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水和盐的故事 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本课通过讲故事--小红军巧送盐,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根据研究计划探究小红军把盐“藏”起来的方法,仔细观察盐颗粒在水中的变化过程,理解“溶解”的概念。这一课的能力培养要在上课认识研究计划的意义基础上,让学生按计划进行探究,每完成一步,打个“”,进一步体验研究计划对实验的指导意义。之前学生的观察对象以静态的居多,缺少观察动态的物质变化的经验,老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物质变化前后的对比,并仔细观察整个变化过程。食盐的颗粒比较小,观察起来不太方便,为了使溶解前后对比更明显,也可以考虑用稍粗的盐粒进行实验。但也需要注意,过粗的盐粒溶解时间会明显变长,所以具体使用什么样的盐建议做好课前试验。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难于持续集中,食盐溶解也不是瞬间发生的,这就需要老师巧妙引导。食盐溶解实验所需材料简单,只要烧杯、盐、水就可以了。【教学目标】(1)使学生准确理解什么是溶解。(2)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引导学生按计划进行实验。【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烧杯、盐、水(2)活动场地实验室【教学过程】一、阅读提问师同学们,盐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在解放战争时期,敌人限制红军买盐,为了能买到盐,并送到驻地,人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今天我们来看一位小红军想出了什么方法来运盐的吧。听故事的同时,想想看小红军把盐藏在哪里了生小红军好像是把盐到水里了,这样盐就会化到水里。生我们看到小红军是穿着湿湿的衣服过关的,这衣服很可能就是浸泡了盐水。师同学们都对小红军的妙计感到很好奇吧,好奇心是科学探究最好的动力。让我们一起来试试看,盐能“化”到水里吗三、制订计划师我们还是按计划进行实验,可以使实验更有条理。请大家阅读“把盐化到水里”研究计划,说说看我们第一步先做什么,第二步再做什么还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生阅读、讨论)生第一步是先倒一杯水,然后取一小勺盐,放进水里,进行观察。师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呢生倒水、倒盐的时候要小心,不能撒出杯子外面。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放进去的盐有变化了呢生要仔细观察,盯着看。生盐倒进水里后会慢慢变少了,就是化在水里了。师最好是只倒入一小勺很少的盐,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快更清楚地看到变化。留下来的盐,正好和水里的盐作对比,看看是不是真的变化了。四、实验师我们领到材料后,按照计划表,每完成一步,在学生活动手册的计划表上打勾。学生分组实验,进行观察,师巡视指导实验及记录。师有的小组一不小心盐放得太多了,最后剩下一点盐一直在水里,可以再加点水试试。(实验结束)师请同学们说说,你观察到盐在水里是怎样变化的生盐先是慢慢变小、变少了,最后都不见了。师盐是不见了还是看不见了生是看不见了。师那盐去哪里了生化到水里了。五、得出结论师能不能用一句话说说盐是怎么藏到水里的生盐是化在水里的。师对,我们也把这种现象称为盐溶解在水里看不见了。但并不所有的盐都能化在我们这一杯水里。盐多了,水也要更多。所以,准确地说盐能化在一定量的水里。(板书盐溶解在水里看不见了)现在你知道小红军是怎样把盐带过关的吗生把盐化在水里,再把衣服浸泡到盐水里面,穿着浸泡了盐水的衣服走过关的。师真棒,你们和小红军一样聪明。想想看这一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生我知道了盐能化在水里师准确的说盐能化在一定量的水里。这种现象我们叫它做什么生溶解。师你合格了我们是怎样知道盐能溶解在水里的生做实验。师我们是怎样做实验的生先倒一杯水,再取一小勺盐放进水里,进行观察。师也就是按我们的研究计划一步一步地进行实验的,对吧研究计划让我们非常清楚实验该做什么,怎么做。我们的实验也变得更容易。【教学反思】本课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光有探究热情还不行,还需要老师恰当的指引,也不会使探究变得混乱无序。在本课中老师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了问题-猜想-计划-实验-结论的完整探究实践,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在引导过程中注意加强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科学素养也进一步得到提升。一年级要准备理解溶解的概念有较大难度。我们只要告诉学生,他们看到的类似盐这样“化”在水里看不见了的现象就是溶解就可以了。【总结点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但是如果没有老师的恰当的引导,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在探究过程中忘了要探究什么,在表达时又不知道该表达什么或怎样表达。这些都需要老师慢慢引导,强化学生实验目的,在实验过程中加强观察指导,表达过程中如何做到语言简洁、正确、完整。学生的探究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老师耐心、细致的培养,同时要避免老师过渡指引,如何在引导过程中又能体现学生探究的自主性是每位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