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乐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2)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3)了解超声波、次声波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从各种活动中激发和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参与和体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教学难点把来自日常生活中对乐音的认识转变为物理学上对乐音的认识。三、教学器材钢尺(若干)、梳子、硬纸片、水杯、水;音叉、铁架台、乒乓球、闹钟。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钢琴曲让学生欣赏。引出“乐音”的概念。并由此引导学生,乐音会有哪些特征呢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 乐音讲授新课1、音调(1)定义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先后听两组声音。分别播放蚊子和牛的声音,让学生比较二者声音的区别。同样再分别播放小鸟和豹子的声音,进行比较。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得出音调的定义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声音清脆、尖细指音调高;声音粗犷、低沉指音调低。(2)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实验1a.让每位学生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尺子振动的快慢。b.改变尺子伸出桌边的长度,用基本相同的力,再次拨动尺子。比较两种情况下尺子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的不同。 实验现象伸出钢尺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伸出钢尺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实验2教师分别用大小相同的力慢拨梳子和快拨梳子。学生听其声音区别。实验现象慢拨时,声音低沉。快拨时,声音尖细。实验3(拓展)教师演示水杯琴弹奏乐曲。结论物体振动的快慢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来表示,即频率。单位为赫兹(Hz)。音调与发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音越尖细;振动的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越低沉;(3)用波形显示频率播放视频用示波器显示声音的频率 学生观察波形密,音调高。波形疏,音调低。(4)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20Hz-20000Hz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 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2、响度(1)定义播放一首钢琴曲让学生聆听。然后教师再把音量调高,再让学生听。问学生两次听到的声音有何区别。由此引出响度的定义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2)探究影响响度的因素实验1音叉弹起乒乓球演示实验。先轻敲音叉,再重敲音叉,比较两次听到声音的强弱,观察音叉将乒乓球弹起的幅度。 实验2取出闹铃请学生听。前排学生可以清晰听到,后排却几乎听不到。结论响度和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与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3)用波形显示响度播放视频用示波器显示声音的响度 学生观察振幅大,音调大。振幅小,响度小。3、音色(1)定义播放不同乐器的声音,让学生猜出乐器名称。引出音色的定义音色,即物体发出的声音特有的品质。(2)波形波的形状不同,音色不同。音色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振动方式等。五、小结总结乐音的三要素六、练习巩固多媒体课件展示七、布置作业教材88页第1、2、3、4题八、板书设计略九、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