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教学标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是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4节的教学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并且有凯巴森林的实例和外来物种入侵的小资料作为教材自带的拓展内容。本节内容既涉及前面所学生态系统相关知识,又是对教材始终贯穿的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终结诠释。目的在于培养人们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因此,上好本节课的知识,对学生、乃至环境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本课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在教学中可将本课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体现新课标倡导的观点。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直观感知的能力与动手能力比较强,在知识积累中,已经储备了一些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构成、营养结构、功能等的知识。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前置探究实验活动自制生态瓶,亲身大胆尝试,认真观察分析,通过教师引导,从而构建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深层含义。通过丰富的视频、图片资料、以及学生自制的生态瓶以及分享,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更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另外在自制生态瓶前置实验和学习过程中学生也会产生很多生成性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自身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大胆取舍,以助于学生掌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能说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实质。2、 知道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并且该能力有一定限度。3、 能举例说出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能力目标1、 通过前置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探究和观察记录的能力。2、 通过学生实验内容的分享、交流,锻炼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 通过解读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曲线图,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目标1、 形成对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因素的关注,尊重生态系统自身规律。2、 形成生命科学价值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观点。教学重难点重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含义;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 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难点利用学生前置探究实验生态瓶,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原因进行分析。课前准备自制生态瓶前置探究实验活动的布置、指导、资料收集分析等。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活动目的 导入 通过生物圈2号的图片、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圈2号,并且思考分析其实验的目的,成功与否及其原因。 欣赏、思考、分析、回答 学生步入老师设置的教学情境。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学习。新课教学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含义 展示学生前置探究实验成果自制生态瓶。引导学生分享制作及观察感受,思考大家生态瓶稳定与否的原因。 学生分享交流生态瓶制作、观察情况,分析问题。 主问题设计为什么大家制作的生态瓶中生活情况有如此大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锻炼自我表达能力。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原因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通过生态瓶中的生物成分分析,构建食物链。以府南河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当一个物种数量变化对其他生物的影响。指导学生完成变化曲线图,并分析阐释。 学生根据教师引导,逐步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利用平板完成曲线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绘图、解读信息的能力。从而认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限度(与物种的多样性有关)先利用构建的食物链,再利用剖析学生生态瓶中的生物成分,以及教师关于“孑孓的发现”小视频,在原有基础上构建食物网,对比分析,当某种外来因素导致食物链中某种生物全部死亡后,对其他生物及生态系统的影响。引导学生比较城市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强弱。学生进一步思考分析,明确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限度,并且与物种的多样性有关。1、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2、学生认识身处的城市家园这个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为后面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价值观做铺垫。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思考我们身处的城市生态系统经常遭受的种种伤害。根据学生所述进行补充和归类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通过数据和图片视频等信息,拓展外来物种入侵,引导学生发言自己所知道的物种入侵实例。学生发言,获取新知。从身边的破坏因素谈起,以小见大,分析归类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情感教育1. 展示生物圈2号走出的科学家的演讲语言,分析其给我们的启示。2. 推荐BBC年度最佳纪录片地球动脉,以及身边的生态公益组织。 学生思考生物圈2号启示。 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命观。且让学生知道,我们不仅可以从书本影片感受人与自然的魅力,更应该切实行动爱护身边的生态环境。 (回课)板书设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 含义2. 原因自我调节能力 副板书3. 破坏因素人为(主要)、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