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改变运输的车轮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工具与技术单元的第4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隶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技术与工程领域,指向“重大的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和变化。人们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如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使用这些工具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科学概念。前几课,学生已经研究了斜面和杠杆,本课继续聚焦到一种简单机械轮轴。通过模拟测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轮轴的作用,建构对轮轴的认知。观察、分析教科书中不同轮子的插图,可以感受到工具的进步,而这种进步与制造技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学生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 “工具和技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通过探究了解了杠杆、斜面这些简单机械的作用。轮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品,生活中经常见到,但学生对这些物品不一定都有研究、有思考。借助这些经验,学生在进行测试活动时积极性会更高。【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车轮属于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2. 用有轮的推车运送物品比较省力、灵活。科学探究目标1. 能利用平板或者推车完成运送物品的任务。2. 能运用时间、用力、安全、灵活、损耗等多个指标来评判运输过程的效果。科学态度目标1. 能遵守规则,与小组成员互相配合,积极协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2. 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轮子的发明和改进,改变了人类的运输历史,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参与、体验用平板和手推车模拟搬运物品的活动。难点分析、描述平板和手推车运输物品的优劣。【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手推车(没有的可以用木板钉上四个万向轮自制)、不带轮子的木板、标志桶A、标志桶B、标志桶C、重物(就地取材,适合即可,不限)。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1.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一堆大石块图片。提问要把一堆大石块搬走,你通常会用什么办法根据学生的办法,引入汽车装载并搬运石头,出示教科书第49页图片。追问轮子有什么作用揭示课题,轮子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用双脚、双手搬运的历史,促使人们发明出了更多的交通工具。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改变运输的车轮”。板书课题。2. 提问你还见过哪些车轮它们有什么作用学生汇报,教师点评。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境,结合生活经验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聚焦到车轮的出现改变了运输的历史,从而揭示本课课题。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二、探索1. 明确活动任务和要求。运送路线将纸箱从A地运到B地(直道),再将半桶水(或适合的重物)从B地运到C地(弯道)。任务要求四人小组,做好分工,两人体验,两人负责协助(计时、观察记录),体验的人和协助的人要轮换一次。不能用力过猛,注意安全。物品运送到指定地点后要及时检查物品是否完整。2. 学生商议,小组内进行分工。3. 明确评价指标。谈话前面几节课我们都设定了一些指标,用来评价任务的完成情况,这节课我们可以设定哪些指标师生交流后,达成一些大家都认可的评价指标如用力情况、完成运输的时间、物品的完整性设计意图室外测试活动,出去之前一定让学生明确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并商定好相应的规则,避免学生分心、散漫。4.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室外体验。材料的准备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体验的效率和测试结果,没有体验,后面的研讨就没有依据。所以,教师事先至少要准备两套平板和手推车。若有条件,一组一套器材更好,学生体验多,自然感受也就多了。体验结束后,整理器材,回到教室准备研讨。三、研讨1. 分享各小组的测试记录。小组汇报,集体交流。提问你如何评价两种工具的运输方式让学生依据数据、测试过程中的感受进行评价。比如车轮运输省力、灵活、速度快;平板运送比较费力、速度慢。追问你认为车轮在运输过程中有什么作用2. 师生交流后进行小结。四、拓展1. 了解车轮的改进和发展。出示教科书第51页图片,学生观察。提问观察这三种车轮,你能发现它们的结构和材料有哪些不同和相同师生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小结车轮的形状、基本结构没有变,车轮的材料、车轮的辐条、加工技术、制造技术、轮胎材质发生了改变。谈话车轮是一种轮轴,由半径较大的轮和半径较小的轴组成,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轮轴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运用,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出示教科书第51页下方图片,指一指,哪里是轮哪里是轴【板书设计】改变运输的车轮车轮的作用节省力气、灵活车轮也是一种轮轴【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活动目的帮助学生记录模拟测试活动中的数据和感受。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本课的活动主要在室外进行,学生比较兴奋,往往容易忘记记录,教师要注意提醒。此外,受器材、场地的限制,每个小组都只有一次机会,每个学生只能获得一种工具运送一段距离的经验和感受。为了避免在填写记录过程中学生主观猜测,实验结束之后一定要组织学生组内交流,每个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小组商定后共同填写记录。因为有直道、弯道,中途还涉及人员的更换、货物的更换,所以分开计时比较好,必要时再加起来比较总时间,填入“完成任务的时间”一栏。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