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人与生物圈第11章第2节尿的形成与排出,本课时是第2节第二课时的内容,肾单位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是教学的难点,尿在肾单位的形成过程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对教材进行了适当处理,一是为学生创造直观的学习情境自制简易教具;二是科学地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如“尿形成示意图”、小资料“血浆、原尿和尿液的主要成分比较”等,再采用Falsh动画模拟尿的形成过程分析尿液成分的几项指标等。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有初步的认识,但是对肾脏的结构尤其是肾单位的结构以及肾脏是怎样形成尿液的尚不清楚。学生已经学会一些实验操作技能,但是还不够熟练,缺少一定的方法,对生物学实验有兴趣、充满期待。有明显的形象思维的痕迹,对于微观和深奥的知识缺乏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度的经验。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肾单位结构图,能够识别肾单位的结构。(2)结合肾单位模型,理解尿液形成的过程。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肾脏的结构、肾单位的结构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通过自制肾单位简易模型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分析尿液化验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或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肾单位结构特点及功能,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通过对尿毒症及肾移植等社会现状的了解,能够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关注社会、关注健康的意识。四、教学重点1、肾单位的结构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2、尿的形成过程。五、教学难点尿的形成过程。六、教法学法教法同侪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学法观察法、TBL团队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七、教学课时 2 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导入新课一、 自主学习,人人参与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二、创设情境,引发思考教学任务课件展示展示一张尿液化验单。教学意图与生活相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三、课首检测,以学定教教学任务课件出示课堂检测习题,学生认真作答,正确率低于75的题目,课尾再进行二次作答。学生活动学生认真思考后IRS即时评测或随机挑人作答。教学意图学生能思考作出回答并能聆听别人交流,教师根据数据分析,进行教学决策,讨论解释,或进入下一 环节。四、团队合作,研讨探究教学任务(一)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一,自制肾单位模型根据提供的材料小组自制简易的肾单位模型 (1)做好后拍照上传到第一区。(用一张白纸作为背景) (2)随机挑组请23组代表上讲台介绍作品,其他组评价,最后老师点评、总结。(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二,分析尿的形成过程利用自制模型并结合课本P64页内容与图11-6,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原尿和血液在成分上有什么区别,导致这种区别的原因是什么(2)肾小管重吸收了哪些物质 (3)尿的形成有哪两个阶段(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同时播放相关视频验证学生的推测并纠正、总结。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平板拍照作品上传到第一区。教学意图能与组员合作完成指定任务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问题能力。而通过自己的探索、同学间的讨论获得的知识更利于记忆。五、学以致用,检测反馈教学任务我是小小好医生,分析课前出示的化验单和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生物现象,课尾检测,随机挑人或抢权和IRS即时评测。教学意图反馈教学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依据。九、板书设计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一、肾单位1、肾小球2、肾小囊3、肾小管二、尿的形成过程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十、教学反思1、自制简易教具模型。把微观的结构宏观化,抽象的结构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肾单位结构,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师生之间对模型的进一步修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对肾单位的结构形成立体的、正确的认识,这为尿的形成过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落实教学重点的效率。2、展示真实的尿液化验单。导入新课时展示尿液化验单,从现实生活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学生拥有了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真正把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落到实处。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