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血液流通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思想本节为血液流通的管道-血管教学,首先通过一个输液的视频引入新课,同时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对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本节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非常重要,学生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获取有关血管和血流的知识并提高观察能力。观看实验视频时,学生往往比较快地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并容易满足于这一点而不再深入比较不同的血管内血液流动的特点。为了使学生更加清晰的明确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便于比较记忆,特让学生观看三种血管结构特征Flash动画。 当学生明确各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后,我特意设计“感知动脉”环节,让学生彼此感知动脉的跳动;看一看身体表面特别是手臂上的“青筋”就是静脉等,增强学生对动脉和静脉的感性认识。我同时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医生在给病人打点滴时针头插入的是什么血管,为什么是这种血管等,从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动静脉不同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在学习中逐步地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本节课强调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所以特设环节“皮肤出血的包扎”使学生学会简单的急救知识。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写一篇关于心血管疾病的了解的小文。2、 媒体教学设计思路1、 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常见情形--静脉注射,来引入新课。视频内容比较新颖,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了学生的好奇之心,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来很好的基础。2、 明确教学目标(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2)区分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特点。3、 多个Flash动画的观看 通过Flash动画和多个图片的观看,使知识更加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的记忆的理解。4、 观看“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视频 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真实的看到了血液的流动情况,同时也让学生明确了做这个实验时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5、 体验环节的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两个体验环节感知动脉、血管出血的包扎,一个爱心行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此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从内心明确知道,学这些知识的实际用途。3、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科目生物课题血液流动的管道血管授课教师连晓红单位成安县第三中学教材版本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课型新 授教材分析在学生了解血液成分的基础上,本节教材从部分到整体,由浅入深地依次介绍了有关血管、心脏、血液循环、血压与脉搏的相关知识。血液流动的管道血管作为本节的第一课时,主旨在于引领学生关注血管的结构特点与功能,进而为后面心脏、血液循环的学习做好铺垫,因此本课时的内容是比较基础而又相当重要的。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热情积极而又善于表现自己,已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我以诸多生活现象和实例来带动学生思考,同时注重知识的逻辑推理和环环相扣,以此来逐步呈现和渗透生物学相关概念;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让学生参与有关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出血后止血包扎这一模拟演示活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可帮助进一步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知识;初中学生的思维正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形象思维较强,因此在对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上很可能只停留在直观和感性的阶段,对此除了运用观察、比较等方式,教师还要多加引导分析,加强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内在关联,深化“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这一生物学观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区分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说明不同类型血管的功能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学探讨以及模拟演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尤其是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能力以及从结果到原因的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认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深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同时从多层次、多角度出发分析与血管相关的生活实例,学生可以深入地了解血管,进而学会更好地爱护和保护自己。教学重点不同类型血管的功能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教学难点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的内在联系。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观看视频---静脉注射 回答如下问题 1、 针扎在手上的什么部位 生针扎在手背的青筋上,这是静脉2、 为什么要用橡皮管捆扎手腕生用橡皮管捆扎是为了让血管隆起。3、 为什么针头要向上扎生针头向上可能与血流方向有关。学生通过交流已有的知识得出血管的种类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大胆猜测、推理的能力。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回答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明确教学目标(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2)区分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特点。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必须掌握的内容。分别讲解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及功能1、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通过阅读课本、观看图片和Flash动画,得出相应的特点。生管壁厚、弹性大; 管内血流速度快; 分布较深。2、 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的血管。通过阅读课本、观看图片和Flash动画,得出相应的特点。生分布广泛。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管内径仅有810微米,只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3、 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通过阅读课本、观看图片和Flash动画,得出相应的特点。生分布较浅;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流速度慢;四肢静脉的内表面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4、比较三种血管结构功能的异同点(学生总结)让学生先阅读课本,了解基本知识。同时,结合Flash动画和图片,总结出不同血管相应的特点。鼓励学生大胆总结教师补充。观看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学生认真观看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再一次明确各种血管的特点和功能。强调血液流动的方向为从动脉经毛细血管到动脉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真实的看到了血液的流动情况,同时也让学生明确了做这个实验时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感知动脉 两人一组,相互感受动脉的搏动。使学生亲身体会到血管存在和血液的流动。尝试探究如果不慎,造成血管破裂出血,怎样止血包扎1、 毛细血管出血应急处理措施 现象毛细血管出血呈小点状的红 色血液,从伤口表面渗出,看不见 明显的血管出血。 处理措施可以自然止血,也可以用创可贴包扎伤口。出血面积稍微大点时,可以用碘酒或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皮肤,以消毒纱布盖在伤口上缠以绷带,即可止血。2、静脉出血处理措施现象暗红色的血液,迅速而持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处理措施和毛细血管出血大致相同,但须稍加压力缠敷绷带;大静脉受伤出血时,正确的急救方法是采用指压法(或止血带)远心端止血,可以用纱布绷带包扎或指压法止血;3、动脉出血处理措施现象来势凶猛,颜色鲜红,随心脏搏动而呈喷射状涌出。处理措施大动脉出血可以在数分钟内导致患者死亡,需急送医院抢救。未到医院前,我们需要对伤者进行近心端压迫止血。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探讨,使学生学会基本的急救知识。学会平时的小嗑小碰,自行处理习题检测1、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 A.心脏 B.动脉 C.静脉 D.毛细血管 2、中医说的“望、闻、问、切”中的“切”,这里指的脉是( )A、毛细血管 B、静脉 C、动脉 D、经络3、判断现象 身上的“乌青块”----( 毛细血管 ) 输液--------( 静脉 ) 手上的“青筋”------( 静脉 ) 切脉-----( 动脉 ) 量血压----( 动脉 )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知识点常见习题类型和解题思路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每个小组的同学由代表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同学们通过学习总结,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同时扫除自己的知识盲区。爱心行动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非常高,查阅相关资料,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写一封建议书---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学会多渠道学习。4、 教学反思本节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的知识。侧重让学生体会到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课堂上,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学中、生生互议中、交流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关注他人。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求,在主动的求知中有所收获。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1、 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学习,本应该是一个可以实际操作的实验,可是由于条件限制让学生观看了相关视频。虽然可以了解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但仍然不及实际操作给学生的印象深刻2、 在“感知动脉”这一活动中,有些学生找不到桡动脉和颈动脉,达不到预期效果。3、 在“血管出血的包扎”活动中,我对“近心端和远心端”的解析不够清晰。解决措施1、 关于“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实验,除了看视频操作外,加上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下课后自行观看。2、 在“感知动脉”这一活动中,提前培训小组长,争取达到预期效果。3、 在“血管出血的包扎”活动中,由于课上时间有限,关于“近心端”和“远心端”的概念课下给学生补充完整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