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血管【教学思路】1.1 指导思想根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课程目标,1 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学习,“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为此,本节课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微课翻转课堂,课前观看“血管的种类”微课,课上 进行“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实验,通过讨论分析,在识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基础上,观察血液在不同血管中的流动情况,加深对各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的理解,为构建2 “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和激素等物质”的重要概念奠定一定的基础。1.2 理论依据根据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知识是学生与环境、个人经验相互交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教师是学生构建知识的引领者。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取课前观看微课,自主学习,课上讨论、交流与实验观察结合的教学策略,实施翻转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教师做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发动者”,做学生讨论交流、实验观察的“指导者”,做学生释疑解难、归纳总结的“点拨者”,让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验,认识血管的种类和功能,联系生活实际,逐步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塔读,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1.3 教学特色1.3.1 利用“微课”翻转课堂,突出教学重点。 血管和心脏共同构成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它们组成了一个封闭式的遍布全身的管道,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主要是由这些管道来完成的。血管分布在人体内,血管的种类和结构特点比较抽象,看不着也摸不着,学生不易理解。教师自制“血管”的微课,突出教学重点,直观显示血管的图片和微观结构,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认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血管的特点。课前观看微课,自主学习血管的知识,给课上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实验留出了足够的时间。1.3.2 调整教材顺序,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下册第第10章第二节人体的血液循环。教材将血管和心脏编排在前,把“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的实验放在“血液循环”的内容里,安排在心率和脉搏之后。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觉得将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实验与学习“血管的种类”的内容放在一起比较合理,因为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目的是辨别血液在三种血管中的流动情况,根据不同血管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来识别血管的种类。所以,我们认为,学生在认识了血管的种类及结构特点后,进行实验观察,可以加深对血管结构特点的认识,也为下一步学习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的内容奠定了基础。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度的调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微课学习、实验观察、讨论交流为主。学生课前准备较多,课上的活动也较多,学生参与度高。1.3.3 加强实验示范演示指导,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是学生第一次用活体小动物进行的实验。实验课上难免会有各种情况发生,如小鱼乱蹦,学生惊叫,包裹不好小鱼,在显微镜下小鱼总是在动,不好观察等。这就需要老师在实验前精心指导,示范演示,播放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显微视频,让同学对观察到的血管和血流状态有初步的认识。同时,提醒学生爱护小生命。留给学生足够的实验操作时间,让学生能认真仔细地观察,识别血管的种类,而不是满足于“我看到了”的状态。1.3.4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本节课以播放新闻“冬春之交,警惕心血管疾病”,以真实的情境引发学生对血管知识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课前微课的学习,课上的实验观察,学生对血管的种类、结构特点和功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这时再播放一段“血管被堵的危害”的动画,传达“我国每年死亡人数中约40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条信息,前后呼应,引起学生对心血管健康的关注,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实验分析】2.1 学情分析 “血管的种类”及“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是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生物学(苏教版)七下第10章第二节人体的血液循环的内容。通过微课“血管”的学习和实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识别血管的种类、结构和功能,为构建“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和激素等物质”的重要概念奠定一定的基础。 学生对血管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征比较模糊,对观察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现象十分好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既想探个究竟,又害怕小鱼离水会死,不敢观察时间太久,浅尝辄止,达不到实验观察的效果。所以联系实际,创设情境,讨论交流,规范实验,操作演示,帮助学生获得有关血管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2.2 重难点分析 2.2.1 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解决方法制作“血管”微课,变抽象为直观。利用微课重点突出,可以反复观看的优势,指导学生课前观看,自主学习,课上检验自主学习的效果。2.2.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解决方法实验前,用手机拍摄小鱼尾鳍血液流动微视频,课上加强实验规范指导,播放微视频,让学生参照视频图像,在显微镜下寻找三种不同的血管,为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提供事实依据。【教学目标】3.1 知识目标 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3.2 能力目标 学生动手操作,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根据血流速度、血流方向,判断区别三种血管。33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关注血管健康,认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 制作“血管”微课、学习任务单;PPT课件;拍摄显微镜下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视频;寻找相关的新闻报道、视频资料;实验室准备(显微镜、纱布、培养皿、清水等)。4.2 学生准备 自主观看“微课”,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单,购买大小适合的活小鱼。【 教学过程】主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翻转课堂上节课后,将本节微课发给学生。学生在家自主观看学习观看微课课前明确学习任务,激发求知欲。关注社会走进课堂有这样一则新闻,请看大屏幕...... 新闻中提到了什么病是的,心血管疾病又称循环系统疾病,已经成为威胁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循环系统是人体内非常繁忙的运输系统。我们知道,血液是一种流动的结缔组织,它在人体内不停地流动,把氧气和养料送至全身各处,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认识血液的管道-血管。观看新闻冬春之交,警惕心血管疾病(约1分钟)心血管疾病以近期新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有目的地学习。检验学习微课情况认识血管请同学们将课前观看微课, 学习任务单完成的如何呢请举手回答 很好。请看大屏幕谁愿意上来辨一辨。好.继续思考题的回答,请举手很好如果你是一个氧气,你会选择哪种血管进去组织细胞呢为什么请看大屏幕。血液中有较多的营养和氧气急需给细胞,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最近,壁最薄,血流速度最慢,这样有较多的时间将营养给细胞,并把细胞在呼吸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带走,多好啊可见,血管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请将任务单交换给同桌,并完成评价, 全对是5颗星。出示完成的学习任务单学生交流举手并上台辨认三种血管毛细血管1. 管壁薄2. 血流速度慢3. 分布广 观看屏幕图片,倾听分析。 互评任务单 将微课与学科整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结合思考题,悟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组内互评,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动手实践观察血管眼见为实,同学们想不想亲眼见到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下面我们以小金鱼为观察对象,观察小金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1. 了解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情况。2.区分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器材活的小金鱼(尾鳍颜色浅一些),显微镜,培养皿,纱布等。想想血管遍布全身,为什么观察尾鳍指导1.学生2人一组,先对光,使10倍镜头正对通光孔。2.用湿纱布包裹小鱼,只露出尾部,不要伤害小鱼。把小鱼放在培养皿里,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底部。3.将培养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通光孔正对尾鳍,用低倍镜观察尾鳍内的血管及血液内的流动情况。观察后,将小鱼放回鱼缸或放回小鱼原先生活的环境。讨论血液在不同的血管中是怎样流动的下面分组实验,完成第一步的操作后,请坐下请看视频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30秒左右)继续完成第二、三步操作你们看到尾鳍内血管的流动了吗能区分三种血管吗请共同完成任务单,时间为5分钟。好的,你们完成得怎样呢请举手回答想,拿出准备好的小金鱼举手回答倾听分组实验,完成显微镜对光操作。完成任务单,并交流。通过实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及探究欲望,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加深对血管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合作意识。结合任务单,检验实验效果。远离疾病保护血管血液在血管中不停地流淌,倘若血管老化或血管堵塞,岂不糟糕请看大屏幕有何感想观看视频我国每年死亡人数中约40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要加强锻炼、合理饮食、按时作息,保护血管畅谈收获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的是血管的知识,你们收获如何呢举手回答流畅、简洁地表达所想所学。拓展思维请同学们课后查找血管的资料,拓宽血管知识,下节课我们将学习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的知识。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感悟1. 收获将微课融入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互相评价,取长补短,教师有较充足的时间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了课堂教与学的有效性。2. 创新本课针对血管知识设计两个活动,一观看微课、认识血管二动手实践,观察血管。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度的调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微课学习、实验观察、讨论交流为主。学生课前准备较多,课上的活动也较多,学生参与度高。3. 经验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相信学生,解放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眼、耳、手、口、脑动起来,在鲜活的生物课堂中获取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知识。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