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下生物8.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案(何老师公开课作品).docx

返回 相似 举报
北师大版七下生物8.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案(何老师公开课作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北师大版七下生物8.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案(何老师公开课作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北师大版七下生物8.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教案(何老师公开课作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第4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8章 人体的营养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课题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课标要求1、 掌握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 识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教材分析本节是全章的知识核心,也是全章的教学难点。本节的内容首先是让学生认识到食物必须经过复杂的变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完成这一复杂过程的结构基础是消化系统,然后结合演示实验和探究活动。理解消化的概念和过程,最后通过观察实验进而理解吸收过程中小肠的重要作用。学情分析学生单独记忆消化系统的组成及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有一定难度,但通过演示实验可以提高掌握的效果。教学改动设计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对课时要求有一定改动1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3概述食物的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按照上述的主要任务教学思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培养同学们的探究能力,使同学们能够养成以及形成一些好的科学素养。为以后的科学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第1课时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帮助学生建构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知识结构。2、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淀粉在口腔中已经开始被消化。3、概述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角色扮演、讨论、交流、实验观察,培养学生表达、交流、观察等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让学生针对实际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和验证,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决策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体验团体合作的成功与喜悦。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3、概述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难点1、认识酶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2、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3、描述食物在口腔中的主要变化;三、教具准备食物消化过程的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教程本课题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生物学第八章的第二节,是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和学习了“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的基础上学习本节内容的。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食物在人体的哪里发生变化;第二部分是食物怎样发生变化;第三部分是食物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这些内容不仅是第八章的重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为学习后面“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健康地生活”等章节打下了基础。鉴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根据生物新课标的要求,我对教材进行了如下整合本节分配课时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第二课时学习食物为什么要消化第三课时学习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在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主体主导”理论为指导,重点放在教学过程的学习方法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教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1、 利用动画展示17世纪,斯帕兰扎尼所做的实验,提出问题肉块为什么消失了用实验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并带着问题学习,能够维持有意注意。2、 运用形象生动的小故事,西瓜子的旅行和自述,并让同学分角色扮演,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结合刚刚西瓜子旅行经过地方,总结出消化系统的组成,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有些问题不能轻易解决,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进行探讨,达到解决问题目的,也可以让他们体验合作的乐趣。总体来说,让他们主动积极的参与,有利于对消化系统组成有进一步的了解。3、 出示情境,咀嚼馒头时,在口腔中的变化。从而产生疑问,馒头细细咀嚼问什么会变甜进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步骤。让同学们参与其中,在老师引导下,积极思考,完成探究实验。4、 通过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同学们不难总结出食物在口腔的消化过程,进入第三个学习任务,消化有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5、 学以致用生活中,妈妈常说“吃饭应该细嚼慢咽”有道理吗为什么通过生活情境问题展示,让同学们学会用知识来解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6、 接着让同学们自己总结我们通过这节课,都学到了什么同学们各抒己见,充分激发他们的能动性,并对知识进行在回忆,进行建构。 7、展示课堂练习,对知识进行巩固,达到预期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