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教学设计共62页).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教学设计共62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教学设计共62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教学设计共62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教学设计共62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教学设计共62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教学设计共62页)第21章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第1节 生命的起源本章“生命的演化”应该从“生命的起源”开始。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既是生物进化的历史起点,也是本章学习内容的起点。谈到生物的进化,自然要先探讨有关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可以说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本节的内容与传统的教科书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具有一定开放性和伸缩性,这无疑加大了教学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课程标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一定的资料向学生提出生命起源的几种不同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比较区别神创论,自然发生论,生生论,宇宙生命论和化学进化论等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了解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2、描述多数学者公认的化学进化论的大体过程。【过程与方法目标】1、简单评述科学家通过实验否定各种学说的过程。2、通过对“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形象的纪录材料更直观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表达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人类起源的教学,达到对学生的无神论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教学重点】描述“化学进化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教学难点】描述“化学进化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教学过程】导入通过短片来引入教学情境,即原始地球的想象图。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原始地球的环境下,生命是怎样产生的进而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寻求答案。神创论曾有一个学说,称为“神创论”,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上帝创造的。上帝最初创造了多少种生物,地球上现在就有多少种生物;而且生物之间没有任何亲缘关系。但是,我们是否能接受这一观点。如果生物是由上帝创造的,上帝又是谁创造的如果生物不是上帝创造的,地球上的生物又是从哪里来的古代的人们认为生物可以从非生命物质直接转变而来。如腐肉生蛆、腐草化萤、白石生羊等。自然发生论“自然发生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怎样推翻这一观点生生论阅读教材,17世纪意大利医生雷迪第一次用实验证明腐肉不能生蛆,蛆是苍蝇在肉上产的卵孵化形成的。雷地的实验严谨而且有说服力,说明较大的动物不能自然发生。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做了一个最令人信服却十分简单的“鹅颈瓶实验”。他将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以无阻挡地进入。巴斯德将瓶中的液体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部被杀死,然后放冷静置,结果瓶中没有出现微生物。若打断曲颈管,一段时间后,瓶中就出现微生物了。巴斯德的实验彻底推翻了生物可以由非生物直接转变形成。 “生生论”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化学进化论如果生物不能由非生物直接转变形成,地球上的生命又是如何产生的天外来客经过人类不断的研究探索,现代科学家认为在今天的地球条件下,生命不可能从非生命物质直接转变形成,但在地球形成初期,地球的自然条件与现在不同,那时的地球具备形成最简单生命的条件。根据研究认为原始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这时的地球温度极高,原始大气中无氧气,也无臭氧层。在这种条件下,紫外线、闪电、宇宙射线可以直接作用于原始大气中的各种气体成分。经过长期的作用,原始大气中的一些气体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以后,地球表面温度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集成雨降落到地面上,汇集在地球表面的低洼处形成原始海洋。原始大气中的有机物也随着降雨汇集到原始海洋中。在原始海洋中,有机物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其中的一些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所以现代科学认为,原始生命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年代,由无机物变成有机物,有机物演变为原始生命。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重点强调一般说来,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从有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大分子;从有机大分子组成能自我维持稳定和发展的多分子体系;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原始地球形成生命过程的科学推测原始地球先形成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雨水汇入原始海洋形成原始生命。以上认识,有些已经在实验室中模拟原始地球条件进行实验获得了一定的证据比如米勒设计的实验,但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假说阶段,需要进一步验证。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到这么多的生命现象。体会到观察对我们是多么的重要。认真的、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观察和记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热烈的讨论可以拓展我们的思路,激发我们的灵感,让你迸出思想的火花。积极的归纳总结让我们得到了正确的结论,使我们的知识系统化。今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或多或少地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希望每一位同学都积极的参与。用我们自然界中最聪慧的大脑学会学习,探索生物无穷无尽的奥秘。【课堂反思】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目的的必修课程”。而认识科学的本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石。教师在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的时候,应充分注意有利于学生认识科学本质的教育内容。第2节 生物的进化 一、背景分析本节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北师大版)八(下)第二十一章第二节第3课时。本节内容是为深入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而服务的,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命的发生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在一代又一代的发生着改变,即生物进化。而生物为什么会进化就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对于同一祖先的地雀进化成了喙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13种地雀会产生质疑。在这种强烈的探究愿望的驱使下,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分析对比,与教师间的互动,教师的点拨等,逐渐建构相关概念。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较强,所以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并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2)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2.能力目标通过模拟实验,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胆大心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2)利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2教学难点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四、设计思路本节实验课不仅仅是让学生进行程序化的模拟实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带着思考自然选择学说的具体内容,自然选择学说观点的应用,完善生物进化原因的理解。为此,本节课通过学生回忆达尔文环球航行图中观察到的地雀进化为线索,利用模拟实验分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具体内容,然后再用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解释地雀进化的原因,最后,通过长颈鹿和桦尺蛾进化原因的分析,加深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应用。五、教学准备1.黄豆、镊子、夹子、解剖针、汤匙、纸杯、解剖盘、秒表。2.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流程直接引入,明确学习目标。地雀的进化为背景,模拟豆豆鸟进化,引出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结果利用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解释长颈鹿和桦尺蛾的进化。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和自然选择学说的结果。设计实验方案,模拟被食者的自然选择过程。新课导入探索新知拓展延伸归纳整理概括提炼 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 课 导入【讲述】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过程。【提问】那自然选择学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如何运用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倾听、思考开门见山引入课题,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探索新知【提问】(展示地雀进化图)这是达尔文航行中途径加拉帕戈斯群岛时看到的一种小鸟,大家还记得它叫什么名字吗【讲述】达尔文注意到,群岛上栖息着13种地雀,每一种地雀的喙形和大小都与它所吃的食物相适应,而这些小鸟的共同祖先是从南美洲迁来的,为什么同一个祖先的地雀能进化成13个不同的品种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其中的原因。【讲述】故事背景是这样的在一个遥远的星球上曾有4种“豆豆鸟”,它们长相近似,但喙的大小和形状不同。“豆豆鸟”以豆子为食。先前生存的3种“豆豆鸟”,它们的喙分别像夹子、镊子和解剖针;后来出现了新类型,其喙形与汤匙类似。4种“豆豆鸟”生活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讲述】我们要用到的材料器具有这样一些。强调四种不同形状的工具,模拟 “豆豆鸟”不同的喙;瓷盘中的豆豆模拟自然界中的食物; 纸杯模拟豆豆鸟的胃。【回答】地雀倾听、思考利用已学内容最为新课学习的线索,这样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明确模拟的情景以及各种器材模拟的对象【讲述】 有了这些材料用具我们具体的方法步骤是1.确定人员分工全班分为4个大组,每大组扮演一种喙形的“豆豆鸟”,并发给相应的取食工具和盛有豆粒的瓷盘。2. 第一代捕食 活动开始时,每组各有4人参加捕食,其余同学监督。在限定的1分钟时间内,每个“豆豆鸟”利用“喙”从盘中啄取30个豆粒放入纸杯中。啄食足量(30粒)的为存活者,啄食不足(30粒)的为死亡者。3.第二代捕食 第一个回合中啄食不足的“豆豆鸟”被淘汰; 每个存活者有2个后代,被淘汰者可以扮演其他种“豆豆鸟”存活者的后代参加下一轮啄食活动; 第二回合的活动时间是45秒。【提问】大家清楚实验步骤了吗【强调】实验过程中有两点温馨提示1.手不能直接触碰瓷盘,只能用“喙”取食。 2.放进纸杯的豆豆才是获取到的食物。最后请各组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资料上。倾听、思考明确实验步骤【回答】清楚了认真实验利用已经了解的地雀进化为线索,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其中的原因,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也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巡视并指导学生的实验过程【提问】实验过程中大家都很认真,那我们的实验结果如何呢请各小组的组长回报一下本组的实验结果。【讲述】各个小组出现不同的实验结果,这些结果能说明什么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实验分析。【思考1】生存下来的个体最多的是哪种“豆豆鸟”如果再繁殖一代,且都存活的话,数量是多少【追问】如果再繁殖几代呢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讲述】生物通过繁殖产生了大量的后代,这叫做“过度繁殖”,达尔文发现,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他以大象为例做了理论上的推算,一头雌象一生可以产子6头,750年后,一对大象的后代就达1900万头。过度繁殖产生了很多的后代,这些后代都能存活吗过度繁殖会带来什么后果呢【思考2】哪种“豆豆鸟”最可能被淘汰为什么 【交流】各小组长陈述各组实验结果【回答】生存下来个体最多的是勺形的“豆豆鸟”第二代一共存活了6只,如果再繁殖一代将有12个后代,加上亲代就有18只豆豆鸟。【回答】如果再繁殖后代的数量很多,说明生物的繁殖能力很强,后代很多。倾听、思考【回答】解剖针形,因为它不容易吃到食物,取食速度太慢。针对模拟实验的结果做一些针对性的实验分析,引出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讲述】 啄食太慢的原因是喙的形状与食物不适应,造成获取食物的速度太慢,而实际环境中食物等资源还是有限的,所以生物间会为了生存而发生相互的斗争。这就是生存斗争。【过度】在斗争的过程中,个体间的竞争力一样吗【思考3】 每种喙形的“豆豆鸟”所生后代也具有相同的喙形,这体现了遗传学中的什么现象同种“豆豆鸟”的后代出现了不同形状的喙,这体现了遗传学中的什么现象【讲述】正是由于有遗传变异的存在,使得生物体能继承亲代的很多性状,但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异,这使得个体间竞争力不同。竞争的结果怎样呢【思考4】哪种“豆豆鸟” 生存下来的机会最大为什么【追问】啄食快体现了喙形与食物的什么关系为什么针形的“豆豆鸟”最可能被淘汰【讲述1】所以,竞争的结果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齐答】不一样【回答】遗传变异【回答】勺形,因为它们的喙更容易啄食。【回答】适应喙形与食物不适应归纳整理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可以用这16个字来概括各种生物都存在“过度繁殖”的倾向,过度繁殖会造成生物间的“生存斗争”,在斗争中由于“遗传变异”的存在使得个体间存在个体差异,最后造成竞争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同一祖先的地雀为什么能进化出不同的品种其原因是地雀祖先的喙产生变异,后代个体间出现形状差异,喙形与食物相适应的个体生存,不适应的个体被淘汰,经过这样逐代的选择,就出现了13种地雀。【提问】通过自然选择1种地雀进化出了13种,这体现了什么特征每一种地雀的喙形都是和它吃的食物相适应这体现了什么特征所以,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回答】多样性适应性在明确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基础上,利用自然选择学生解释地雀进化的原因,同时引出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出现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拓展延伸【提问】 利用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能很好的解释地雀进化的原因,那能不能解释其它生物进化的原因呢(出示长颈鹿进化过程示意图)这是长颈鹿的进化过程,生物学家通过化石证据发现最早的长颈鹿颈子并不长,可是为什么今天的长颈鹿都是长颈的呢【追问】1.长颈鹿是不是由短颈的鹿变来的2.短颈的鹿哪里去了【提问】这是桦尺蛾的工业黑化示意图,在工业化初期环境很好,桦尺蛾种群中黑蛾仅占10,白蛾占90,到了工业化后期环境污染加重,树皮被煤灰覆盖变成了黑色,桦尺蛾种群进化成了黑蛾占80,白蛾仅占20。桦尺蛾进化过程中,1.为什么在工业化初期浅色蛾多,黑色蛾少 2.为什么在工业化后期黑色蛾多,浅色蛾少 3.工业化后期的黑蛾是怎么来 的【回答】长颈鹿祖先发生变异,有的颈短,有的颈长。在竞争时颈长生存了下来,颈短的被饿死了。【回答】不是被饿死了【回答】在工业化初期浅色蛾容易和环境形成保护色而存活下来,黑色蛾易被天敌发现而被吃掉。在工业化后期黑蛾容易和环境形成保护色存活下来,浅色蛾被天敌吃掉。黑蛾是被选择出来再繁殖,数量增多,比例增大。利用长颈鹿以及桦尺蛾的进化过程,加深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及应用概括提炼【提问】 这节课通过实验,模拟了不同喙形地雀的进化过程,在取食过程中地雀是最为捕食者,那请大家想一想如何设计实验来模拟被食者的自然选择【讲述】我们可以用不同颜色、大小的豆豆来模拟被食者的个体差异,(出示图片)这里我用到了红豆、黑豆、黄豆、绿豆和豌豆。用同一种根据去取食,最后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提问】大家猜想一下,最可能被淘汰的是哪种豆豆生存下来机会最大的是哪种为什么【讲述】(出示图片)在实际环境中,捕食者和被食者的自然选择过程是同时存在的,而且还要受到环境以及其它生物的影响,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以后高中的学习中还会给大家解释,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到这里。学生根据理解设计相应的实验【齐答】黄豆黑豆,和环境形成保护色,不容易被天敌发现。八、板书设计第2节 生物的进化 生物进化的原因多样性适应性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结果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第3节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和区别。(2)简述森林古猿进化为类人猿和人类祖先的大概过程。(3)简述人类进化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2、能力目标(1)通过收集信息、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2)通过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协作和交流能力。(3)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树立人类进化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培养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热爱劳动,爱惜我们的家园生物圈及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3)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类人猿与人类特征的比较。2、 由猿向人过渡和人猿分界的标志。3、 人类的进化阶段及其特点。难点1、由猿向人的过渡。3、人类的进化阶段。三、教学过程设计课前准备学生查阅收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文字资料及图片。老师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视频。(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图片,创设情景,引出人类对自身起源和进化的探讨问题。 人类作为生物圈中的最高级的生命,一直非常关注人类自身的起源和进化问题。让我们今天循着人类发展的历程来了解人类对自身起源及进化的观点和研究。(二)交流信息,探究人类起源的观点和证据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人类起源的资料信息。主要是神创论及进化论两种观点,引导学生利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三)比较分析,小组合作交流过渡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建立者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人类和类人猿都是由一类森林古猿进化来的”,此观点得到许多科学家的赞同,科学家们是怎样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呢视频播放“现代类人猿的生活情形”,提出问题“现代类人猿与人类在哪些方面有着相似的特征说明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填写表格,并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得出结论现代类人猿和人类有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两足直立行走。学生描述森林古猿进化为原始人类的过程,并探讨原因劳动促使人进化。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教育学生形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树立保护类人猿的意识。(四)阅读课本,分析归纳人类的发展历程通过小组交流合作的方式,结合课本及相关的资料、图片,学生自我归纳从原始人类诞生到现代人类经历的几个阶段,以及各阶段中自身形态、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五)归纳总结,知识反馈 通过填写图表方式总结本节重要知识点,以及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六)课外延伸与思考 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来的,并且一直处于不断地进化过程中,请你设想,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的人类是否又会重新演化成森林古猿或是其他的生物呢如果会,为什么如果不会,请说明你的观点。结束语生物科学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以倡导探究性学习为载体,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生物科学素养。 第22章 物种的多样性 第1节 生物的分类 教学目标1、 说出生物分类阶层系统及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2、练习编制检索表。3、说明生物统一命名的重要性。4、说出生物的五大类群。教学重点1、生物分类阶层系统及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2、练习编制检索表。3、生物统一命名的重要性。教学难点1、尝试根据一定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2、练习编制检索表。教学过程一、导入当你走进一个不熟悉的超级市场,在种类繁多的商品中,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找到我们所需要的商品呢如果你想了解蝉的生长发育和行为,在下列几种书中,你会选择哪一种(列出几本书名) 你在不经意中已经应用了生物分类的方法。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都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引出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1、说出生物分类阶层系统及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2、练习编制检索表。 3、说明生物统一命名的重要性(了解双名法)。 4、说出生物的五大类群。三、新课内容观察课本29生物的生态图,思考下列问题1将这12种生物进行分类,怎样分分类的依据是什么2可以将每组中的生物再进行分类吗分类的结果是什么学生观察、思考、回答。(一)根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将其进行分类1分类等级(阶层)生物分类的等级有界、门、纲、目、科、属、种。2、分类的基本单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种是指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和一定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的生物类群。解释“物种和品种”。自学指导一观察30页图222,了解犬是怎样被列入不同的分类等级的。3. 分类等级越高,所包括的生物种类越多,相互之间共同点越少;分类等级越低,所包括的生物种类越少,相互之间共同点越多。 (二)依据生物的特征来编制生物检索表在检索表中,将某一性状特征分为对立的两类,具有相似性状的生物归为一类,与该性状特征相异的生物归为另一类,特征相反的两类性状相对排列;然后,在每个类别中再寻找另外一些特征,依据新的性状差异继续归类、相对排列,直至确定出不同种生物的分类地位为止。自学指导二阅读31页“检索表”,练习编制检索表。出示图片,提出问题1、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同物异名) 2、你知道它又是什么吗(同名异物图片)(三)双名法统一了生物的命名法阅读34页小资料“双名法”,了解双名法的具体规定。(四)地球上的生物可以分为五大类群(表格省略)四、总结1、生物分类等级及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2、编制生物检索表。3、生物的命名。(林奈的双名法)4、生物的五大类群。五、当堂训练1、在生物分类上介于“纲”和“科”之间的单位是( )A、种 B、门 C、属 D、目2、有关分类单位特征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种类越少B、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C、同一分类单位中,生物的特征是完全相同的越小的分类单位,生物种类越多3、为了避免生物命名的混乱,便于交流、研究和开发利用,瑞典科家林奈于1753年创立了 。 4、目前科学家普遍认可将生物分为 界、 界、 界、 界、 界五大类群。第2节 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教学目标1、说出原生生物的主要特征及所包含的类群;2、说出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3、概述藻类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重点1、 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2、 藻类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难点1、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2、藻类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1、 提问地球上现存的生物分成几大类群分别是什么生答五大类群;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2、出示细菌、蓝藻、草履虫、衣藻的图片提问如果将这四种生物根据结构分成两类怎么分生答(细菌、蓝藻都没有细胞核,因此,它们属于原核生物,而草履虫与衣藻都有细胞核它们属于原生生物。)3、 板书课题第2节 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2、 原生生物的特征1、提问察草履虫与衣藻,你能说出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吗 生答单细胞、结构简单、有细胞核。2、 出示水绵的图片,提问水绵符合这些特征吗原生生物都是单细胞吗 生答也有多细胞的。(不符合,不是)3、 总结原生生物的主要特征(原生生物是简单的真核生物;即具有真正的细胞核,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多为单细胞生物,亦有部分是多细胞的;全部生活在水中。)3、 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关系1、 比较草履虫与衣藻的结构图,提问它们结构上有什么不同它们所需要的有机物怎样获得 (衣藻细胞内有叶绿素,草履虫没有;草履虫从周围环境中摄取食物,衣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2、 介绍原生生物的主要两大类群原生动物与藻类。3、 观察原生动物的视频,提问原生动物有着怎样的特征 生答单细胞,能摄食,能完成全部的生理功能,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少数寄生。3、 总结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原生动物是原生生物当中较接近动物的一类,简称原虫。由单细胞所组成,异养生活,能够运动。但是有些物种介于植物和动物之间,如眼虫,因为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又能运动,并像真正的动物那样进食。)4、 常见的原生动物(草履虫、鞭毛虫、眼虫、疟原虫、变形虫、夜光虫)5、组织学生讨论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原生动物虽然很微小,人们用肉眼难以观察,但是,这类动物却直接或间接地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对人类有益,有的有害。例如草履虫能吞食细菌,净化污水;太阳虫、钟虫可以做鱼的饵料;痢原虫、痢疾内变形虫会使人得痢疾等。)4、 藻类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1、出示不同藻类的图片,请学生进行分类并阐明分类的依据,(1) 提问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生答单细胞或多细胞,都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大多数生活在水中。(2) 总结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藻类植物由单细胞或多细胞所组成,具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光能自养型生活的无维管束、无胚的叶状体植物,一般生长在水体中。藻类植物有两个特点藻体各式各样,在外形上有时类似高等植物的根、茎、叶的构造,但在功能上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因而实际上藻体就是一个简单的叶,也因此,藻类植物的藻体统称为叶状体;它们的有性生殖器官一般都为单细胞,有的可以是多细胞的,但缺少一层包围的营养细胞,所有细胞都直接参与生殖作用。)2、介绍绿藻、褐藻、红藻的主要特征及常见种类。3、组织学生讨论藻类与人类的关系藻类对人类贡献很大,但有些藻类对我们的危害也不小,其中著名的是水华与赤潮。水华是淡水中的一些藻类,如有蓝藻、衣藻、裸藻等,因水中某种矿物质或有机物丰富,引起这些藻类大量繁生。在水面上出现不同色彩的现象叫水华,它可使水变质有毒,鱼类因中毒或缺氧而窒息死去。赤潮是海水中某些藻类或浮游生物大量繁生,使海水变质产生红色或黄色,这叫赤潮。赤潮往往使水中大量鱼类、藻类等中毒死亡,造成很大危害。五、板书设计第2节 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原生动物的特征常见的原生动物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原生动物藻类的特征常见的藻类介绍藻类与人类的关系藻类原生生物的主要第3节 植物的主要类群一、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在教科书第39--45页。内容包括植物系统进化树,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对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植物系统进化树,了解不同植物类型之间的亲缘关系,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以及对植物类群的各种学习活动,认识不同的植物类群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方式,与人类的关系,并通过对不同植物类群的比较,进一步理解植物进化树。 (2)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提高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通过对不同植物类群的学习,增强分析问题及语言表达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实验观察、比较、讨论和讲述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增强生物科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和保护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的绿色植物情感。三、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了解在不同的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类群(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以及这些植物类群的形态、结构特征。 2、各个植物类群与人类的关系。(2) 难点认识植物系统进化树,组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认识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认识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植物类群。四、教法与学法观察法比较法归纳法五、教学过程第三节植物的主要类群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引导在生物圈中最重要的生物恐怕要算绿色植物了,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他们为生物圈中的消费者提供了食物等。绿色植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你知道生物圈中绿色植物大约有多少种他们都有那些类群你能说出他们的生活环境吗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一起认识生物圈中有那些绿色植物,他们都有那些特点。首先我们来讨论植物的主要类群,关于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这三类植物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聆听老师谈话,进入情景,回答问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3万种,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等特征的不同可将他们分为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三大类群。苔藓植物一般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暗且比较湿润的陆地上;种子植物分布非常广泛,陆地、水中都有其分布。思考、回答问题2、 植物系统进化树教师活动 1、提问我们知道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都是由原始生命进化来的,动植物的进化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呢 2、请观察植物进化树(出示植物进化树的挂图),从植物进化树的图片上你能获取那些信息3、从生物进化树可以看出植物进化的顺序是怎样的4、通过比较这几类植物的形态特点,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学生活动回答 (1)、动植物进化的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来进行进化的。 (2)、地球上的植物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象现在这样丰富多彩,所有类群的植物都是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来的。 (3)、植物进化的顺序是最早出现的植物是苔藓植物,然后是蕨类植物、裸子植物,最后出现被子植物。 (4)、他们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过程。 三、活动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教师活动怎样来区别不同的植物聆听老师谈话并总结学生活动1、苔藓植物 (1)、生活环境在阴湿的地面、背阴的墙壁和树皮上常见。(2)、结构特点没有真正的根,其假根没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只起着固定植物体的作用;茎弱小,没有输导组织;叶片绿色,小而薄,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3)、苔藓植物与人类的生活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非常敏感,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作用;在被火山摧毁的地带或烧毁的林地上,它与土壤的形成有密切关系;是驯鹿等植食动物的食物之一。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图片。2、蕨类植物(1)、生活环境生活在森林、溪沟、田野的阴湿环境里。(2)、结构特点比苔藓植物高大,一般都具有根茎叶等器官,并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在叶的背面常常有孢子囊群,成熟的孢子散落出来,在潮湿的土壤上发育成叶状体。(3)、蕨类植物与人类的生活古代的蕨类植物形成了煤炭;蕨的嫩叶是非常可口的野菜;贯众、卷 柏 等 可 以 入 药;肾 盲 棋 和 巢 蕨 为 观 赏 植 物;水 中 生 活 的 满 江 红 是优质的绿肥和饲料。3、种子植物(1)被子植物是 植 物 界 中 等 级 最 高、种 类 最 多、分 布 最 广、与 人 类 关 系 最 密 切 的植物类群;被子植物的种子的外层果皮包被;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可作为人类的粮食、药材、观赏植物等。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图片。(2)裸子植物种子裸露着,其外层没有果皮包被;对于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绿化环境,净化空气和减轻噪声污染具有重要作用;提供优质木材,提供化工和医药产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图片。六、板书设计第三节植物的主要类群1、植物进化系统2、 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比较表 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比较表种类形态结构生殖方式典型植物进化顺序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种子植物被子植物种子大豆陆生 复杂 高等 水生 简单 低等裸子植物银杏孢子植物蕨类植物孢子蕨苔藓植物地钱七、课堂作业(1)、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共同特征是都用_____繁殖后代;主要区别是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_____包被,而裸子植物的种子__________。(2)、下列植物中属于双子叶植物的是()。、小麦B、桃C、水稻D、玉米(3) 、下列关于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双子叶植物大多具有平行脉 B、单子叶植物具有直根系C、双子叶植物的茎易剥皮,且能逐年加粗D、单子叶植物的花瓣是4、5或其倍数(4)、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区别与其它植物的最主要特点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