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5单元 《观测天气》 教材分析 .pdf

下载 收藏 相似 举报
观测天气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5单元教材分析设计意图本单元主题的提出定量观测低年段是以定性的方式,从各个方面完整地说天气变化。这个单元则是利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天气和气候特征。发现规律通过一段时间的观测,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尝试总结一些天气变化的规律。关注生活从天气的角度来观察生活,会发现天气对生活的重要影响;更好地了解天气变化,就能更好地过好自己的生活。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内容要求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STSE14.1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利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可测量的量,描述天气。●知道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15.3人类生存需要防御各种灾害,人类活动会影响我们生存的环境。●了解台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初步了解地球上大气、水的基本状况;初步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灾害。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的位置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本单元四课是按照“由分到总”的结构来安排的。先分别学习测量气温、云量、雨量、风向和风力;再汇总起来,用这些可测量的量来认识并描述天气和气候特征。如下图所示:气温《测量气温》云量、雨量《云量和雨量》风向、风力《风向和风力》天气、气候《天气和气候》单元活动框架本单元学习目标•借助工具观测气温、降雨量、风向和风力等气象要素,采用定量的方式描述天气与气候特征。•能够解释并举例说明天气、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做出及时调整。•说明台风、洪涝、干旱等天气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观测获取相关的气象数据,据此分析、发现常用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课时建议序号课题课时1测量气温12云量和雨量13风向和风力14天气和气候1总课时4课文简介及教学建议教学目标☆学习使用气温计,掌握温度的正确读、写方法。☆能够测量并比较向阳和背阴处气温的差异。☆通过分析百叶箱的设计,理解标准化测量的重要意义。围绕着“气温”这一主题,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展开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层——学习用气温计测量气温(用工具测量)。♦第二层——知道气温有什么用(重要性)。♦第三层——测量不同地方的气温(差异性)。♦第四层——了解百叶箱的用途(标准化测量)。●向学生介绍气温是最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让学生说说对“气温”都有哪些了解。●要重点让学生回顾,在什么情境下关注过“气温”。譬如,早晨起床决定穿什么衣服的时候,再如去外地旅行决定带哪些衣物的时候,等等。●气温计的用法是要通过训练才能掌握的,包括温度的读法、写法,对有些学生来说要反复操练才能会用。做一个气温计的模型来帮助学生认读气温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很多学生对于气温计很好奇,往往会用一些非常规的操作来用气温计,比如对着液泡呵气,或者用手捏住液泡。这些行为都要提醒学生避免。1.1通过操作练习,学会用气温计测量气温的方法。借助模型认识1.2通过讨论,认识到知道准确的气温有什么作用。●先让学生说一说气温对于生活有哪些影响,不要泛泛而谈,要举出实际的例子。比如说,夏天到了,户外地面温度能达到四五十度,穿着鞋子走在路面上都觉得烫脚。●生活中一般是不用知道准确的气温的。这里要让学生比较,知道准确的气温和不知道准确的气温,有什么不同。●书上举出的例子要引导学生详加讨论,每一个例子都要做到真正理解。●可以借助这个图,画出一个气泡图,然后让学生去生活中开展小调查,再把搜集到的信息带到课上来,与同学们分享。1.3测量不同地方的气温,发现不同情况下的气温并不相同。●先请学生说一说,同一个时间,在不同的地方,气温都一样还是各有不同。可以出现具体的地点:阳光下、背阴处;水泥地上、草地上;等。●组织学生到校园里面去测量气温,记录数据。可以将记录数据和分析数据作为两个活动来处理,即,先做好测量和数据记录,待全部数据采集完毕,再回到教室专心致志地分析数据,发现规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下练习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不同地方气温不同这一科学规律。例如,出示一些气温数据和地点图片,让学生猜猜,某个气温值可能是在哪个地方测得的;或者做连线游戏,将地点图片和气温数值进行一一对应。1.4阅读资料从,了解百叶箱的用途。●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百叶箱,百叶箱是什么样子的。●将百叶箱需要遵循的条件一个个地择取出来,带着学生逐一分析。●制作一个模型来让学生观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特别是校园里没有条件安置百叶箱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用常见的广告kt板做一个和百叶箱同样大小的模型百叶箱,让学生观察其中的具体部件,讨论各种限制条件及背后的道理。●用百叶箱观测气温、湿度等数据,这是一种标准化检测。要引导学生讨论并理解标准化测量的意义。●采用百叶窗造型是为了确保通风良好;●外壁涂白漆是为了将阳光反射掉,避免箱体被烤得过热;●架设在草坪上是因为草坪上的光和热的反射影响最小。●箱门朝北是为了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到箱内;●距离地面1.5米是因为这个高度上空气变化较为稳定,并且这个高度通常是人活动的高度,测得数据更具实用价值。教学目标☆通过观测云量的活动,学会以简单的方法度量和描述天空中的云量。☆会做雨量器,并且会用雨量器来测量雨量。☆能够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降雨的对人生产、生活的影响。☆认识到干旱、洪涝等灾害对人类造成的恶劣影响。本课从云量和雨量两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对云量的观测1.学习方法(阅读)2.测量云量(测量)♦对雨量的观测1.做一个雨量器测量雨量(制作)2.测量雨量(测量)3.讨论降雨对人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阅读、讨论)2.1阅读资料,了解划分云量的方法。●向学生介绍云也是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学生对云并不陌生,但是未必会把它和气象联系起来。教师可以从天气预报中分析出云这个“要素”。●确定云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基本上是将天空看成一个圆,将其分成若干等分,以云在天空中所占的面积来划分云量。从三年级学生的学情出发,这里选择的是四分法。教师要明确一点,相比于具体测得的云量的“结果”而言,测量云量的方法(及背后的道理)与过程更加重要。观测云量的地点应当尽可能见到全部天空(这一点对于城市来比较困难),当天空部分为障碍物(如山、房屋等)所遮蔽时,云量应当从未被遮蔽的天空部分中估计。2.2观察并描述天空中的云量,猜测云量与雨量的关系。观察云量的时候提醒学生保护眼睛,避免直视太阳。●可以先出示一组于各地拍摄的天空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天空中的云量,在出现争议的地方教师予以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测量云量的方法。●在观察照片的基础上,可以带学生到户外实际观测“现在”天空中的云量。●在讨论哪一种情况可能会下雨之前,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活经验:下雨之前,天空中的云是怎样的?下雨时呢?下雨后呢?●让学生精准地描述出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至关重要,教师要加强训练。2.3制作雨量器,测量雨量。●做雨量器之前,先要组织学生讨论怎么才能知道雨下得有多大,明确雨量器的重要性。也就是说要知道为什么做雨量器。●雨量器做成什么样?原则上没有规定,什么样的器皿都可以用来做雨量器,只要做到统一的要求——测量前要把水加到“0”刻度即可。●用自制的雨量器测量雨量,重点还是在给学生机会。●不必强求学生去背诵降水强度的界定标准,重在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找一找,看看哪里标识了这些数据,从而了解知道这些数据有什么用。提醒学生逐一安全,特别是剪较大、较厚的塑料瓶,要有方法指导。●先让学生想一想,下雨有没有好处?有没有坏处?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对于书上给出的例子,以及教师补充的事例,要组织学生具体地说,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可以组织阅读与下雨有关的文学作品,也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相关的谚语,琢磨背后的道理。●设计一个小游戏,给学生几条天气谚语,让学生选择正确的动植物图片来匹配。●关于洪涝和干旱这两种自然灾害,教师要补充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讨论其危害,了解治理的方法。天气预报太重要了,它还有利于我们应对极端天气。2.4通过讨论,了解降雨的益处与危害。教学目标☆知道人们把风吹来的方向叫做风向、把风速叫做风级。☆能够用一些轻飘物体判断风向和风力,了解风级歌的内容。☆自制风力风向标,用来测量风向和风力。本课聚焦在风向和风力这两个天气量上,围绕是什么、如何测量、有什么影响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辨认·风向:风吹来的方向·风力:风的强度♦测量·风向:风向标·风力:风力计♦影响·普通的风·龙卷风、台风3.1通过讨论,学会辨认风力和风向。提醒学生在操作碎纸屑和纸巾这些材料时要注意卫生。●指出天气预报是怎样描述风的,引导学生发现风向和风力这两个量。●风吹来的方向叫做风向,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面对风吹来的方向,用手指着这个方向,这就是风向。●可以让学生自己带一些轻小的物体来判断风向。3.2做风向风力计,测量风向和风力。在测试风向风力计的时候不能用嘴吹,因为嘴吹出的气体呈束状,和自然风不同。●学生在二年级的《专项学习》单元曾经学习过制作风向标来测风向,此处可以借用当时的材料,调取已有的经验。●自制风向标和风力计的方法有多种,教师也可以选择其他方法指导学生制作。3.3学唱风级歌,观察并描述风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风级歌可以组织学生背诵,待记住之后,再选取最典型的生活场景来引导学生一一对应。●让学生实际观测当天的风,根据自然景物,说出当天的风级是多少。●组织学生讨论每一个场景的时候,要抓住重点:你看到什么现象?这个现象和风有什么关系?从而凸显出风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龙卷风、台风等极端天气现象,教师可以补充一些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感受它的危害性。当发现两种风级或几种风级现象同时存在的时候,应该“就高不就低”。3.4连续观测一周的天气情况,分析数据,描述天气的变化。●这是一次长周期的观测,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动用一些激励手段。●数据的来源,可以是学生亲测得来,也可以是第二手资料。●可以在班级里用一个汇总表来记录各种数据。每天定时定点进行观测记录,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误差。教学目标☆知道气候是一定的地区年复一年、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通过不同地区降水、气温等天气要素数据分析,比较两地的气候特点。☆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天气和气候。☆列举在不同气候特征下生活的动物与植物。本课紧接天气的影响,从天气拓展到气候,分四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什么是气候♦气候的特点分析两个地区典型气候♦气候的描述天气与气候的比较♦气候与生物不同气候特征下生活的动植物4.1讨论家乡的天气情况,知道气候是说什么。●先组织学生讨论“四季如春”“常年炎热”“四季分明”是什么意思,再联系自己所生活的地方,对号入座。●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可以紧扣住两个要素。一是“时间”,“短时间”的就是在说天气,“长时间”的就是在说气候;二是“规律”,一次性出现的就是天气,周而复始地出现的是气候4.2阅读与比较数据,分析两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分析两个地区的气候特点,气温和降水是最重要的两个天气量,要引起学生的关注。●这里只要让学生读图就可以了,不要他们学会制作图表。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要做一些引导,比如图中的坐标表示什么?每一个数据表示什么?等等,帮助学生较低图表本身造成的认识难度。●带着学生读图上的数据,找到一些规律是重点。●预测是非常重要的能力,要根据规律来预测。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提示设计另外一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预测的问题。4.3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说气候与天气。●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语句所描述的现象,在充分把握现象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精准描述。因此,教学中,要先让学生说说每一句话是在说什么,然后再具体分析。●让每个学生模仿这些句子自己各写一句话,可以写在白纸条上,再将这些纸条都贴在黑板上,组织全班学生讨论。●讨论一下,知道这些信息有什么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天气和气候对于生活的重要性。进一步说,气象知识比较丰富的人,他们在生活中对于天气和气候变化的应变能力就强,会表现得更加游刃有余。4.4查阅资料,列举适宜在不同气候特征下生活的动物和植物。●选择典型的气候,让学生描述它的特征。描述特征时不用求全责备,抓住降水、气温这两个主要的天气要素即可。●资料学习和交流也要有层次性。先让学生说说这里生活着什么植物?什么动物?它们是什么样的?接下来说这里的气候特征是怎样的。第三步,再将生物习性和环境特征联系起来思考。这样做,能够为将来讨论生物的环境的适应性打下基础。●可以据此设计一个动植物与适宜的气候环境“对号入座”的游戏活动。不必局限在书上的举例,要因地而异,结合当地的具体实际进行教学。感谢聆听期待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叮当云教育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