越低吗预设在试管里加入适量清水,在碎冰里加入食盐,把装有清水的试管插入碎冰中,持续测量水温,直到水结冰。3.布置任务分发材料,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实验帮助卡。4.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学生1水在温度下降到0 时会结冰。主持人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学生2液态的水变成了固态的冰,体积变大。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5.小结当环境温度低于0 ,水的温度下降到0 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会向周围放出热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 。结冰之后冰所占据的空间比水的大。【设计意图】在制订实验方案和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通过记录水结冰的具体温度以及用打“”的形式记录结冰过程中水的变化,引导学生讨论水结冰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及水和冰之间状态的转变,从而总结出当环境温度低于0 ,水的温度下降到0 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探索与研讨探索二水和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1.提问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预设冰是固体,水是液体,它们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冰还是水吗预设冰还是水,只是状态不同。2.布置任务引导学生从外观、味道等方面观察、比较水与冰。小组讨论并完成活动帮助卡。3.研讨汇报。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请各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组的发现。小组1从外观上看,水和冰都是无色、透明的。用味觉器官来感受,可知两者都是无味的。两者的形态有区别,水是液体,能流动,没有固定形状;冰是固体,不会流动,有固定形状。主持人其他小组有需要补充的吗小组2我们有补充。我们组发现从触觉上感受,水很柔软,而冰是坚硬的,还很凉。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拓展与小结1.小结冰和水是同种物质,冰是固态的水。水通过向周围放出热量使温度不断下降,当温度下降到0 时便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2.提问水结冰的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预设好处是可以看到美丽的冰雕,吃到爽口的冰激凌等,但是冬天路上结冰,会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设计意图】拓展环节旨在将水结冰的现象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别从利和弊两个角度对水结冰的现象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养成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以及应用书本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上一节课观察“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之后,我们继续从另一个角度研究水的变化,观察水的温度降低时有什么现象。让水向周围放热,温度一直下降,且下降到足够低时,水开始结冰。冰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物体,他们大多数都有过接触冰块的经历。因此,我们在聚焦环节,从生活经验入手,调动学生的前认知,引出要探究的问题,以提升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探索环节,通过观察、记录、比较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物质状态的变化,培养他们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在研讨环节,通过研讨交流,梳理结论,使学生对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形成全面的认识,知道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从而达成本课各项教学目标。课后作课后作业五、下面是成成所在的实验小组探究水结冰的实验记录。2.实验时,在碎冰中加入食盐的目的是。A.让碎冰结成块B获取更低的温度C消毒3.第10分钟时,试管中为冰水混合物,温度保持在0 不变,要想让水完全结冰,此时。A.不需要吸收热量 B需要吸收热量 C需要放出热量4.第14分钟时,水已经完全结冰了,此时会发现冰柱的高度原来水面的高度。A.高于 B低于 C等于参考答案五、2.B3.C4.A第4课冰融化了教材P1011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课题冰融化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当环境温度高于0 时,冰开始融化。2.知道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科学探究目标1.给冰块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2.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科学态度目标1.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2.形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理解在自然环境里,水蒸气、水、冰三态共存,水的三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冰融化成水过程中的现象。难点感知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理解水的三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冰块、吸管、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播放教学提示播放一段春暖花开,小河边冰雪消融的视频。厚厚的冰雪是在什么时候融化成水的呢为什么会融化呢预设太阳出来后冰雪融化成水,因为此时冰能吸收热量。2.提问教学提示出示一块冰。如果我们给冰加热,会看到什么现象预设冰会慢慢融化,变成水,如果一直加热,水还可能会沸腾。3.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水的变化。板书冰融化了【设计意图】聚焦环节,先通过播放春暖花开,小河边冰雪消融的视频,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来感受冰雪的融化,引发学生共鸣。在美丽的景色中,再提出“冰融化了,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的问题,进而引出课题,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增强了学生探索的兴趣。探索与研讨探索一冰融化的过程1.讲解科学研究表明,当环境温度高于0 时,冰就会开始融化。2.提问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加快冰块的融化预设放在手里、热水里;让太阳晒。如果给你们一台吹风机,你们会怎么做预设用吹风机对着冰块吹热风。如果给你们一根吸管呢预设通过吸管用嘴对着冰块吹气。探索与研讨3.活动指导学生体验用吸管吹热气让冰融化。(教学提示提醒学生要对着冰块的某一个部位不断吹气。)4.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预设冰被吹热气的部位融化得快。)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预设说明增加热量,可以加快冰块的融化速度。因为热气能让冰块吸收更多热量。5.追问你们知道冰融化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吗我们可以怎么设计实验进行检验预设冰融化会变成水。我们可以取一小块冰放在手里使它融化,或放在烧杯中,让它慢慢融化。6.提问教学提示出示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记号笔、温度计。怎么利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预设可以将结冰的试管放到装有热水的烧杯中,然后观察冰块融化的现象。)7.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帮助卡。8.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冰融化成水的原因是什么你们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学生1冰融化成水的原因是给冰加热,冰吸收了热量。判断的依据是在热水中,冰融化得很快。主持人冰在融化过程中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2融化前是固态,融化中是固液混合状态,融化后是液态。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设计意图】在探索“冰融化成水”之前,先引导学生针对实验方案的设计提出想法,以鼓励学生多思考,提高他们实验的积极性。然后出示实验材料,给学生提示或启发,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并在交流讨论中总结出冰融化成水的原因及发生的变化。探索与研讨探索二比较水、水蒸气和冰1.过渡通过对实验“冰融化成水”的观察,再结合前面几课的学习,你们发现了水、水蒸气和冰之间有哪些异同点吗它们之间有何转化关系2.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活动帮助卡。3.研讨汇报。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水、水蒸气和冰之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小组1水、水蒸气和冰都是透明、无色、无味的物质,但是水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水蒸气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冰是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主持人水、水蒸气和冰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吗怎样转化小组2水、水蒸气和冰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水在温度不断降低的情况下最后会凝结成冰,冰受热会融化成水,水受热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会变回水。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4.小结水、水蒸气和冰的状态不同,水是液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冰是固态的,但是它们都属于同一种物质水,并且可以相互转化水遇冷可以变成冰,受热可以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水,冰受热也可以变成水。拓展与小结1.过渡你们喜欢吃冰激凌吗预设喜欢我们知道,在不同的条件下,冰融化的快慢不同。那么在相同的条件下,冰和冰激凌哪个融化得更快一些呢2.拓展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设计实验进行研究,下次课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设计意图】由“你们喜欢吃冰激凌吗”这一问题引出最后的拓展环节。如何研究冰激凌的融化过程在本环节中,特地给出了“在相同的条件下,冰和冰激凌哪一个融化得更快一些”的提问,是在间接地提示学生在设计实验时要注意思考哪些条件应该相同,相同的条件如何设置,进一步引导学生课后自行设计实验进行研究。板书设计1.4冰融化了冰水教学反思在上一课的学习中,学生观察了水结冰的变化过程,了解到结冰是液态的水变成了固态的冰,同时也产生了继续探究水的变化的兴趣,由此自然地开展继续观察水变化的探究活动。所以,本课的教学从生活经验入手,调动学生的前认知,引出要探究的问题。继而进行“吹冰块”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促使冰块快速融化的重要因素是热量。然后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减小。再通过比较三种形态的水之间的异同来梳理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系统地整理所学知识,对水形成较系统的认识。最后通过研讨交流,达成共识,总结探究过程,进一步认识水的三态变化,从而圆满地达成了本课的各项教学目标。课后作业二、判断题。1.冰、水和水蒸气都是同一种物质,它们可以互相转化。2.刚从冰箱里取出的冰块的温度一定都是0 。3.易错题把一小块正在融化的冰放入一大杯0 的水中,水会结冰。参考答案 二、1.2.3.第5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材P1214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课题水能溶解多少物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2.知道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多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2.能用搅拌的方法使水中的物质充分溶解。科学态度目标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难点学会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相应的问题。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食盐20克,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克,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剂量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透明杯2个,玻璃棒2根,白糖、味精、红糖各一份,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引入播放食盐在水中慢慢溶解的视频。2.提问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放入水中,食盐会溶解在水中。你们说说看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中预设白糖、味精、红糖等。3.揭题教学提示出示一杯清水和食盐、小苏打。家庭厨房中常见的小苏打也可以溶解在水中。如果我们把它们不断地加入这杯水中,它们能一直溶解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板书水能溶解多少物质【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入,唤起学生的前概念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并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无限的吗激发学生对“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探究兴趣。探索与研讨探索水能溶解多少物质1.提问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哪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更强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个实验2.讲解要比较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就要做对比实验。我们可以通过向两杯等量的水中,分别加入食盐和小苏打来比较它们的溶解能力。探索与研讨3.引导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方案。(1对比实验应该设置哪些实验条件预设设置不同条件,如食盐和小苏打;设置相同条件,如取同样多的水、水的温度相同、都进行搅拌、每次加入食盐和小苏打的量相同等。(2怎样取同样多的水水为什么要一样多预设用量筒量取50毫升水倒入透明杯中;如果水量不一样,则无法进行比较。(3怎样加入食盐和小苏打什么时候加入第二份、第三份预设将食盐和小苏打分成若干份,每份约为2克或一勺,先加一份,等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4)什么时候停止加入食盐和小苏打预设当食盐和小苏打不能继续溶解时,停止加入。(5)怎样知道食盐和小苏打完全溶解了预设透明杯底部没有剩余的白色固体或粉末时就是完全溶解了。(6)若某一份没有全部溶解,份数如何计算预设没有全部溶解,不算一份。4.交流组织学生交流,汇总学生的回答,并引导学生明确和完善实验方案。【设计意图】对于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直接设计对比实验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设计实验时教师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可以使对比更明显。明白了对比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可以为后续规范地进行对比实验打好基础。5.布置任务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帮助卡。探索与研讨6.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50毫升水中分别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和小苏打学生150毫升水中分别溶解了7份食盐和2份小苏打。主持人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相同吗依据是什么学生2不同,依据是同样多的水,食盐溶解的份数多,小苏打溶解的份数少。主持人为什么我们在做上面实验的时候,要一份一份地加入学生3一份一份地加入可以清楚地知道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能够溶解的份数。主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