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综合活动1 家乡美景我来画教学目标1. 学会设置画布大小。2. 会设计作品规划表。3. 能画出作品的草图。4. 能综合应用画图工具完成作品。5. 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画图工具。6. 学会根据四个维度评价绘画作品。教学重点1画出作品的草图。2综合应用“画图”软件完成作品。3根据四个维度评价绘画作品。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完成作品的创作能力。2如何评价作品。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资源包(对应教材中图综1-1、图综1-2、图综1-5,教学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7分钟) 1. 导课同学们的家乡在哪里家乡最美丽、最特别的是什么2.提问展示教材图综1-1,仔细观察并说出,四幅图分别是哪里的风光。3. 组织学生在网络上搜索两至三幅自己家乡的风光图片并保存。4.巡视指导。5.展示学生网络上搜索的图片,并给予肯定。6.讲解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计算机画图的本领,今天大家在网络上找到了自已家乡的许多美景图,同学们想不想把家乡的美丽景色用“画图”软件画出来7.板书课题家乡美景我来画。二、回顾“画图”软件(3分钟)1. 展示教材第57 页图综1-2,用计算机“画图”软件画的家乡美景,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组内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图画中都有哪些景物2这幅图用了哪些画图工具3图画使用哪些几何图形4这幅图哪些地方用了渐变色2.巡视。3. 提问学生,并给予点评。三、确定画布的大小(5分钟)1.学生齐声朗读教材第57页第一段至第四段,用心体会家乡的四季美景。2.讲解家乡的四季这么美,让我们一起来画画自己的家乡美景吧在画美景之前,思考绘画作品的大小,也就是我们需要多大的画布,如何设置画布呢3 演示设置画布的大小。4.任务请同学们打开“画图”软件,根据作品的布局,设置好画布的大小。5.思考另一种设置画布的方法。6.巡视指导。四、构思图画(22分钟)1.确定内容1讲解同学们已经把画布大小设置好了,参考教材第59页,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确定图画的内容。家乡在哪里家乡最让你自豪的是什么确定一个贴切的作品名称。作品主体画面要展示的内容是什么用怎样的画面衬托主题内容选哪一种颜色作为主色调2巡视指导,倾听学生的想法。2.设计作品规划表。组织学生根据思考和讨论的结果,参考教材第59页表综1-1,设计作品规划表。3. 画一画草图。1参考教材第61页图综1-5,在“画图”软件绘制并保存家乡美景草图。2巡视指导。五、展示、点评总结、升华(3分钟)1.展示部分学生绘制的草图作品,鼓励同学之间互评,并给出建议和意见。2.教师点评。3.作业继续构思,修改和完善草图。第二课时1、 回顾导入(3分钟)1.回顾上节课通过设置画布大小、设计作品规划表和绘制草图,已经把家乡的图画元素勾勒出来;回家后,同学们还对草图进行修改和完善。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将根据草图,绘制出“我的家乡”主题画。请大家将草图打开。2. 板书课题家乡美景我来画。二、绘制“我的家乡”主题画17分钟1.绘制主要画面。1组织学生根据草图绘制主要画面。在操作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填充颜色时,线条是否闭合可借助“放大镜”工具。渐变色填充的先后顺序。如果操作失误,可用“撤销”命令。2巡视指导。3巡视中,针对学生的操作问题进行讲解。2.绘制次要画面。1组织同学们根据草图,添加图画的景物。在操作中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根据景物的线条特点,选择适当的刷子样式工具。先选择前景色,再绘图。绘图时,巧妙应用画图的形状工具。2巡视指导。3巡视中,针对学生的操作问题进行讲解。3. 修改画面。1对已绘制的画面进行修改。2巡视指导。三、创新活动10分钟1.展示教材第 61-62页图综 1-6 的四幅图。2.引导认真欣赏屏幕上的四幅图,体会作者的巧妙构思和绘画技法。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4.组织同学们根据这四幅图得到的启发,调整自己的绘画作品。5.巡视指导。四、交流总结7分钟1.经验总结讲解同学们用两节课画完一幅与家乡有关的主题画,你们有哪些经验和收获与大家交流分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构图技巧。2色彩搭配。3创意设计。4工具应用。2.展示与交流。1展示分享各组同学绘制的“我的家乡”主题画。2组织同学们就这次活动的画图成果,从构图、色彩、想象力、工具应用技巧方面对同学作品进行点评。3演示利用复制命令,给作品添加元素,利用“用颜色填充”等工具对作品进行完善,体现不同季节的家乡美景图。组织学生参考教材第62-63页,根据自己作品的需要,进行添加和修缮。4巡视指导。3.收获与反思。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填写教材第65页的“收获与反思”表。4.评选推荐班级优秀作品。1组织学生根据互评情况和自己的收获与反思,进一步完善作品。2巡视指导。3组织学生推荐或自荐选出优秀作品。4打印作品,举办班级图画展。五、活动评价(3分钟)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并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板书设计综合活动1 家乡美景我来画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