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DOCX

返回 相似 举报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水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液体,也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种物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单元共有8课,以“水”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第14课从观察水的蒸发现象开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探究水的沸腾、结冰以及冰融化现象,比较三种形态的水的特点。第5、6课引导学生探究一杯水能溶解多少物质以及怎样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认识水与其他物质混合后发生的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第7课引导学生探究分离混合物,从而知道某些变化是可逆的。第8课引导学生探究与水的三态变化类似的一些物质变化,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但组成物质的成分并没有改变,总结并提升学生对变化和水这种特殊物质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与水相关的认知经验,他们知道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可以喝,可以用来清洗物品,可以溶解一些物质,在加热时会冒气泡这些知识生动有趣且与生活情境直接相关,但同时也是碎片化的。学生刚进入三年级学习,思维还处于以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为主的阶段,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经历“现象解释”“寻找证据”“数据采集”“比较分析”等理性科学学习过程,同时要兼顾“理”和“趣”。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将与水相关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1围绕科学概念,强化基础教学。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计者“必须将事实性知识置于学习者的概念框架中”,科学概念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围绕科学概念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理解和迁移应用,有助于他们用概念完善认识框架。在本单元中,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概念;通过对食盐和沙混合物的分离实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界“物质循环”和“变化可逆”的概念。2组织科学活动,注重方法教学。本单元各课都有大量的观察活动和实验活动,活动材料的准备是关键,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指导学生实验,引导学生交流研讨,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得到的数据合理地迁移,形成相应概念。第5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实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比实验,教材中虽然没有提到“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但在实验过程中要有所渗透。3开展科学探究,规范科学表述。本单元的实验涉及一些科学仪器,如酒精灯、过滤装置等。其中个别实验耗时较长,在指导实验操作时可以借助微视频教学节省课堂时间,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探究和研讨的时间。同时要引导学生注重表述,可以借助一些汇报格式来培养学生的表述习惯。本单元涉及一些科学词汇,如“融化”“溶解”“凝结”“过滤”等,学生在书写时容易混淆,在教学时还需要注意引导。第1课水到哪里去了教材P24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课题水到哪里去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2.知道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科学探究目标初步经历“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活动。科学态度目标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形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水的蒸发现象。难点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透明杯子、透明塑料薄膜、橡皮筋、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一杯清水,同时,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你们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吗预设水是液体;会流动;无色无味;没有固定的形状;2.追问我们已经知道,水是一种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态。你们知道水的其他形态吗预设还有固态和气态。3.揭题教学提示指向黑板上用清水板书“水”字的位置。大家看,黑板上的“水”消失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水到哪里去了。板书水到哪里去了【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回顾和描述生活中常见的水的特征,并将这些特征进行梳理,为后面的环节中将水和水蒸气进行对比做铺垫。再通过用抹布蘸清水在黑板上写“水”字,使学生注意到“水”字消失的现象,从而引出课题“水到哪里去了”。探索与研讨探索一水到哪里去了1.提问黑板上的水是真的消失了吗预设不是。那它跑到哪里去了呢预设它跑到空气中去了。探索与研讨2.追问我们为什么看不见跑到空气中的水呢预设因为水变成了水蒸气,而水蒸气是看不见的。3.讲解像水变成水蒸气这样,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就叫作蒸发。因为水蒸气微粒太小了,所以我们无法用肉眼看见它。4.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水的蒸发将水滴到手上,不一会儿水就“消失”了。探索二生活中的蒸发现象1.提问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预设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洗干净的杯子上的水珠消失;2.交流出示教材P3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图中的蒸发现象。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请你们解释图中的现象。学生1地上的水慢慢蒸发到空气中,坑中的水较多,未蒸发完,就形成了水洼。学生2煮食物时,水烧开经历了水水蒸气白气的过程。学生3湿衣服上的水是液体,将衣服晾起来,待水蒸发完,衣服就变干了。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3.讲解教学提示出示烧开水的图片或微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壶嘴与“白气”之间的部分。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所以“白气”不是水蒸气。从壶嘴冒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在遇到周围温度较低的空气时,会凝结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非常小,悬浮在空气中,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探索三用实验证明水的蒸发1.提问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水蒸发了呢预设可以通过实验证明。跑到空气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预设能。2.布置任务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探索与研讨3.交流指导学生进行组内讨论。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怎样解释实验一中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学生1敞口的杯子里的水跑到空气中去了,盖上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塑料薄膜拦住了。主持人这样解释的依据是什么学生1盖上塑料薄膜的杯子里面的水没有变少,敞口的杯子里面的水变少了。主持人你们在实验二的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它们是什么学生2我看到了小水珠,我认为它们是水蒸气凝结而成的液态水。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4.研讨汇报。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组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小组1实验一中没有盖塑料薄膜的杯子里面的水变少了,说明水跑到空气中去了;盖了塑料薄膜的杯子里面的水没有变少,说明水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拦住了。实验二中,我们发现塑料盒中出现了水珠,我们认为是地面上的水先蒸发后凝结形成的小水珠。所以,我们认为杯中的水会蒸发到空气中,空气中的水会回到盒子里。探索与研讨4.主持人大家对小组1的汇报有什么疑问或补充吗小组2我们有疑问。水蒸气也是水吗主持人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看法小组3水蒸气不是水,因为它看上去跟水不一样。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首先引出蒸发的概念,接着让学生亲身体验水蒸发的过程,再通过出示“水洼”“煮食物”“晾衣服”图片,引导学生尝试多角度、多方式地解释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尤其是“煮食物”现象,要让学生明白“白气”不是水蒸气,这是本节课的关键,同时,将学生对水的认识逐渐转移到水蒸气上。最后安排两个针对水蒸气的探究实验,一是为了让学生观察水的蒸发现象,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蒸气的特点。探索四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1.过渡在刚才的实验中,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对现象的解释都很合理,小组2提出的问题也非常好。水蒸气到底是不是水呢它和水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2.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活动帮助卡。3.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点学生1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学生2都没有固定形状,都可以流动。主持人水和水蒸气有什么不同点学生3水是液体,看得见、摸得着,有固定体积;水蒸气是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固定体积。主持人汇总大家的发言。探索与研讨4.小结液态水和水蒸气都是水,它们是水的不同形态,它们有相同点,也有各自的特点。水是液体,看得见、摸得着,有固定体积;水蒸气是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固定体积。它们都是无色、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质,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设计意图】生活中学生会认为水和水蒸气是两种不同的物质,通过探索实验及研讨交流将学生的前概念和实际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比较,使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最后得出水蒸气其实也是水,它是水的另一种状态的结论,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拓展与小结1.小结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气态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水是液态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水和水蒸气都是水,它们是水的不同存在状态。2.提问水蒸气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教学提示提前布置学生课外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信息。3.拓展课件出示人出汗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人体生理活动中的蒸发现象。【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让学生意识到水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建立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板书设计1.1水到哪里去了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并解释蒸发现象,理解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不同状态。因此,水和水蒸气既有不同点,也有相同点,实现水转化为水蒸气的过程是蒸发。课前,比较多的学生认为水蒸气不是水,水蒸气是由水变成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是看不见的。于是,本课设计了实验,让学生能够间接地观察到水蒸发的过程。但学生在“煮食物”图片中观察到“白气”,会错误地认为“白气”就是水蒸气,对正确认识水蒸气造成了困难。因此,可以补充“用水壶烧开水”现象,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水壶烧开水时壶嘴与“白气”之间的现象,使学生认识到该部位的气体就是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从而将水与水蒸气区分开来。课后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